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外山外 12: 12三记杀威棍
0%
墨書 Inktalez
小时候看描写战争的章回小说,那些大人物总喜欢用“八百杀威棍”来震慑前来投奔或者落难入狱的英雄好汉,每每回想起来,兴奋之中免不了几分后怕。这回一进大学,还没有正式开课,学校领导就给了八九级的新生们三记杀威棍。 0
第一记杀威棍,连续一周搞卫生。 0
报到的时候,那一幅幅欢迎新生的标语将学校的很多地方遮掩住了,现在一掀开,还真有点藏污纳垢的样子:低矮的绿化灌木下面,长满了各色野草,一个漫长的假期下来,吸足了雨水和阳光的它们,茁壮成长到几乎与绿植一样高,有些甚至探头探脑地嘲笑从旁边走过的师生。宿舍后面的土坪里,枯枝败叶随处可见,更多的却是从窗户扔下的种种垃圾,有白色的纸张、黑色的塑料袋,还有五颜六色的瓶子罐子、破旧的衣物鞋袜,偶然甚至冒出一两堆散发出恶臭、已经硬化灰化的不明物体。即使经过老生们临时清扫的操坪和教学楼,也被垃圾占据着不少的阵地,需要新生们再次加工。 0
学校似乎是为了最大程度地培养新生的某些意识,专门选择每天上午十点左右太阳正烈的时候安排集体劳动,划分给每班一段责任区域,分发给每人一件工具,下午四点钟的时候学生会再组织检查,没达标的必须重搞,今天搞完了明天再分一段继续搞。 0
作为一名来自农村的男孩子,搞卫生这种轻体力活倒是不累,但我从小在家里便养成了“只干大活不做小事”的习惯,要说下田插秧打禾,我是一把里手,要说回家做饭喂猪搞卫生,我总是躲得远远的。弟弟妹妹因此多次抗议,但妈妈总是站在我这一边,让我在田里多做一点来补偿,导致我至今不太会操持家务,炒菜只有自己吃得下,拖地就是划几个大字了事。偏偏这一回,班主任肖锡谷老师不知是什么原因,指定我为班上的第一任劳动委员,成了这一轮卫生劳动的带头大哥,只能勉为其难地对卫生区域进行重新分包,屡屡示范的同时,还要跑上跑下去察看各组的进度和效果。 0
我本来就对这种临时突击搞卫生的做法怀有抵触情绪,因此对同学们的要求也就不够严格和苛厉,肖老师已近中年,不像一班、三班的年轻班主任那样亲历亲为,基本上处于撒手不管的状态,在化工系的三个班中,每次检查,二班总是忝陪末座。好在这样的日子没有太久,同学们虽然脸上无光,但能够少晒一些太阳、少做一些事情,反倒是皆大欢喜。 0
第二记杀威棍,没完没了的政治学习。 0
似乎是受上半年学潮的影响,我们这些新生虽不是“秋后算账”的对象,但自上而下的思想教育却避无可避。学校先是组织整个八九级300余名新生齐聚大礼堂,由校领导和政工老师进行形势教育和大动员;接着,化工系三个班的100多名同学集中到学校最大的阶梯教室,校团委书记赵老师、系辅导员吕老师等主讲,从东欧各国的“资本主义”换装到中国面临的严峻形势,从学潮的起因到最后的危害,从西方的各种哲学思潮到马克思主义的基础理论,对比分析,实证研究,现身说法,引经据典,不一而足。 0
由于学潮时同学们都处于迎接高考的关键时刻,其实大家对当时的情况并不了解和关心,倒是1986、1987年的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运动还有一星半点印象。面临高深的理论与遥远的他国实际,大部分的同学听得云里雾里,学校要求上交的心得体会也只能牵强附会、互相传抄。好在学校组织政治学习的主要对象应该是上半年参加了学潮的老生们,对于新生,只要学习的时间足够,心得的字数足够,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大家过关了。 0
第三记杀威棍,禁止成立老乡会。 0
听高年级的同学说,老乡会是大学里最大的特色,邵阳是个地级市,本地的学生以县为单位组成了各种老乡会,外地的则以地区为单位来组建;如果在省城大学,本省学生的老乡会以地区为单位,外省学生则以省为单位构成。也许是上半年的集会游行让学校领导成了惊弓之鸟,传统的老乡会居然被列入了禁止的范围,美其名曰防止“非法集会”。 0
考究历史,老乡会其实早在明清以前就存在于各个大中城镇,特别是民国时期各地的“某某会馆”,几乎都是老乡帮老乡、老乡牵老乡的典范,论其作用与害处,毁誉参半,积极者在于集聚力量、抱团发展,消极者在于结帮拉派、与某些“权威”对抗。然而无论是好是坏,是禁是导,只要有人的地方,几乎都有老乡会的存在;开明而精明的统治者,往往利用老乡会为纽带,传导命令,引领思想,在不知不觉间达成自己的目的。 0
“一朝被蛇咬,三年怕草绳”的学校领导们,出台了禁止老乡会的制度,但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明面上不能成立,暗地里高年级的老乡们还是串联了起来。在工专读书的洞口籍学生没有一百也有八十,开学大约两周的一个周六下午,八八级机械班的袁鹏同学悄悄地告诉我们:今天放学后去资江河中心的状元州聚会! 0
因为是周六,下午三点多钟就没有课了,我约上八九级工民建的尹显南(高中复课时我们同过校),悄悄地出了校门,穿过320国道和一排排民房,来到资江河边,只见河中心偏北方有一串几个沙州,离河岸只有十来米的距离,水面下的砂石清晰可见,脱下鞋子,赤脚踩进去,水才漫过小腿的一半,凉爽的感觉爬上心头,我们加快了前进的速度。 0
踏上沙州边上贴面的野草,我顾不得再穿上鞋子,径直往中间最大的“岛”上走去,已经有二十多位老乡围在那里,有坐有站,三五成群地聊着,人群中心位置铺开几张五颜六色的塑料布,上面摆放着一些饼干、糖点、水果、饮料、汽酒之类。 0
老乡们陆陆续续到来,一共到了六十多个,又一届洞口老乡会正式开幕。为了保密,仪式非常简单,组织者讲了几句客套话,大家做了一个自我介绍,然后就是张开嘴巴狂吃猛喝,甚至没有明确谁是会长、副会长之类。初到一个新地方,我不再像高中时期那样爱叫,只是认识了不少高年级的老乡,同时还认识了此后较长一段时间相约探索大学生活的伙伴——八九化工一班的林高湘。 0
 
 
目录

评论 0

阅读设定

文字大小
-
18
+
  • Amy
  • Mary
  • John
  • Smith
  • Edw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