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看到秦王府送来的证据后,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他对李建成和李元吉的行为感到愤怒和失望,但他仍在犹豫是否要立刻采取行动。毕竟,他们都是自己的儿子,手心手背都是肉,他不想看到兄弟相残的局面。
而在太极宫偏殿,李世民被软禁的日子里,内心焦虑万分。他深知自己的处境危险,不仅关系到自己的生死,还关乎秦王府上下以及众多支持他的人的命运。他每日在殿内来回踱步,思考着如何才能摆脱困境,扭转局势。
此时,李世民的王妃长孙氏得知丈夫被软禁的消息后,心急如焚。她深知此事的严重性,决定冒险进宫求见李渊,为李世民求情。长孙氏精心打扮一番,带着满脸的忧虑和坚定的决心,来到了太极宫。
在宫门口,长孙氏被禁军拦住。“站住,此处乃皇宫禁地,你是何人,为何擅闯?”禁军将领严肃地问道。
长孙氏不卑不亢地回答:“我是秦王妃长孙氏,求见陛下,有要事相告,请将军通融。”
禁军将领面露难色:“王妃殿下,实在抱歉,没有陛下的旨意,任何人不得擅自入宫。”
长孙氏心中焦急,她深知如果不能见到李渊,李世民的处境将更加危险。于是,她眼中含泪,恳切地说道:“将军,我丈夫秦王一向忠心耿耿,此次定是遭人陷害。恳请将军行行好,让我进去见陛下一面,为秦王洗刷冤屈。”
禁军将领看到长孙氏如此诚恳,心中有些不忍。但他又不敢违抗命令,正在犹豫不决时,恰好李渊的贴身太监路过此处。太监看到长孙氏,心中明白她的来意。他知道长孙氏一向贤德,与李世民感情深厚,或许她能说服李渊。于是,太监上前说道:“王妃殿下请稍等,我这就去禀报陛下,看是否能通融。”
过了一会儿,太监回来传达李渊的旨意,允许长孙氏进宫。长孙氏心中一喜,连忙谢过太监,跟着他来到了李渊的寝宫。
见到李渊后,长孙氏立刻跪地,眼中泪水夺眶而出:“陛下,求您救救秦王吧!他对您、对大唐忠心耿耿,绝不可能做出谋反之事。此次定是有人蓄意陷害,还望陛下明察。”
李渊看着长孙氏,心中不禁有些动容。他知道长孙氏一向贤良淑德,李世民能有今天的成就,也离不开她的支持。但他还是板着脸说道:“哼,他若真的忠心,为何会有那么多不利于他的证据?在围场刺杀朕的事情,又该如何解释?”
长孙氏哭着说道:“陛下,秦王在围场遇刺,也是受害者。那些证据都是李建成和李元吉为了陷害他而伪造的。他们一直嫉妒秦王的功绩,所以才使出如此阴险的手段。”
说着,长孙氏从怀中拿出秦王府收集到的一些证据,递给李渊:“陛下,这是我们找到的证据,足以证明秦王的清白。请您一定要相信秦王。”
李渊接过证据,仔细翻阅起来。这些证据与之前秦王府送来的相互印证,让他对李建成和李元吉的行为更加怀疑。但他仍有些疑虑:“这些证据,真的能证明世民的清白吗?”
长孙氏连忙说道:“陛下,这些都是千真万确的证据。秦王为大唐出生入死,立下赫赫战功,他一心只为大唐的江山社稷,怎会有谋反之心?恳请陛下看在秦王往日的功劳上,饶他这一次。”
李渊看着长孙氏悲痛欲绝的样子,心中的怒火渐渐平息。他长叹一声:“唉,朕也希望这一切都是误会。只是,此事关系重大,朕不能轻易放过。”
长孙氏见李渊的态度有所松动,心中燃起一丝希望。她继续说道:“陛下,若秦王真的有罪,臣妾愿意与他一同受罚。但请陛下一定要查明真相,还秦王一个公道。”
李渊沉默了许久,缓缓说道:“你起来吧。朕会再仔细调查此事,若真如你所说,朕不会冤枉世民。但如果他真的有谋反之心,朕也绝不会姑息。”
长孙氏感激涕零:“谢陛下!臣妾相信秦王一定是清白的,还望陛下早日查明真相。”
离开李渊的寝宫后,长孙氏心中仍忐忑不安。她不知道李渊是否真的会相信她的话,也不知道李世民的命运将会如何。但她知道,自己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接下来只能等待命运的安排。
李建成得知长孙氏进宫为李世民求情后,心中保持平静。而李元吉则十分恼怒,他跑到东宫来对李建成说道。“这个女人,竟然敢去父皇那里为李世民说话!她肯定是带着秦王府的证据去的,我们得想办法应对。”
李元吉继续怂恿道:“大哥,我们不能让长孙氏坏了我们的好事。不如我们再想个办法,让父皇更加相信李世民谋反的事情,彻底打消他对李世民的疑虑。”
李建成沉思片刻后说道:“我们可以再散布一些谣言,说李世民在被软禁期间,仍与外面的人勾结,企图谋反。同时,我们要加强对皇宫的监视,防止秦王府的人再与父皇接触。”
于是,李建成和李元吉又开始了新的阴谋。他们派人在皇宫内外散布谣言,同时加强了对太极宫的监视。而李世民能否在长孙氏的帮助下,摆脱困境,还得看李渊最终的决定。这场权力的斗争愈发激烈,大唐的未来也似乎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评论 0 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