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突利
由於突厥進犯,長安湧進來了大批的百姓,突厥糧草不夠,自然是派兵劫掠,大唐也隻能堅壁清野。
而在附近的百姓眼中,自然是長安城最為安全,因寧肯多跑,也要到了長安才停下,有臣子建議先在城外安置百姓。
等突厥真打過來了,再讓他們入城避禍也不晚,以免影響城中的秩序。
但皇帝還是允許了他們入城,並命有司安置,但百姓們依舊是怨聲載道。
他們帶著的糧食不足以支撐太久,田地也不能放著不管,耽擱太久,縱是突厥退了,他們也沒活路了。
於是青壯們都想在城中先找個活計先幹著,但這就又引發了與城中百姓的矛盾。
好在皇帝早有準備,以糧食雇傭青壯修繕城牆道路等,他登基三年多,為了讓百姓休養生息,一直壓著民部工部,不讓他們征發百姓徭役。
日積月累下來,長安有許多地方,卻是是到了該修繕的時候了。
如此也緩和了矛盾,百姓還是比較容易滿足的,隻要未來有活路有指望,當下有糧食,便可安分守己。
這時候並州兵馬奉旨北擊突厥的消息傳來,朝中官員皆是一驚,陛下越來越任性了,現在竟然完全不經過三省六部,直接以發旨調兵。
最關鍵的是,並州竟然奉旨而動了,按理來說,這等旨意是應當遵奉的。
如果是以前,他們一定要與陛下吵個天翻地覆,爭到陛下低頭認錯保證再也不如此,並嚴懲地方將領為止。
但現在,卻是都在冷眼旁觀,唯有魏征幾人站出來勸諫。
魏征當即道:“陛下,您不該如此,按製…”
李建成任由他們諫言告誡,但卻是沒有做出任何回應,因為這將是常態。
不過為了名正言順,在與突厥之戰結束後,他會改革官製。
話題還是轉回到了眼前的問題,在朝官員都以為皇帝命並州兵馬北上,是為了讓頡利退兵回援。
這不能說是一個不好的計策,但也說不上多好,因為突厥在那邊也有不少兵馬,雙方兵力差不多的情況下,無疑是占據了地利並以逸待勞的突厥人更有勝算。
納言劉文靜勸道:“或許還是命並州兵馬趕來馳援長安才是上策,加上秦王與河間王的兵馬,足以將突厥嚇退。”
李建成不禁想到,所有人都指望突厥退兵即可,想突厥人也是這般想的,自認為占據主動,大不了就是退兵,因而才敢如此放肆。
皇帝搖頭:“朕為天子,口含天憲,豈能朝令夕改,離狐郡公自能為朕大勝突厥。”
癡心妄想,不少官員心中都浮現出這句話,但身體還是立刻規矩的下拜:“吾皇聖明!”
…………
李世民順利的穿過了奚國,在其國主卑躬屈膝的哀求之下,招攬了其數名子侄以及百騎精銳。
小國的悲哀就在於,必須要多方下注,否則得罪了誰都容易亡國滅種,大唐兵圍平壤的消息他們奚國霫國還有契丹靺鞨都已經知曉了。
大唐能滅高句麗,那就也能順手滅了他們,突厥多半也樂於趁機出兵,徹底吞並他們。
自奚進入突厥的境內,很快接應的人就到了,互相通報過姓名後,李世民很是驚訝。
<div class="contentadv">
來的竟然是突厥的突利小可汗,始畢可汗與義成公主之子,名為阿史那什缽苾。
而突利也驚訝於大唐兵馬的之多,但隨著便是亢奮,因為按照約定,殺光頡利的心腹之後,大唐將擁舉他為可汗,dong突厥唯一的可汗。
李世民並不像李建成一樣會突厥話,而突利也不太會中原話,隻能靠人在中間翻譯。
突利要比李世民小好幾歲,因而主動的向他問好,並當即要與他交換坐騎,以示友好。
“大唐的秦王殿下,我突利可汗向您致敬,您的兵馬是如此威武,我們此次的功業一定能夠成功。
我胯下的是契丹國主敬獻給我的駿馬,我希望能夠與您胯下的駿馬交換,從此我們以兄弟相稱!”
李世民是個愛馬的,本有些舍不得,但他也清楚,這時候讓雙方有了芥蒂,隻會誤了大事。
始畢可汗死後,雖然頡利得到了大部分貴族的支持,成為突厥可汗,但突利畢竟更名正言順些,又不好直接殺掉,致使內亂。
因而頡利隻能任命什缽苾為小可汗,主管契丹、靺鞨等部,建牙廷居突厥東部。
於是李世民直接跳下馬,甚至還將自己的佩劍掛在了馬鞍上。
“哈哈哈,當然可以,我的兄長中原天子大唐的皇帝陛下,與您的父親始畢可汗曾是摯交。
他一直掛念著您,並希望您能繼承草原,成為翱翔在突厥大地上的雄鷹,我此來,便是為了幫助您解決我們共同的敵人!”
突利喜不自勝,同樣解下腰間的佩刀掛在自己的馬鞍上,然後兩人交換了馬匹,各自馳騁了一番,然後抽出刀劍相交約定為盟。
之後也不遲疑,突利領兵萬餘在前,直撲大利城,而李世民則是分兵,自己領著三萬兵馬跟在突利身後不遠,其餘大軍則是在更後麵慢慢跟著。
雖然找不出突利要毀棄盟約的理由,但李世民不得不防,他很清楚自己這支兵馬,便是皇兄破局的關鍵所在。
分兵拉開距離後,隨時可以互相支援,關鍵是不會陷入圍困當中,稍有不對便可從容退去,然後再謀。
但好在突利確實是沒有什麽心思的,每日停兵歇馬造飯時,他都會特意回馬來尋李世民吃喝。
雖然性子有些急躁,但秉性還是不錯的,而且對李建成有莫名的崇拜。
顯然始畢是沒少在兒子麵前講述對李建成的優點,畢竟在始畢眼中,李建成是恨而不得的存在。
突利從小聽著長大,自然有了較好的憧憬,而且算起來,李建成還是他的姑父呢。
如此一來,李世民也漸漸放心下來,對此戰更有了把握,而且對未來突厥的控製,也有了一定的想法。
等此戰結束,他要回京與皇兄仔細聊一聊。
……………
(本章完)</div class="contentadv">
評論 0 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