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宫宴会之后,李世民加强防备的举动没能逃过李建成的眼线。李建成觉得,李世民如此大张旗鼓,定是心中有鬼,这可是在李渊面前进一步诋毁他的好机会。于是,李建成进宫向李渊密奏,声称李世民近日举动异常,在秦王府内频繁调动人员、囤积物资,似有不轨之心,提醒李渊务必小心防范。
李渊本就对李世民在洛阳的所作所为心存疑虑,听闻李建成的这番话,心中的猜忌更重了。他深知李世民手握兵权,在军中威望颇高,若真有谋反之意,那将是大唐的巨大威胁。经过一番思索,李渊决定召李世民入宫,亲自试探他。
李世民接到李渊的诏令后,心中忐忑不安。他知道此次进宫必定是一场考验,稍有不慎,就可能万劫不复。但他也明白,若抗旨不遵,只会让李渊更加怀疑,于是只好硬着头皮进宫。
“儿臣李世民拜见父皇。”李世民进入宫殿,恭敬地行礼,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镇定自若。
李渊坐在龙椅上,目光如炬地盯着李世民,沉默片刻后,缓缓开口道:“世民,朕听闻你近日在秦王府内频繁调动人员、囤积物资,这是为何?你可知,身为皇子,一举一动都关乎朝廷安稳,不可肆意妄为。”
李世民心中一紧,立刻明白是李建成在背后搞鬼。他赶忙说道:“父皇明鉴,儿臣绝无任何不轨之心。如今局势复杂,儿臣听闻突厥有再次进犯的迹象,为防患于未然,这才在府中做些准备,操练士兵、储备物资,皆是为了保卫大唐江山,为父皇分忧。”
李渊微微皱眉,冷哼一声:“突厥进犯?朕并未收到确切军报,你却如此大张旗鼓地备战,是不是还有其他原因?莫要以为朕会轻易相信你的说辞。”
李世民心中暗暗叫苦,知道李渊对自己的怀疑已深,当下急忙免冠伏地,诚恳地说道:“父皇,儿臣对您、对大唐忠心耿耿,天地可鉴!若有半句假话,愿受天打雷劈。儿臣深知父皇对儿臣寄予厚望,一直以来,儿臣都兢兢业业,为大唐的江山社稷竭尽全力。此次只是未雨绸缪,不想却引起父皇的误会,还望父皇恕罪。”
李渊看着李世民,心中的疑虑并未完全消除。他沉默良久,缓缓说道:“世民,朕一直念着你为大唐立下的赫赫战功,也希望你能恪守本分。你说你是为了防备突厥,那朕问你,你在洛阳的所作所为又是怎么回事?张亮招募死士、囤积粮草,你敢说你毫不知情?”
李世民心中大惊,知道此事是个棘手的难题,但他早已想好应对之策。他抬起头,一脸坦然地说道:“父皇,洛阳之事,儿臣确实有所耳闻。但儿臣派张亮前往洛阳,本意是为了安抚当地百姓、稳定局势。儿臣万万没想到,张亮竟会做出如此糊涂之事。儿臣得知后,已第一时间与他划清界限,并恳请父皇将他下狱治罪,以表明儿臣的忠心。”
李渊听了李世民的解释,心中的怒火稍微平息了一些。但他仍不放心,继续说道:“世民,朕希望你真的如你所说这般忠心。如今大唐初立,朕不希望看到兄弟之间为了权力争斗不休。你既是朕的儿子,又是大唐的臣子,应当以大局为重。”
李世民连连磕头,说道:“父皇教训得是,儿臣定当铭记于心。儿臣愿以死明志,绝不负父皇的期望。”
李渊看着李世民,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他思索片刻,说道:“世民,为了让朕安心,也为了避免不必要的猜忌,你将秦王府的兵符交出来吧。”
李世民心中一震,交出兵符意味着他将失去对秦王府军队的直接掌控权,这对他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但他知道,此时若拒绝,只会让李渊更加怀疑他有谋反之心。权衡再三,他只好无奈地说道:“一切听从父皇的安排。儿臣这就回去取兵符,亲自呈交给父皇。”
李渊满意地点点头:“好,朕希望你不要让朕失望。若你真的忠心耿耿,日后朕自然不会亏待你。”
李世民告辞离开宫殿,心中充满了愤怒和无奈。他知道这是李建成的阴谋得逞了,李渊对他的信任已经大打折扣。回到秦王府后,他将事情的经过告诉了尉迟恭等人。
“殿下,这可如何是好?交出兵符,我们就等于失去了最有力的保障。”尉迟恭焦急地说道。
李世民脸色阴沉,说道:“我也不想交出兵符,但如今形势所迫,我们别无选择。不过,大家不要灰心,这只是暂时的。我们暗中积蓄力量,等待时机,总有一天,我们会让李建成付出代价。”
众人听了李世民的话,心中的斗志重新燃起。他们知道,此时必须团结一致,共同应对这场危机。而李渊在得到秦王府兵符后,心中也在思考着下一步该如何处理李世民的问题。他既不想轻易放过可能存在的隐患,又不想对自己的儿子过于严苛,毕竟手心手背都是肉。这场父子之间的试探与博弈,让朝堂局势变得更加错综复杂,大唐的未来也愈发扑朔迷离。
评论 0 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