他開始頻繁地往市圖書館和新華書店跑。圖書館裡關於無線電、電視技術的書籍他幾乎都翻遍了,雖然大部分內容比較陳舊,但也能從中梳理出一些基礎原理。新華書店裡偶爾能買到一些大學的電子技術教材或者翻譯過來的國外技術手冊,他都毫不猶豫地買下來,晚上回家哄完孩子睡覺,就自己啃到深夜。
他還利用自己現在的人脈關係,聯繫上了市里幾家大工廠的總工程師或技術骨幹,虛心請教。比如向紡織廠的張總工請教進口設備自動化控制方面的問題,向機械廠研究數控機床的工程師請教伺服電機的工作原理等等。雖然領域不完全相同,但很多基礎理論和工程思維是相通的。他的專業知識和謙遜態度,也贏得了這些技術大佬的好感,都願意跟他交流探討。
「光有理論還不夠,必須得有實踐。」 江濤深知這一點。
他索性花錢從舊貨市場或者廢品站,專門收購了幾台不同品牌、故障各異的舊彩電、舊洗衣機、舊錄像機,運回自己的倉庫,作為「研究樣本」。
晚上,等工人們都下班後,他就一個人待在車間裡,對着這些「屍體」進行徹底的拆解、分析。他藉助異能的診斷功能,仔細研究每一個元件的布局、每一條線路的走向、每一個模塊的功能。遇到不認識的芯片,就記下型號,想辦法去查資料。遇到精密的機械結構,就反覆拆裝,體會其中的設計思路。
比如那台有重影的「黃河」牌彩電,他拆開後發現果然是偏轉線圈的問題,但他沒有放棄,而是嘗試用意念引導極其微弱的能量流,去「掃描」線圈內部的繞線分布和磁場狀態,試圖找到修復的可能性。雖然最終還是沒能修復,但這個過程讓他對彩色顯像管的工作原理有了更深的理解。
又比如那台甩干桶不轉的「威力」牌洗衣機,他拆開後發現是控制離合器的電磁鐵壞了。他嘗試着自己修複線圈,並利用空間「製造」能力,複製了一個內部磨損的小塑料連杆,最終成功讓甩干功能恢復正常!這次成功,讓他信心大增。
就在江濤埋頭進行技術攻關的時候,一個偶然的機會,為他指明了另一個可能的突破方向——零件來源。
這天,紡織廠的張總工打電話給他,說廠里有一批報廢的進口儀器要處理,問他有沒有興趣去看看,能不能拆點有用的零件。
江濤自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立刻趕了過去。
在那堆積如山的報廢儀器中,江濤憑藉異能的「火眼金睛」,果然發現了不少好東西!其中,就有幾塊電路板上,焊接着一些他之前苦苦尋找、但在本地市場上根本見不到的進口集成電路芯片和特殊傳感器!雖然這些儀器本身已經報廢,但上面的許多核心元件是完好的!
「張工!這些……這些電路板能賣給我嗎?」江濤指着那幾塊板子,強壓着激動問道。
張總工看了一眼,笑道:「這些都是報廢品,本來也要當垃圾處理的。你要是看得上,隨便拿去!就當是感謝你上次幫我們大忙了!」
江濤大喜過望,連聲道謝,小心翼翼地將那幾塊寶貴的電路板拆了下來。
回到店裡,他立刻開始研究這些芯片。他發現,其中有幾款芯片,與他之前拆解的那台索尼錄音機和幾台進口設備上使用的型號非常接近,甚至可以互相代換!
這個發現讓江濤豁然開朗!
「對啊!我怎麼沒想到!國內市場找不到零件,不代表這些零件真的不存在!很多進口設備,或者早期軍工、科研單位淘汰下來的東西裡面,可能就藏着我需要的『寶貝』!廢品站、舊貨市場,甚至這些大廠的報廢庫房,才是真正的零件寶庫!」
他意識到,解決零件瓶頸的關鍵,不僅僅是自己嘗試「製造」,更在於拓寬信息渠道和收購來源!
「看來……下次去南方,不能只看新貨了,那些拆解市場、洋垃圾處理廠,也得好好逛逛!說不定就能淘到意想不到的好東西!」 江濤眼中閃爍着興奮的光芒。
技術上的瓶頸依然存在,但至少在零件來源上,他看到了新的希望和方向。他知道,只要堅持下去,不斷學習、不斷探索,就一定能夠突破眼前的困境,將「江記」帶上一個新的高度!
評論 0 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