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是不行的,世家門閥有人有財有兵馬,在哪朝都能建功立業,給爵位榮養,這是最起碼的,否則何必低頭效忠呢。
但李建成也能理解自己父親,他幼年喪父,這爵位不是沒有庶兄和李家的旁枝盯著,雖然本就該是他的,但這世間,也沒那麽多的理所當然。
隻要還是李家人承襲爵位,那其餘武川家族也不好說什麽,無論皇帝是出於什麽考慮,或是看在誰的麵子上,總之這爵位還能順順利利落在年僅七歲的孩童身上,怎麽也可稱一聲皇恩浩蕩。
而且後來還讓李淵擔任千牛備身讓他能在宮內平安長大。
李建成歎了口氣道:“楊素倒不了的,不僅是太子要倚仗他,就是陛下如今也離不開他,在朝其餘人誰都不可能頂上左仆射的位置。”
楊素或許有許多缺點,但他的優點也是不可否認的,上馬出征戰無不勝至今無一敗績,下馬治國雖明顯要略微遜色高熲,但也不是其餘人能比得了的。
李淵想了片刻,也實在沒想到誰能替代楊素,楊素能替代高熲,也是因為他自開皇十二年便為右仆射,一直是作為製衡高熲的存在,門生故吏遍布朝堂。
不是說皇帝任命某人是左仆射,某人就能自動擁有左仆射的權柄,且下麵的官吏還會全心全意的配合,這是不可能的事情。
高熲做的多好,也有楊素拆台,楊素才上位兩年不到,這就有人相約伐楊了,這兩位還都是人傑,尋常庸才死都不知道怎麽死的。
“好吧,我會婉拒柳述。”
“您現在就應該去拜見太子。”
識大體在上位者眼中永遠優良品德,李建成也希望自己父親能往上走一走了,城門校尉,實在有些不好聽。
………
入冬後萬物凋零,皇後獨孤伽羅整日枯坐,望著窗外的飄雪緬懷著過去,也緬懷著自己剛逝去的兒子楊俊。
本就元氣大傷的楊俊在奪嫡中被楊堅毫不留情的斥責,在羞慚恐懼中病情更重,楊堅也終於有了幾分憐子之意,恢複了他上柱國的爵位。
隻可惜於事無補,楊俊還是死了,皇帝廢朝而悼傷,獨孤皇後輟膳而摧痛,但這就是全部的愛子之情了。
楊俊的遺物,隋文帝下令全部燒掉,因為比較奢靡,並命令送終的用具都一定要節儉,才能讓後世效法。
這也就罷了,堂堂秦王,死後竟然連個碑文都沒有,皇帝隻留下一句“欲求名,一卷史書足矣,何用碑為?若子孫不能保家,徒與人作鎮石耳。”
說的是很好聽,很有仁君賢主的氣度,若是他沒有下令征發民夫擴建仁壽宮的話,那就更好了。
楊俊這一生先是被妻子投毒,接著又被父親拋棄,到死後,既沒有墓碑,也沒有兒孫主喪,堂堂帝子,尚不如一尋常百姓。
所謂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皇帝的態度,讓很多人都為之心寒,對待親子尚且如此,對待外人呢?
開皇初年的勵精圖治君臣同心之風一掃而去,隻剩下上下離心人人自為身謀的局麵,太子自然成了最大的贏家,幾乎日日都有官吏將校托人送信問好。
皇帝或許略有察覺,但他這時候隻想享受自己為數不多的時間了,他更加篤信仙佛,下旨“有毀佛及天尊、嶽、鎮、海、瀆神像者,以不道論;沙門毀佛像,道士毀天尊像者,以惡逆論。
並且頒旨,廢用開皇年號,設用仁壽年號,寓意為福壽延年。
仁壽元年,空缺許久的右仆射之位落於邳國公蘇威之手,但這起落數次的老臣,也是投向了太子,才得以順利進位。
歲首才過去不久,新的年號顯然並未給皇帝帶來更多的福氣,皇後獨孤伽羅病逝了,這位聲名赫赫的皇後,死的卻是悄無聲息,整個京城誰都沒想到會這般突然。
明明在前幾日,皇後與陛下設宴群臣共慶新年時,氣色還是不錯的。
李建成也抹著眼淚去拜別,皇後對他不能說有多好,但也是說得過去的。
太子楊廣也是哭的不能站立,隻是已經頗為熟悉楊廣秉性的李建成能看出來,太子哀傷失慈是有的,但更多的恐怕是哀於自己沒了可依靠的一大支柱。
皇帝的表現出的哀痛也讓人疑惑,難道不是您的抉擇,讓皇後心死而消的嗎?
他命尚書左仆射楊素親自負責喪葬事宜,禦用風水士蕭吉楊素也抓住了表現機會,不顧自己尚在病中,親自帶人去尋福地。
隨同的還有太常少卿蕭吉以及李建成,三人不辭晝夜奔波,終於是找到了一塊福地,就在武功縣不遠的三疇原。
精通陰陽算術這方麵最得皇帝信任的蕭吉仔仔細細的走了數十遍,才停下腳步開始布置法台開始推算占卜。
一直到深夜月上中天時才得出結果,上上吉壤,卜年二千,卜世二百!
意思是埋在此處,大隋國運可延綿兩千年,傳國二百代子孫。
這就是在放屁了,誰都知道這是唬人的,但本就是取個好兆頭罷了,蕭吉這混蛋裝模作樣,好不容易找個山清水秀的地方,都說不吉利。
李建成都懷疑這人是不是想拖死楊素,也就是楊素武將出身,病成這樣還能繼續堅持。
三人趕回京匯報,而皇後停靈也已經到了時候,皇帝看了畫出的堪輿圖後點頭,對著風塵仆仆的三人道了一聲辛苦。
楊堅突然低語道:““朕要親自為皇後送葬,我親自送伽羅到福地。”
李建成和楊素鬆了一口氣,皇帝願意怎麽樣不關他們的事了,但蕭吉卻是突然道:“皇上本命日在辛酉,今年鬥魁星到達了天岡,臨近卯酉,我仔細考查了《陰陽書》,皇帝不能親臨喪禮。”
“陛下,這不僅關乎您的龍體,更是關乎國運,還是命太子及百官為娘娘送葬吧。”
可皇帝沉浸在悲痛與愧疚中的皇帝又怎麽會聽他的話呢,年至六旬的皇帝,斑白著發絲,冒著春寒,走了數百裏路,送了妻子最後一程。
……………
評論 0 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