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素奉旨離開後,其子楊玄感調任宋州刺史,宋州領有七縣,不小,但對於當朝尚書令的嫡長子而言,還是有些一般了。
不久楊素弟弟楊約內史令的位置也被皇帝的妻兄莒國公蕭琮所替代,並改封其為封為梁國公,可謂信重至極。
這樣的喜事,李建成當然要上門拜賀,但還沒進門便被陶丘郡開國侯蕭瑒拉住:“建成,你來的正好,過來幫我盯著點。”
李建成笑著走過去,與幾個蕭氏子弟打過招呼,然後站到了蕭家女婿的隊列中,被打趣幾句後便各自忙活起來,遇到熟識的便上去幫忙介紹接待,這也是世家展示自家姻親勢力的時候。
等人來的差不多了,梁國公蕭琮出來親自將家族女婿們迎進屋內,讓到了最裏麵的位次,謝過他們幫忙招待客人。
李建成見還是江南士族的代表來的更多,山東士族也都有代表,關隴這邊來的就比較少了,而且也多是看在皇帝皇後的麵子上。
可見皇帝提拔江南士族,已經引起了關隴貴戚的反感,但也無足輕重,天下承平,誰也不敢因此造反。
酒宴散後,賓客們紛紛離去,而女婿們則是被請進後堂說話,蕭家的幾位叔伯長輩和各房的嫡係子弟具在。
屋裏煮茶熬著解酒湯,有幾個酒量淺的,已經有點昏昏欲睡了,蕭琮換了身衣服過來對眾人吩咐,早年蕭氏聲勢衰落,現在稍有起色,也是仰仗了娘娘的尊顏,本族子弟不可驕橫。
而對姻親女婿們則是表示,若有蕭氏能夠幫忙的,盡可直言,必也會竭盡全力,畢竟都不是外人。
本朝設三省六部,內史省負責決策,主官稱內史令,門下省負責審議,主官稱納言,尚書省處理日常政務,主官尚書令。
而今蕭琮晉為內史令,成為江南士族的代表領袖,自然權勢大增,這時候能有提拔自家和姻親故舊的機會,自然不會放過。
有權不用過期作廢,這是眾所周知的,就如李建成春風得意時,也曾安排自家子弟入仕,提拔竇氏蕭氏等姻親及沈光張萬歲等門客。
有需要的自不必客氣,李建成無事相求,便笑著與幾位叔伯說話。
等時候差不多了,眾人告退,李建成則是被蕭琮留下,其餘人是蕭氏的女婿,而這個是自己的女婿,當然還是不一樣的。
“建成,你父親的事我也聽說了,明日我便向陛下說說。”
李建成搖頭道:“雷霆雨露皆是君恩,陛下才貶責我父不久,心中惱怒未必平息,貿然求您去向陛下求情,縱然官職回來了,可失去了聖眷,豈不是因小失大。”
“您不必擔心,職官是小了些,可我父畢竟還是大隋從一品的國公,不至於有人輕慢。”
蕭琮聞言微微點頭:“既如此,便先尋些奇珍敬獻,挽回聖眷吧,我府中還有些昔年流傳下來的珍寶,你稍後走時帶上。”
李建成恭敬的謝過,蕭琮意有所指道:“你年紀也不小了。”
李建成聞弦而知雅意笑道:“正欲尋個良辰吉日,便去城外求雁圈羊。”
“哈哈,好呀。”
李建成陪著說了會兒話後道:“有句話不知當不當講。”
“你我是什麽關係,直言便是。”
“稟公知之,楊約此人我較為了解,內懷狡算性情桀驁,恐怕不會就此認下,必有報複。”
“我倒不貪戀這個內史令之職,隻是楊家目前這個狀況,難道還敢違逆聖意。”蕭琮不解道:“楊素都隱忍不發,楊約又敢如何?”
“楊素不敢有何動作,是因為他一動,陛下必有雷霆萬鈞降下,可若楊約也如此,楊家隻怕馬上就要如昔日的高家一般,會被立刻分而食之。”
見蕭琮有些猶豫,李建成也不再勸,馬上要入夜宵禁了,他也不好宿在梁國公府上,便告辭離去了。
………
戊申,皇帝詔曰:“聽采輿頌,向天下百姓谘詢治國的建議,這樣才能知道治國之得失,
能問政與百姓,這是先賢聖王的風範,而這詔書得到的反饋,便是大量百姓希望齊公高熲能繼續出仕輔國佐政。
皇帝聽到百姓意見後的反應不得而知,但確實是從善如流的任命高熲為太常卿,掌管禮樂祭祀,自漢以來便是九卿之首,正三品。
隻是高熲當日謝恩後便諫言陛下不該如此急切的征發徭役,應當避開春種秋收,這樣才能使百姓積存糧食不致於受困於饑荒。
但被皇帝當庭斥其欲求名聲而辱君父,高熲羞憤欲絕,但也拿皇帝沒有一點辦法。
楊廣又對著眾臣宣告了他的理想:“轥轢軒唐,奄吞周漢,子孫萬代,人莫能窺。”
也就是要當一位駕駛馬車碾過軒轅唐堯,功績超過姬周劉漢,後世子孫萬代都沒人敢望其項背的偉大帝王。
皇帝能有這樣的誌向當然是好的,群臣也隻能拜服。
於是命令尚書右丞皇甫議征發河南、淮北各郡的百姓一百餘萬人,開辟通濟渠。
從西苑引穀水、洛水到黃河,又從板渚引黃河水經過滎澤進入汴水,從大梁以東引汴水進入泗水到淮河。
又征發淮南的百姓十餘萬人開鑿邗溝從山陽到楊子進崐入長江。
興修水利,這當然是利國利民的好事,但這樣無節製的征發青壯,已經是超過了天下所能承受的。
於是朝臣無論出自何方,都紛紛諫言,尚書省及民部官員寧願辭官也不敢接旨。
李建成也跟著眾人諫言,結果就是被當成那隻被殺雞儆猴的雞,與另外幾位老臣,一起被拖下朝打了禦杖。
他到底還是年輕,而且打禦杖的人也曾是他的故交,便稍稍放輕了幾杖,隻是表麵上來看與其餘人傷勢差不多。
李建成當然知道勸不住楊廣,但該憂國憂民的地方不表現也不好,孤身諫言直麵楊廣他是不敢,但從眾的膽子還是有的。
好在官職沒有被貶黜,而朝臣們也從皇帝的態度中看出了這件事皇帝絕不會妥協,這讓許多官員感到絕望,這可才是大業元年。
…………
評論 0 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