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不相饒
太安宮中,前去尚書省傳旨的宦官捂著臉回來,李淵正焦躁的來回踱步,見狀趕忙問道:“旨意可傳到了?”
那宦官哭著跪倒在地一手平攤向上,其手掌上是帶著血的牙齒:“恕奴婢無能,您的旨意被李衛當著尚書省和六部官員的麵給奪走了。”
“什麽!”李淵額頭手心都開始出汗:“就…就當著群臣的麵?他還打了你?”
“是,他打得哪裏是奴婢啊,這分明…分明是在侮辱您啊。”
李淵方才屏退了眾人,嫌棄他們礙眼,但此刻卻突然恐慌起來。
“來人!來人!”
隨著太上皇顫抖的聲音,七八名宦官宮女入內,李淵跌坐在地上:“人呢,為什麽隻有那麽幾個?”
而在此時,李淵的七八個妃嬪也都急匆匆的趕來告狀:“太上皇,您要為我們做主啊,方才皇後的人來,將我們身邊服侍的宮女宦官都帶走了。”
“她便是皇後,那也一個晚輩,怎麽能如此對待我們,陛下,您應該派人去申飭。”
李淵麵色極為不好看,他也顧不得自己寵愛的美人們了,隻是追問:“太上皇後處呢,宮人也被帶走了嗎?”
貴妃萬氏道:“沒有,皇後甚至還多派了十幾個女官侍奉,說是從自己身邊省出來的。”
“陛下啊,您真應該…”
“閉嘴,滾,都給我滾!”
李淵此刻還哪裏有心情哄著她們,將嘰嘰喳喳的妃嬪趕走後,立刻派遣宮人去打探情況。
很快裴府被血洗的消息就傳回來了,李淵麵色灰白,自己這個兒子沒有如他們預想的那般,在規則內爭權。
而是直接跳了出來,以敗壞自己好不容易搭建起的製度律法為代價,徹底將他變為了孤家寡人。
沒有了裴寂,他還能靠誰去聯係群臣呢?
這樣一來,他最大的優勢也就沒有了,反而是手中無兵權的致命弱點暴露了出來。
…………
武德殿中,肉食美酒陳列,自太平元年皇帝下達《禁屠酤詔》後,便是這兩年的年節及萬歲壽辰都沒有這般豐盛過了。
但一個個官員都是戰戰兢兢,他們從這些酒肉上沒看出陛下是在示好安撫,想的隻是這莫不是斷頭飯?
裴寂是被拖進來的,不僅是滿門被屠戮的打擊,韋義節的那幾腳,也是實實在在的踢傷了他。
”陛下,陛下,臣等萬死,請陛下開恩。”
在韋義節的帶領下,幾乎全部的官員都跪伏在了大殿中央,他們敢下注,自然是有了賭輸的覺悟。
但這份覺悟,絕對不是要拉上滿門共赴黃泉,而且還要牽連宗族。
這世上,隻有為了江山,才值得如此冒險,而這次,便是成了,也不過是太上皇掌權,他們維護了關隴和宗室的基本盤,繼續顯赫而已。
到最後這江山還不是姓李,因而他們很幹脆的認輸了,因為現在不僅輸的態勢明顯,而且後果也太過慘烈了,超出了他們可以承受的範圍。
李建成麵色平靜的注視著他們,就如同被逼宮時一樣。
<div class="contentadv">
皇帝沒有開口,氣氛愈發讓人窒息,群臣來的路上戰戰惶惶汗出如漿,而現在則是戰戰栗栗汗不敢出。
“諸卿,可還以為朕仁善可欺否?”
明亮的光線自窗欞射入,一道道肉眼可視的光束中塵埃飄搖,本來是極為溫暖舒適的。
但皇帝帶著調笑意味的一句話,讓所有人都如墜冰窟,好似身處寒冬臘月一般。
因為這句話,便是將他們所有人定性為欺君,也就是哪怕他們現在認錯請罪了,皇帝沒有要拉攏分化的意思,連交投名狀的機會都沒留。
“陛…陛下?”
李建成緩緩站起身好似在自言自語:“朕本不欲如此,本願是與諸卿大治天下,明君賢臣開宏盛世,豈不樂哉?
但諸位愛卿實在是讓朕失望了,為一己私欲,蠱惑太上皇勾結突厥逼宮欺君,企圖篡權奪位擾亂社稷,此行此跡,朕能容,天亦不能容!”
群臣的後麵,趴在地上的裴寂冷笑道:“說得好聽,但你所行所為,哪裏有半點與臣等開宏盛世的樣子。”
李建成擺手阻止了就要上前結果了裴寂的禁衛:“裴卿,你滿門抄斬三族流放,自己也無活路,朕便為天子,也沒有什麽能夠威嚇伱的了。
看到那邊了嗎?負責編撰朕起居注的史官和記載國史的史官都在,今日的一切都會流傳於後世,朕沒有什麽要遮掩的。
常言道,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你現在盡可大膽直言,朕登基至今的所作所為,頒布的哪一道詔令旨意,不是為了開宏盛世?”
見史官皆在,裴寂滿腔的怨憤之言就說不出口了,因為說來說去,都是為了自己和家族利益,而並非是為了天下。
李建成看向其餘人:“裴卿說不出口了,諸卿若有知者,但請直言。”
終於是有幾個自知死路一條的開始痛斥皇帝薄待關隴苛待宗室,提拔山東江南士人,甚至還有意提拔寒門子弟。
皇帝並沒有生氣,隻是問道:“如此,於天下,於萬民,有何弊端?”
這群人是想罵皇帝背棄了關隴,背棄了家族,要將權位分給其他人。
但哪怕是他們,其實也知道,這種事對天下是有好處的。
見他們又開始語塞難言,李建成也不再為難他們:“諸卿多多少少還是有些功績的,因而卿等負朕,朕卻不忍讓諸卿空腹上路,特意備下美酒佳肴,但請受用吧。”
“臣等叩請陛下三思!”
這聲音是從殿外傳來的,武德殿外,群臣都已經來了不知多久了,但一直沒有開口,直到皇帝說出如此決絕之言,他們才跪伏求情。
實在是因為殿內不是幾個人,而是足足三四十位朝廷的高官顯貴,從宰相到尚書,從郡公到侯爵,從宗室到皇親國戚。
“陛下,臣等目光短淺權欲蒙心,經陛下教化,已然知錯,還請陛下寬懷,留臣等效犬馬之勞,叩求陛下開天恩而沐臣民…”
但皇帝的回答隻有一句:“金杯共汝飲,白刃不相饒!”
……………
(本章完)</div class="contentadv">
評論 0 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