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文教
皇帝冷處理了南方諸郡的事情,並沒有調兵遣將以雷霆之勢將叛亂剿滅,剛開始朝中都有異議。
認為對外暫時忍讓還可接受,對內怎麽能姑息叛亂之事呢?
無論在哪朝哪代,除非是已經到了積重難返的境地,否則必然是要最快的速度證明朝廷的統治力及皇帝的天威。
但隨著諸郡叛軍的動靜越來越小,所有人好似才明白過來,原來那隨便幾個地方賊首豪傑造反,就能席卷數郡擁兵數十萬割據一方稱孤道寡的亂世真的過去了。
而天下間尚有幾分理智但不乏野心的人物,此時也終於認清了時事,造反是沒有前途了,想要封妻蔭子富貴顯赫,隻能入朝效力。
長安中的薛舉李密蕭銑杜伏威王世充等人也是徹底死了心,割據過一方的人物,誰還會心甘情願的為人臣子被主宰生死禍福。
但這件事真的讓他們很有感觸,他們不意外皇帝能平定南方叛亂,但很意外皇帝竟能不戰而勝,更震驚的是皇帝對局勢人心的把控如此精準。
此事若是放在他們身上,那必然是立刻發兵剿滅震懾之,縱然能料定成不了多大氣候,也是不敢放任發展,生怕千裏之堤潰於蟻穴。
等在朝會上,再次有人提議是該平叛了,群臣更加踴躍積極,但皇帝依舊拒絕了幾位大將軍的請命,而是下旨地方募兵南征。
募兵素來艱難,也就是關中子弟才會踴躍參軍,但這次不同以往,地方將領們驚訝的發現,這次主動投軍的兵卒,不但都非常積極,而且素質也是相當優秀。
甚至裏麵不少都是昔年嘯聚一方的賊首盜將,竟然也不顧還在被朝廷通緝主動自投羅網,地方將這等情況上奏。
皇帝得知後立刻頒布詔書,無論往昔,隻要主動投軍南征,便是抵免了罪過,朝廷將一視同仁,並提拔立功將領。
此詔一經頒布,投軍的人數更是倍增,不少隱姓埋名的也顯露出名姓來,最有名的當屬被衛國公擊敗而逃亡的竇建德劉黑闥羅士信。
皇帝沒有提拔,但也沒有下令緝捕,任由他們從軍入伍,在地方府兵都慰的帶領下集合整軍準備南下討賊。
這批募兵而得來的軍士,總有七萬之數,皇帝欽定賜名神武軍,派遣了宗室永康郡公李神通和略陽郡公李道宗為主將統領南征事宜。
但可笑的是,神武軍才走了一半,叛軍就主動向皇帝請罪了,並表示隻要陛下能赦免死罪,他們就願意綁了獨孤懷恩入京。
皇帝沒有理會他們,隻是頒詔,此戰隻誅叛賊將領主官,叛軍中的士卒民夫皆是被裹挾無辜之人,隻要主動投降便可免罪,絕不追究罪過。
如此一來,此戰也就沒什麽好說的了,神武軍勢如破竹,降軍甚至主動充當民夫負責後勤指引路徑,叛軍節節敗退。
而在神武軍中,也有一些人顯露頭角,那些原本就名聲大振的就不提了,如薛氏五雄,薛萬述、薛萬淑、薛萬均、薛萬徹、薛萬備。
還有東阿程知節、河東裴行儼、鄒平段誌玄、武邑蘇定方、滎陽張亮、三水侯君集、繁水張公瑾、馮翊馮世立等人。
這些有些是在地方等候時機的豪傑,有些出身前朝顯貴之家,但都沒趕上從龍天下便一統了,好不容易有人造反,這下終於趕上機會嶄露頭角了。
……………
在宣政殿的大朝會上,皇帝詔曰:“司典序言,史官記事,考論得失,究盡變通,所以裁成義類,懲惡勸善,多識前古,貽鑒將來。
<div class="contentadv">
伏犧以降,周秦斯及,兩漢傳緒,三國受命,迄於晉宋,載籍備焉,自有魏南徙,乘機撫運,周隋禪代,曆世相仍,梁氏稱邦,跨據淮海,齊遷龜鼎,陳建宗祊,莫不自命正朔…
務加詳覈,博采舊聞,義在不刊,書法無隱!”
李建成下令設弘文館,命中書令蕭瑀、給事中王敬業修魏史;侍中陳叔達、秘書丞令狐德棻修周史,兼中書令封德彝、中書舍人顏師古修隋史…
皇帝欽定的都是皆身居要職文名極高的人物,如此修纂出來的史書才可以傳世,供後世人知曉世事。
皇帝如此重視文教,讓江南和山東士族出身的官員熱淚盈眶,關隴諸帝,真正關心文教,並肯花大力氣修史的真的太少了,隻能說陛下不愧是昔年文名揚天下詩宗。
隻可惜陛下已經好多年未曾賦詩做文了,文臣們歡喜雀躍的連呼聖明萬歲。
秘書丞令狐德棻趕忙趁機上奏,奏請購募遺書,然後由朝廷組織圖書典籍的整理工作,魏晉以來太多好東西被亂世所毀未能傳承下來。
皇帝欣然答應,下旨令其尋弘文館中的才學明辯之士承辦此事,將收集來的圖書典籍編纂成書。
令狐德棻謝恩後道:“臣德行不足,肯請陛下令給事中弘文館學士歐陽公或是著作郎虞公主持。”
李建成看向歐陽詢和虞世南,這兩位年紀都不小了,但在士林中,可謂絕頂的人物。
虞世南也是虞世基的弟弟,但性情與其兄截然相反,哪怕兄長顯貴無比,他也甘受清貧,素為時人所敬重。
虞世南出列道:“陛下,臣正編纂《凶吉書儀》已到關鍵時候,臣恐身兼多職而誤事。”
見虞世南推辭,歐陽詢便出列領命:“臣願承旨。”
一整個朝會都在商議這幾件事,兵部的官員想要奏報平叛的捷報都尋不到機會。
而談及文教,那麽便繞不開宗教,何況前些時日還有僧人高曇晟造反一事。
“如今天下僧眾有多少?”
負責的官員出列遲疑道:“回稟陛下,準數不可知,但依臣推算,天下郡縣加起來大略應有僧人六七萬。”
隻是和尚,還未算尼姑,另外還有道士女冠,這些人都不事生產,全加起來該有多少人呢?
李建成的眉頭微微皺起,隋朝兩代帝王都是崇佛敬道,導致宗教大興,加上僧道都識文斷字,便成了社會當中不可或缺且極有影響力的存在。
……………
(本章完)</div class="contentadv">
評論 0 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