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檄文
李建成出宮時,各家邀請如期而至,都是想要打探李建成態度究竟為何的。
若是要剿滅楊玄感,這樣的功勞他們自然也想要,都願意隨著李郎君吃肉喝湯。
若是要舉兵投靠楊玄感,這樣的從龍之功,他們也不想錯過,也同樣願意派遣子弟隨著李郎君而去。
李建成的態度自然是堅定的,這讓很多人都出乎意料,身為世家貴戚子弟,確實少有全忠之人,畢竟說到底,國家是他們祖上一起創立的,皇帝也沒什麽了不起的。
尤其是當今陛下兩征高句麗都無功而返,別管是什麽原因導致的,現在天下這個局麵,難道還能是他們的錯不成。
李建成回府後與家人交代了一下,然後便直奔兵部衙門領了調兵兵符,先命所屬的三萬精兵在城外駐紮,令將校跟隨他去從民夫當中選擇勇敢者。
十萬人挑出四萬餘,然後他又命那些故舊,在長安城門口募兵,也就是因為皇帝已經先大規模募兵了,否則李建成都不必從民夫中挑選了。
憑他在長安的聲望,隻要朝廷準許他募兵,七八萬良家子浪蕩遊俠招手便有。
因而募兵不算多順利,隻有萬餘人,但整體素質要比那些民夫強很多,尤其是戰鬥欲望。
民夫上戰場是要推著牽著,還要有督戰隊,否則連陣型都很難維持住。
目前來看,還是兵部交給他的三萬精銳最強,然後便是萬餘募兵,四萬餘民夫最次之。
最為關鍵的是,沒有時間給他整訓,三五日後,便要出征了,姻親之家都知道他的難處,支援了一些家將過來,可以幫他掌控上下。
…………
楊玄感這邊連勝數場,衛文升已經被他打的再無出戰之力,另外還有幾路過來馳援的府兵,同樣是潰不成軍的散去了。
隻可惜洛陽城還是那個樣子,楊玄感拚命的展示自己,就是為了讓裏麵的世家貴戚看清楚他的本事,派人與他商談。
他可以出價,出一個天大的價買下洛陽城,世襲罔替的國公不夠郡王也可,郡王都不滿足,親王我也舍得,隻要肯談。
但問題是現在依舊是沒人與他商談,楊玄感很是焦躁,他贏下了每一場,但卻還沒看到贏下整場戰役的希望。
他開始不再信任李密,更加依靠韋福嗣,不僅是因為李密計策的問題,更重要的是,早已經落寞的李家,在洛陽根本沒有什麽影響力。
而韋福嗣就不同了,京兆韋氏舉族備受恩寵,他自己在洛陽城也很有影響力,楊玄感倚重他,也是希望借他傳達態度
但襄王有意,神女無情,韋福嗣正巧就不是有心投靠楊玄感之輩,他率兵出征交戰,沒想到身邊的同僚竟然都幹脆利落的投降了。
隻剩下他和自己的親衛家將那裏抵擋的住楊玄感,因而被俘。
初時楊玄感還以為韋福嗣跟其他人一樣,是世家下注的結果,但很快就發現不是如此,
“韋兄,寫給樊子蓋檄文寫好了嗎?”
楊玄感笑容和藹的問道:“韋兄才華橫溢,怎麽區區檄文還要這些時日。”
韋福嗣與楊玄感年歲相同,但身形瘦高頗有風度,但如今卻是麵色蒼白眼圈發黑,強撐著精神將寫好的檄文交給他。
不是真心歸降怕什麽,讓你交出投名狀,斷了你的後路,自然也就有真心了。
<div class="contentadv">
楊玄感接過一看,都是不輕不重模淩兩可之言,並無絲毫銳利之氣,不像是征討獨夫的檄文,更像是上諫皇帝的奏章。
韋福嗣眼神中有些害怕,但還是站直了腰,他最多也就如此了,萬不能因顧憐己命而害妻兒家族。
楊玄感笑了笑道:“辛苦韋兄了,還請與我赴宴。”
韋福嗣很是驚訝,這都可以蒙混過關,心中升其感激,不由勸說道:“楚公,天下萬民雖怨,但陛下天命還在,不是你憑一己之力能夠撼動的,還是早早逃出海外去吧。”
“若韋兄能夠輔佐與我,何愁大業不成,昏君苛待我等貴戚,早已經不是一日兩日了,否則又怎會有這麽多人前來投奔。”
“楚公,這裏隻有伱我二人,我便直言了,因為您陛下此次征討高句麗又沒有成功,本來已經被張須陀壓下的群盜再次嘯聚,這都是所有人都不願意看到的事情。”
楊玄感大義凜然道:“獨夫民賊一日不除,天下征戈徭役便一日不消,百姓求活不得,焉能不反,張須陀壓得住一時壓不住一世。”
韋福嗣點點頭:“按說或許是如此,但也不該是你來起兵造反,先楚公素,承蒙二帝厚待,位極人臣富貴至極,楚公年未及弱冠,便被封為柱國,未反時貴為楚國公禮部尚書,先帝和陛下給汝家的恩賞是從未有過的。”
“韋兄是想說我忘恩負義,可吾父是如何死的,韋兄真就一點不知情嗎?”
“先楚國公逝時六十有三了。”
楊玄感目光森冷的看著韋福嗣,韋福嗣不敢看他的眼睛,但嘴裏還是在說:“無論如何,都不該是你先反陛下。”
楊玄感突然一笑:“罷了罷了,這些以後在說,韋兄先去陪我宴飲一番,然後好好休息。”
韋福嗣鬆了口氣,心中想著楊玄感必敗無疑,這道檄文雖然稍有些過分,但陛下應該能諒解他身在敵營,不得不屈伸保全。
兩人來到早就準備好的大帳中,與眾人打過招呼後,楊玄感從懷中掏出檄文:“韋兄曆時數日,終於寫好了給樊子蓋的檄文,大家先聽聽吧。”
師出無名不得人心,楊玄感昔日在城門口的話,隻能算是聊表誌向,真正通傳天下的,還要看這正是的檄文。
楊積善對著韋福嗣拱手:“就等著瞻仰韋兄的雄文了。”
楊玄感笑著大聲朗誦起來:“夫建忠立義,事有多途,見機而作,蓋非一揆,昔伊尹放太甲於桐宮,霍光廢劉賀於昌邑,此並公度內,不能一二披陳。
高祖文皇帝誕膺天命,造茲區宇,在璿現以齊七政,握金鏡以馭六龍,無為而至化流,垂拱而天下治。
今上纂承寶曆,宜固洪基,乃自絕於天,殄民敗德,頻年肆書,盜賊於是滋多,所在修治,民力為之調盡,荒淫酒色,子女必被其侵,耽玩鷹犬,禽獸皆離其毒。”
但早就目瞪口呆的韋福嗣突然回過神,嘶吼著就要撲上與楊玄感拚個你死我活:“不!這不是我寫的!汝彼娘之大去老嫗,楊玄感,你好狠毒,汝必死於非命,魂魄散與九幽,陛下,臣今日…”
…………
(本章完)</div class="contentadv">
評論 0 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