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娥英
宇文述便提審了宇文娥英,但在這之前,還特意先帶著她去看了看李敏李渾等人的慘狀,以作震懾。
宇文娥英雖然是亡國公主,但篡位的是她外祖父,自然也沒受過什麽苦難,入獄後雖然寢食難安,但每日的錦衣玉食卻沒有斷過,無人膽敢苛待半分。
她原本以為夫君等人也是一樣,可沒想到竟然受刑如此,憤然又恐懼的指著宇文述道:“你…你膽敢如此?”
宇文述麵色平靜道:“這是陛下的意思。”
皇帝的意思也要有人敢去實行,裴蘊不敢,他宇文述卻是敢的,甚至還敢延伸加以發揮。
“我是陛下的外甥女,我要見陛下。”
“可陛下並沒有心情召見夫人。”
“那我要見皇後娘娘。”
宇文述點點頭:“娘娘仁善,說不定會見夫人,可娘娘是拗不過陛下的,夫人,與其求人,不如求己啊。”
宇文娥英很想撐起自己的體麵,可不遠處掛著的幾人實在讓她撐不起來,隻能順著宇文述的話:“那該如何是好?”
宇文述笑道:“夫人何等尊貴的出身,若非李敏牽連,這一輩子都不該淪落到此等地方,既如此何不棄之保全,難道是擔心將來找不到賢俊的夫君嗎?
“他是不敢造反的呀。”
“李敏名當妖讖,國家殺之,無可救也!”
說罷宇文述的麵色逐漸冰冷,他在怎麽樣也是統帥過三軍的人,宇文娥英被嚇的隻能戰戰兢兢道:“妾不知所出,惟尊長教之。”
如此,宇文述口述教之,宇文娥英親自揮筆書墨,李家有意謀反,李渾嚐私下告敏雲:‘汝應圖籙,當為天子,今主上好兵,勞擾百姓,此亦天亡隋時也,正當共汝取之。
若複渡遼,吾與汝必為大將,每軍二萬餘兵,固以五萬人矣,又發諸房子侄,內外親婭,並募從征,吾家子弟,決為主帥,分領兵馬,散在諸軍,伺候間隙,首尾相應。
吾與汝前發,襲取禦營,子弟響起,各殺軍將,一日之間,天下足定矣!”
宇文娥英寫完後忍不住道:“妾常聞人言公不擅兵事謀略,如今看來果是虛言。”
宇文述麵上傲然一笑,但心中不由懊惱,怎麽自己在領兵打仗時,腦子就沒這麽活泛呢,奇也怪哉。
然後便命人送宇文娥英回去,然後去見李渾的妻子,按理來說是該更容易的,因為是他的親妹妹。
但卻不想被宇文氏一巴掌拍在了臉上:“汝欲誅我夫君,殺我兒女,此時竟還有麵目敢來見我!”
宇文述氣道:“這是什麽話,你我乃是至親骨肉,我自會保全伱還有我的親外甥們。”
“呸,說得好聽,你以為我不知道你,沒了爵位成了謀逆之賊的子嗣,斷無前程可言,屈辱的在舅家求活討食,還不若死了幹淨!”
“婦人淺見!那是我的親外甥,等將來我自會為他們謀一份富貴前程。”
“嗬,你將李府吃幹抹淨,丟出一點殘渣給我們母子嗎?”
宇文述麵色漲紅一巴掌扇倒了宇文氏:“那你便與李渾一同去死吧!”
………
朝會上宇文述承交了宇文娥英的親筆認罪狀:“已得李渾李敏反狀,並有敏妻密表,臣叩請陛下禦覽。”
<div class="contentadv">
其中內容昨夜裏刑部幾位官員就已經看過了,於是群臣也都知曉,皇帝又怎麽會不知道呢。
但皇帝看完後竟然捂著臉裝作哭泣:“吾宗社幾傾,賴親家公而獲全耳!”
文武群臣都要聽不下去,但誰敢說皇帝在裝模作樣呢,誰又敢在這時候替那二人辯解呢。
於是皇帝趁著群臣默然,當即下旨,誅渾敏等宗族三十二人,皆是在朝在軍中者,然後餘下的無論長幼,皆徙嶺外。
皇帝還是克製的沒有株連甚廣,這也是在讓步,免得群臣驚慌,畢竟他也知道,就憑子虛烏有的事,就誅殺了兩個重臣貴戚,已經是很過分的事情了。
於是皇帝當即表示要起駕出征了,這此勢必要徹底解決高句麗,維持鞏固大隋天朝上國的地位。
消息傳到唐國公府,李建成父子再次上書為李敏李渾求情,但被皇帝斥責,一口氣罰沒了李淵兩年的俸祿。
“好事啊,若是能把這爵位也削了才叫更好。”
李淵現在想的就是這件事算不算徹底結束了,若是沒有,那朝中現在可真找不出一個比他唐國公更大更顯赫的李姓了。
李世民皺緊眉頭:“這不合禮製,陛下怎麽能這麽輕易就妄殺朝廷大臣。”
李玄霸也是擔憂道:“不能再上書求情了,父兄應該謹慎小心,甚至自汙才好。”
李元吉沒有說話,但也低著頭,顯然也很是憂心忡忡。
看得出這是都知道怕了,死,說起來是容易,真懸在顱頂時才知道有多嚇人。
這也怪不的他們,畢竟年紀尚小,而且還眼見著自己的同姓隻因為姓氏,就被殺的殺流放的流芳。
專橫的皇權頭一次讓他們知道,貴戚的身份對尋常百姓官吏跋扈尚可,在皇帝麵前,也不過如此。
“建成,上次說的事,可已經安排了。”
李建成應道:“已經安排妥當。”
然後對著弟弟們道:“放心,這件事很快就會過去,你們不必太過憂愁。”
…………
皇帝很快就離京而去了,帶著他的驍果軍,以及百萬大軍再次渡過了遼河,與上次一模一樣的布置安排,可能這就是皇帝的驕傲吧。
大軍依舊是分兵而進,一路由他帶領的四十萬大軍圍攻隻有四萬守軍的遼東城,另一路由來護兒率領的水師以及宇文述率領的大軍,總共六十餘萬進攻平壤城。
這次沒有什麽受降使,但麵對已經在加固了不知多少次的遼東城牆,隋軍雖然兵力上占據了優勢,可依然沒有快速打下來。
飛樓、衝車、雲梯、地道,死囚營,輪番上陣,遼東城搖搖欲墜卻還是頑強的堅持了下來,但畢竟是隻有四萬守軍,加上征召的一些民夫也頂不住隋軍如此不計代價的猛攻了。
……………
(本章完)</div class="contentadv">
評論 0 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