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帝囚
裴蘊趕至虞府,數次通稟才得以入府,好不容易見到虞世基,說明情況,但卻被虞世基婉拒。
而理由竟然是現在一片混亂,根本不知道驍果軍是叛軍還是救駕援兵,在沒有實際的證據之前,他是不敢行此罪事的。
裴蘊不可置信道:“汝瘋耶,吾等乃陛下心腹,此時遲疑不決,陛下之後安得幸免?”
虞世基卻還是堅持:“陛下沒有給我臨機決策之權,我不能與你矯詔。”
裴蘊先是懷疑虞世基是否也參與了此事,但很快就反應過來,這就是虞世基的秉性,柔順細膩擅長瑣務,但務決斷之能。
裴蘊歪倒下去歎道:“委命優柔寡斷之人執掌相權,至誤大事,陛下應悔矣!”
皇帝最喜歡的便是虞世基的柔順,因而對其信任提拔,可這卻也讓他失去了最後的機會。
不久之後,宮城陷落,驍果軍入宮,這樣大的動靜也讓皇帝意識到這不是失火了,趁著天色將明,皇帝換上侍衛的衣服倉皇逃往西閣。
裴虔通司馬德戡率兵將宮城中還忠誠於皇帝的殘黨清理幹淨,例如右屯衛將軍獨孤盛,千牛備身宇文長遠。
等宮中再無皇帝的人馬,他們才派人去請宇文化及,然後加緊搜尋皇帝,各處宮門都被他們把持,皇帝還能逃到哪裏去,定是躲藏在某一處罷了。
驍果軍就如抓老鼠的貓一樣,四處嗅尋,還是令狐行達在西閣找尋到了皇帝,楊廣還是保持著氣度,慢慢脫下侍衛衣袍:“汝欲殺朕?”
皇帝積年累月的威嚴,讓令狐行達躬身拱手:“臣不敢,但欲奉陛下西還長安耳。”
很快裴虔通也到了,皇帝平靜的問道:“卿乃朕故舊,何恨而反?”
一時間裴虔通也不知道怎麽回答,皇帝對他還是不錯的,於是他也隻能行禮:“臣不敢反,但將士思歸,欲奉陛下還京師耳。”
皇帝按耐住心中的激動,眼睛望著周圍的驍果軍士大聲道:“朕欲歸長安,隻因上江糧船未至而等候,既將士急切,朕當攜爾等歸耳!”
這話讓驍果軍將士有些心動,君父君父,弑君殺父,怎麽都不可能是好事,如果可以,他們也不想背上這種罪名。
但很快眾人就安靜下來了,因為皇帝已經三番五次的用行動證明,他的話並不是金口玉言,他也不是寬仁之君。
而在此時,天色以明,事情也浮於水麵,江都成城的官吏都知道了,宇文大將軍悍然起兵,已經掌控了全城,包括皇帝的死生。
宇文化及在弟弟的護送下就要入宮,他戰戰兢兢的趴伏在馬背上,不知道的還以為他起兵失敗,是要被押入宮中問罪呢。
但事實就是宇文化及成功了,於是在路上,總有官吏上前表忠,但宇文化及根本沒有理會,隻是一個勁兒的念叨著:“罪過罪過。”
等到了宮門前,裴虔通司馬德戡等人上迎,宇文化及一路腳輕腳重的到了熟悉的朝堂之上,被眾人推到最上麵,眾拜曰:“叩見丞相!”
宇文化及腿腳一軟差點兒仰倒在龍椅上,他自出生以來,奸淫虜掠無惡不作,但從未感覺死期將至。
而今莫名其妙當上了丞相,陛下都成了他的階下囚,卻是隻感覺脖頸發癢,時時刻刻都想摸摸頭顱,確保還沒掉下去。
宇文智及卻是亢奮不已,他傲然站在眾臣前列,甚至直接轉身輕蔑的看著他們。
然後就是重頭戲了,殺皇帝容易,但總要有個名目,才能服天下人,否則大家都是不忠不孝殺父弑君的亂臣孽子。
裴虔通去請天子:“百官悉在朝堂,陛下須親出慰勞。”
<div class="contentadv">
皇帝嗤笑道:“朕倒要看看,是哪個無父無君之輩,膽敢率部謀反,裴卿,牽禦馬來。”
這時候上哪找禦馬過來,何況拔毛鳳凰不如雞,對一個將死的皇帝,也不必多費心力。
隻是隨便挑了一匹驍果軍的坐騎,皇帝沒有挑剔不是禦馬,隻是皺眉:“鞍子太破舊了,換個好的來!”
裴虔通還是沒膽子抽皇帝幾馬鞭,隻能解下自己的馬鞍換上,皇帝這才上馬。
裴虔通也不騎馬了,親手執皇帝馬轡,另一手挾刀出宮門,驍果軍和禁軍見皇帝此狀,皆喜噪動地。
楊廣閉目感受著胯下坐騎的晃動,嘴角微微上揚,他在回憶自己此生所享受過的美人殿宇華服亭台…
到了殿堂皇帝沒有下馬的意思,他想乘馬入朝,但卻被裴虔通一把拽下,皇帝踉蹌著站直身體,輕柔細致的整理著龍袍。
然後大步入內,正聽到宇文化及驚慌失措道:“何須相見,快快斬殺了去!”
楊廣愕然停步,他怎麽也沒想到是宇文化及在做主。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皇帝捧腹大笑,竟然連眼淚都笑出來了,然後大步入內,指著上麵還在用袖子遮擋麵目的宇文化及想要說什麽,但最後還是搖了搖頭沒說出口。
皇帝慢慢看著自己的臣子們,看得他們紛紛側臉挪目,才開口道:“世基裴蘊何在?”
宇文智及冷笑道:“梟首矣!”
皇帝欣然點頭:“善,朕亦需隨葬之臣。”
然後皺眉問道:“朕何罪至此?”
驍果軍偏將馬文舉道:“陛下違棄宗廟,巡遊不息,外勤征討,內極奢淫,使丁壯盡於矢刃,女弱填於溝壑,四民喪業,盜賊蜂起;專任佞諛,飾非拒諫,何謂無罪!”
楊廣認真的聽完歎了口氣點頭:“朕實負百姓。”
眾人聽他認罪各個欣喜,就要繼續訴說他的罪過,但皇帝一擺手看著他們道:“至於爾輩,榮祿兼極,有何麵目叛朕?”
這話讓眾官員無言可對,能隨駕到江都的,本就都是皇帝的心腹,自然不缺榮華富貴,陛下對他們確實不錯。
司馬德戡趕忙道:“陛下乃是天下人的仇敵,我等順天應人而已。”
說罷讓封德彝宣讀皇帝的罪狀,這是要傳檄天下的,讓天下人都知道,他們是為了萬民而誅暴君,而非弑君篡權。
……………
(本章完)</div class="contentadv">
評論 0 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