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遼東
隨著楊玄感過去後,李建成就見到了一眾故交舊友,眾人歡聚一堂宰羊炙鹿好似回到了長安一樣。
在交談共飲中,李建成也將前線的消息捋順了一遍,目前雖有挫折,但勝利的天平還是大大的傾斜向大隋這邊的。
終究是不能一醉到天明了,而且酒也不夠,都是東拚西湊的來的,軍中酒令管不到他們,可也不準他們占用糧道來運輸享樂之物,當然皇帝除外。
“建成,為了給你接風洗塵,我們可是把壓箱底的寶貝全貢獻出來了,這往後饞了該如何,你得給我們想想辦法。”
李建成飲下最後一盞酒,閉著眼倚靠在軟幾上,老神在在的不說話了。
見他們催的急,睜眼奇道:“又不是我讓你們拿出來的,我可是沒喝多少,怎麽還要我這個客人來兜底呢。”
“嗨,誰叫伱是押糧總管呢,什麽都要經過涿郡運過來,沒你點頭我們就是有好東西,也運不過來。”
李建成硬是等到他們說好話說的都口幹舌燥了才笑道:“我既親自來了,怎麽會空手而來呢,想要的我都帶來了,過會兒都自去挑吧。”
眾人又是一陣笑鬧,然後坐下喝茶閑談,話也往正事上說起,但話裏話外都是對陛下的歌功頌德。
“即然萬事俱備,為何還沒開始攻城?”
麵對李建成的提問,楊玄感回答道:“陛下在等曷薩那可汗和高昌王曲伯雅,要讓他們見證我大隋的威武。
毫不意外,這是陛下能做出來的事情,讓數百萬人等待幾個人,明知道國內百姓因沒有了青壯不能耕種而忍饑受餓,明知道運糧民夫傷亡不斷。
黃昏宵禁,李建成回到王義給他安排的營帳,隔壁鄰居是裴矩,由此便可知是有心了。
第二天一早李建成被喧鬧聲驚醒,還以為皇帝終於發覺如此等待是糜費社稷根基,要大舉攻城了。
但出去轉了一圈才知道,原來是皇帝嫌棄硬仗不能彰顯天朝上國的威儀,命少監何稠在宇文愷的協助下,立刻興建六合城,反正民夫放著也是耗費糧食,還不如讓他們幹點事情。
於是方圓八裏,城牆高十仞,上麵插滿旗幟。城的四個角都建有門樓,四麵還各開三個城門的六合城就這麽在遼東城守衛的眼皮子底下拔地而起了。
不得不說,這讓高麗人及趕來的諸國代表都瞠目結舌,對中原天子都表達了至高敬意。
皇帝眼見軍威以立,便更想彰顯自己的不戰而屈人之兵了,於是對就要進攻遼東的三路大軍連下四道旨意。
一不得單打獨鬥三路將軍必須協同商量,二不準孤軍深入必須三路並進,三不得擅自做主,一舉一動必須先稟報與朕,四若敵投降,三路大軍必須停止進攻,等待朕遣使受降。
李建成聽完後就知道完了,文武官員不缺智者,立刻就有人勸諫,但當皇帝露出擇人欲噬的目光時,就都退縮了。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獨夫之心,日益驕固。
皇帝冷聲道:“今者吊民伐罪,非為功名,諸將或不識朕意,欲輕兵掩襲,孤軍獨鬥,立一身之名以邀勳賞,朕必誅之!”
“臣等謹遵聖意!”
如此,皇帝才下旨進軍,就算有這前三條約束,靠著隋軍悍勇無畏,不出兩日遼東城就搖搖欲墜了。
<div class="contentadv">
就在要破城之時,城中喊降,三軍主將聚在一起麵麵相覷,最終還是鳴金收兵等待皇帝的使者過去受降。
原本以為要破城立功進城劫掠殺伐泄憤的士卒們也是一陣騷亂,但還是被主將壓下。
就在消息傳回去的時候,遼東城的守軍正在全力搶修城防,城下的隋軍眼睜睜的自己人用命破開的缺口,就這麽被修補上了。
裏麵熬煮金汁的味道也在傳來,他們都清楚,這不是要投降的架勢,奈何他們做不了主。
而皇帝此時正在宴請西突厥與西域諸國的國王和使臣們,皇帝帶來的舞技藝人們終於有了用武之地。
那些人一麵吹捧著天朝上國的強盛文明,一麵吹捧著皇帝陛下的英明神武。
等受降使者到了遼東城下時已經是夜裏,他們毫無意外的出爾反爾,但天已黑下來,隋軍也隻能等到明日天明再攻。
如此反複不知多少次,隻記得剛開始攻打遼東城時才五月,而今已是六月了。
皇帝等的不耐煩了,而那些國王使臣搜腸刮肚也尋不出好話來讚頌天朝上國了。
於是皇帝領著楊玄感李建成等人到了前軍陣地,召來三軍將領,皇帝指著他們的鼻子罵道:“公等自以官高,又恃家世,欲以暗中怠慢蒙蔽朕嗎?
怪不得出征時,爾等都不願意讓朕來,原來是在怕朕看見你們的私弊和腐敗,區區一座小城,竟然如此久攻不下,糜費民脂民膏。
今朕親至此來,若還是攻不下城池,朕便要殺死你們這些人!”
眾將領有苦難言,但隻能下拜叩首,不斷請罪。
然後皇帝突然用手指向了楊玄感和李建成:“爾二人,高門顯貴,素食朕俸,可會畏死,懈怠於朕,以為朕不敢殺了你們?”
李建成下拜:“伏唯陛下能作威作福,臣等豈敢有此欺君之心,臣今願為陛下先登遼東城,以報陛下恩德之萬一!”
說罷就要脫下太守官袍換上甲胄,一旁的楊玄感也隻能跟著照做,但心中忐忑不安。
但顯然還是李建成更了解皇帝一點,皇帝其實就是來做忠誠度測試的,他很清楚遼東城久攻不下是誰的原因,但他不肯承認自己錯了,從而朝令夕改撤回旨意。
隻能將希望寄托在宇文述那路大軍上,但又怕這邊的將領有怨言,便特意趕來說這些嚇唬人的話,楊玄感李建成,不僅是頂級的關隴貴戚,更是明確表達了忠誠也展露了價值的可用之才。
又不是到了楊素那種令皇帝忌憚的地步,更是沒有造反或者如何的,皇帝是個聰明人,任性或者要殺雞儆猴也會挑些不重要或者用不到了的人來。
……………
(本章完)</div class="contentadv">
評論 0 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