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渾水摸魚
這邊楊玄感還在豪氣幹雲的向天下訴說他的誌向,而日夜兼程的衛文升卻是特意在華陰停留了一下,這裏是楊家的祖墳。
在這萬分火急的情況下,還特意繞到這裏,所為何事不言而喻。
衛文升也是沒辦法,再怎麽挑選,想從長安找出沒在楊素麾下任職,與楊玄感沒有交情的將校實在太難。
因而他最擔心的便是有人會臨陣降敵,因而決定來此,解決楊家的守墓家衛後,當即命人挖開了楊素的墳墓,將屍首取出怒斥,最後焚燒成灰盡數揚灑。
楊玄感其餘尊長的墳墓雖然沒被挖開,但也都被鏟平推碑了,隋軍中不少人都麵色難看,楊玄感身為人子,再怎麽胸懷寬廣,難道還能接受他們不成?
便是楊玄感願意,他們也不敢了呀,誰知道會不會秋後算賬。
但所有人對衛文升的怨言也就更大了,就算不提降不降楊玄感,這種挖人祖墳的事,誰也不想幹。
楊玄感造的是楊家的反,篡的也是皇帝的江山,與他們有什麽關係?
衛文升也知道自己這是兵行險招,於是趕忙命士卒在一處景色宜人的高崗之上掃出了一片空地,擺好三牲祭品後朝著先帝的陵寢方向祭拜。
“微臣刑部尚書、京兆內史臣衛文升,敢昭告於高祖文皇帝之靈,自皇家啟運,三十餘年,武功文德,漸被海外,而今楊玄感辜負聖恩,躬為蛇豕,蜂飛蟻聚,犯我王略。
臣二世受恩,一心事主,統率熊羆,誌梟凶逆,若社稷靈長,宜令醜徒冰碎,如或大運去矣,幸使老臣先死。”
先帝自然沒有什麽表示,衛文升也沒有當場暴斃,但論起先帝來,也確實是安撫了將士之心,起碼士氣緩和,不負方才就要分崩離析之感。
然後就是要談論如今馳援的問題了,衛文升的意思就是直撲楊玄感的後軍,不計代價的與他交鋒,隻要壓住他的勢頭,天下兵馬合圍,楊玄感隻有敗亡。
但最近的路線,要經過函穀關,若是楊玄感在此處設伏,那便是天大的禍事,李淵提議於陝縣沿流東下,直入河陽,以攻其背。
衛文升則是不想繞路道:“楊玄感兵力不足,他此時定然在竭盡全力進攻洛陽,想在大軍圍剿之前入城拒守,傳令將士,進兵!”
…………
唐國公府的府門緊閉,而在不遠處還有些人暗中盯梢,顯然是衛文升或者代王派來的。
在府中李建成默默在自己的書房等候,沒一會傳來細微的動靜,李謹小心的挪開裏麵的書箱,拉開隔板,赫然有人從其中躥了出來。
在長安修密道不容易,想通到城外更是不可能,但隻是挖通同坊的地道就容易了。
李建成接過送進來的書信,楊玄感造反這種事,他怎麽可能一點安排都沒有,曆史上的楊玄感敗的太快了,他想再讓這把幹柴多燒些時日。
首先就是會最快趕到的衛文升這一路兵馬,他原本早早就已經派好了,等時機一到,他安插在楊玄感身邊的人便會諫言其在關隘設伏。
但沒想到衛文升竟然強行拉走了李淵,李建成也不是沒想過順水推舟一勞永逸,但又不忍如此。
<div class="contentadv">
父子情分雖然不算深厚,但李淵也從未虧待過他,十餘年的相處了,又怎能沒有半點情分,而且就算不為其考慮也要為母親考慮。
何況李淵也不是空活了這些年,李建成交友廣闊這點在外人看也是隨了李淵,如此便可知,在關隴姻親當中,李淵的人脈也很深厚。
奪取天下便不能浪費一絲一毫的力量,否則真欲要如此行事,李世民又怎能在他手下活到這個歲數。
因而便放棄了此路計劃,但這也無足輕重,設不設伏衛文升也不是楊玄感的對手,主要還是馬上就要趕回來的來護兒,
來護兒能這麽快趕回來,是因為他得到楊玄感造反的消息後,根本沒有請示皇帝便直接班師回來平叛亂了。
麵對麾下諸將執意要等待調令才肯撤軍,來護兒強硬下令“洛陽被圍,心腹之疾,高句麗逆命,猶疥癬耳,國家有難,身為大臣的就應該知無不為,怎能患得患失,若陛下將來治罪,我一人承擔,現有不遵將令者,軍法從事!”
但來護兒也不是傻子,他自己率水師回撤,命兩個兒子趕緊去見皇帝,一來是當麵說清他擅自班師回朝的苦衷緣由,二來是充當質子表達忠心。
原本皇帝得知後會回答“公旋師之時,是朕敕公之日,君臣意合,遠同符契。”成就一段君臣相知相信的佳話。
但李建成早已經命人劫殺了來弘來整,這對兄弟及麾下親衛身手都不錯,但畢竟人數不多,又要經過涿郡,怎麽可能抵擋住李建成提前布置好的陷阱,到死他們都以為是楊玄感安排的人劫殺了他們。
如此一來水師這一路本該很快就能馳援,但以皇帝猜忌刻薄的性子,加上來護兒欲要造反的謠言比楊玄感都早,必然會傳旨解了來護兒兵權。
臨陣換帥乃是大忌,本來就水路奔波疲憊的水師,經此哪裏還有多少戰力呢。
然後便是皇帝的大軍了,這就更好辦了,在皇帝大軍還沒回到涿郡前,李建成已經讓人將搬空了的糧倉全部放火燒毀,偽造成楊玄感派人所為。
但也特意留了一些,讓李靖等人勉力保下,如此才可向皇帝有些交代,但也絕不夠皇帝百萬大軍的吃用。
如此一來大軍從各地糧倉郡縣調糧,又需要很多時間,皇帝最多也就是先湊出一股精銳的糧草,讓他們先行馳援,如此楊玄感怎麽也能多鬧騰些時日。
不僅是能給李建成一些多做布置的時間,更是能讓皇帝下旨奪情,衛文升隻不過帶走了七萬精兵,長安是什麽地方,少說也還有十餘萬精兵。
當然,怎麽也不可能讓他全部帶走,但有幾萬也夠了,不是還有十萬青壯民夫呢,兵甲配齊,也是難得的兵力了。
……………
(本章完)</div class="contentadv">
評論 0 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