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東都
運河一挖馳道一修,涿郡儼然已經成為了大隋北疆最重要的交通樞紐,李建成這個太守自然也水漲船高。
尤其等對高句麗的戰事完成,皇帝必然大肆封賞,籌措後勤供給糧草可也是大功,在其餘幾位太守眼中,李建成不出幾年就要回京高升了。
現在誰能想到,戰無不勝所向無敵的大隋,竟然會折戟沉沙在區區高句麗上。
既然已經出發了,他們也就沒急著趕路,遇到景色好的地方還會遊覽一番,探幽之後各作文章比較。
眾人都刻意避開徭役民夫勞作的地方,那景象誰看了都會於心不忍,還真沒有心情去遊山玩水呢。
如果萬民的君父都不憐惜他的子民,他們這些官員又能如何呢?
他們也從沒有開口談論過朝政,因為沒什麽可說的,皇帝陛下戰無不勝威蓋四海萬國來朝,這難道還能有錯了?
慢慢悠悠的晃到了東都,報稟覲見,但皇帝沒心情見他們,隻讓李建成留下等候,其餘人等朝會再見。
那幾位太守一副果然的樣子,對著李建成拱手後便灑然離去了,就是家在長安的也不怕,這麽多姻親,還能沒個落腳的地方了。
李建成等候了一個多時辰,王義偷偷派人傳話過來,西域諸國進獻了幾位公主,頗得皇帝寵愛,這時候還在歡宴。
又過了一個多時辰,王義才過來請李建成過去,進殿行禮後李建成抬頭看了一眼道:“陛下瘦了。”
楊廣一副饜足的樣子,因而頗為和善笑道:“諸臣中也隻有你關心朕的身體了,其餘人都隻顧念叨什麽勞民傷財,嗬,不解決西突厥和吐穀渾,不恢複與西域的商路,光靠節儉能省出什麽來。”
“聖明無過陛下者也!”
“涿郡那邊如何了?”
“回稟陛下,永濟渠已通至涿郡,兩方馳道也在修建當中,臨朔宮臣臨行前交待下屬官吏召集工匠開始設建。”
楊廣滿意的點點頭,又好似不經意的問道:“你們這一路過來聊起朝政可有什麽得失。”
李建成的精神從始至終都緊繃著,回答沒聊過肯定是不行的,皇帝不會相信。
“陛下文成武德遠邁周漢,大敗吐穀渾開疆拓土數千裏,更是威震四海,臣等談起恨不得能親身追隨陛下見證此偉功。”
皇帝臉上沒有什麽喜怒,片刻後又問道:“他們之中,可有誰對朕的旨意有什麽不滿的。”
李建成故作遲疑:“倒都沒什麽,臣也隻是才與他們結識,結伴同行而已,對他們並不是特別了解,一路上主要也是多聊了郡中政務。”
見隻是如此,皇帝便疲倦的揮手,李建成識趣的拜別,出宮後也沒派人去通口信,皇帝一定在盯著他們這些地方太守。
李建成在東都是有自己的府邸的,剛出宮門就有家仆迎接,回府後沐浴更衣,然後好好用了一頓飯食。
這也是府邸正式落成後李建成頭一次入住,仆從們自得到消息起便開始準備,自然是盡善盡美挑不出一點不好來。
主食是青精飯,名字簡單,但製作不易,取南燭木的枝葉搡搗得到青黑色汁液,用來浸泡稻米,九蒸九曝後,製成的青精飯米粒緊小、黑如瑿珠,味道鮮美,還有強筋益顏久服變白卻老的功效。
<div class="contentadv">
菜品有飛鸞膾炙羊肉烤鹿腿糖蟹,還有幾道點心水果,李建成吃完後擦了擦手笑道:“你們有心了。”
東都府邸的管事鬆了口氣道:“這都是仆們應該做的。”
李建成道:“快過年了,府中上下賞錢一貫絹帛三匹。”
屋內伺候聞言都歡喜的下拜:“仆婢們謝郎君賞賜,郎君千歲逢春。”
雖然都是家生子,但該有的賞賜也不能免,尤其也快到年節了,怎麽也得賞錢置辦身新衣服。
這也是為何百姓們賣兒賣女也求著賣入高門顯貴的原因,隻要不出差錯,也不想著攀龍附鳳,盡忠職守便不會缺衣少食,出門在外也有體麵,不是尋常衙役敢欺負的。
這就要強過土裏求食的人家了,甚至不僅是自己,兒孫也有了著落,不用服徭役不用繳稅賦。
往後李建成也就沒什麽在府吃飯的機會了,又回到了長安時的那種日子,稍有些不同的是,他的座次更往前了。
雖說同品級地方官比京官略遜一籌,但也得看那人的具體情況,李建成已經不是說有靠山,他自己都已經成為許多人的靠山了。
調回京不需勞他人之手,想回自己就能回,那麽自然也就不成為差距了。
大婚後外放地方為一郡父母官,更是讓許多人將他當作李家的家主般對待,也就是年紀尚青,否則都可以稱呼一聲李公了。
也就在這時,李建成見到了闊別已久的楊玄感,他的身形更加雄壯了,舉手投足很有魅力,顯然其父楊素之死,不但沒有擊垮這位昔日的貴戚之首,反而讓他更加成熟穩重了。
楊玄感看到李建成後,大步上前抱住了他,仿佛昔日的芥蒂從未有過一樣,不過兩人確實也沒什麽直接矛盾。
楊玄感不滿的,隻是原以為李建成會是自己鞍前馬後的小兄弟,可沒想到他竟然一躍而上,奪走了屬於他的光輝。
“建成,多時未見了。”
李建成笑著拍了拍他的背,隻感覺拍打在石頭上:“兄長別來無恙乎。”
“自長安一別,也有兩年未見了。”
眾人見狀散開些地方讓他們倆敘舊,李建成拉他坐下道:“聽聞兄長與陛下南巡去了。”
“是啊。”楊玄感大口喝了一大口酒道:“也是虧的伱沒去,一路太艱辛了,尤其是爬山宿穀的時候,我麾下家將都凍死了許多,下山後又病死了幾十個,實在不是我們中原人能常來常往的地方啊。”
主要還是人太多的緣故,前軍要小心埋伏,中軍又要護衛陛下,若隻是幾十上百人過去,根本不會有事。
裴矩往來多次,從沒聽過有這麽大的損失,但這不是能當中說的話,陛下怎麽可能有錯呢?
…………
(本章完)</div class="contentadv">
評論 0 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