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烽火义途》 91: 第九十一章
0%
墨書 Inktalez
郭汜兵临城下,李傕毫不退缩,亲自率兵迎战。双方在营外激烈厮杀,刀光剑影间喊杀声震天,血溅泥土,硝烟弥漫。然而,郭汜军不敌,接连溃败,只得暂时撤退。 0
 
战后,李傕冷笑著擦去刀锋上的血迹,回到营帐,下令将天子与伏皇后迁至郿坞囚禁。他派侄子李暹监管车驾,断绝一切内侍与外界的联系,连日常的饮食也开始克扣。郿坞内气氛压抑,寒气四处渗透,侍臣与内侍们一日仅能得到些微粮食,个个面容憔悴,衣衫单薄,忍受著饥寒交迫之苦。 0
 
一天,献帝坐于简陋的帐内,看著周围侍臣枯槁的面容,心中既悲且怒。他思忖片刻,终于低声对身旁的侍从说道:“去向李傕请些米与牛骨,权作赐予左右,以解他们之苦。” 0
 
侍从领命而去,片刻后将献帝的请求传至李傕耳中。李傕听罢,面色一沉,猛然将手中的酒盏摔在地上,厉声喝道:“朝夕已有饭送去,他们还敢另有所求?这是存心挑衅吗!” 0
 
他站起身,抬手指向厨下:“将腐肉与发霉的粮食挑出来送去,让他们吃个够!” 0
 
不多时,侍从将这些发臭的食物呈至献帝面前。空气中弥漫著腐败的气息,众人纷纷掩鼻,脸上露出痛苦的表情。献帝望著这些无法下口的食物,愤怒地拍案而起,声音里满是悲愤:“逆贼李傕,欺朕至此,视天子如囚徒!天下岂容他如此放肆!” 0
 
侍中杨彪见状,连忙跪倒于地,语气中满是恳求:“陛下,李傕残暴成性,心狠手辣,万万不可正面触怒于他。当下局势已到如此地步,还请陛下忍辱待时,留得青山在,方有翻身之日!” 0
 
献帝听罢,胸中怒火翻涌,但最终还是无力地坐了下来。他低下头,双手拢于袖中,身体微微颤抖。眼泪无声滑落,湿透了袖口。他望向殿外阴沉的天色,心中满是苦涩与无助,却再无话可说。 0
 
郿坞内,空气凝滞,侍臣们个个面色忧虑。忽然,一名侍卫匆匆入内,跪地禀报:“陛下,坞外有一路军马,刀枪耀日,金鼓震天,声势浩大,正向坞中进发!” 0
 
汉献帝闻言,心头一紧,急忙问道:“是何人前来?” 0
 
侍卫低头回道:“乃郭汜将军之军。” 0
 
献帝闻之,心中更加沉重。他轻声叹道:“郭汜亦非忠良,恐有他意。”言语间,坞外喊杀声已如雷鸣般响起,震得人心惶惶。 0
 
*** 0
 
坞外,李傕亲自披甲上阵,率兵迎敌。他立于战马之上,遥指郭汜,高声喝道:“郭亚多,我待你不薄,为何要谋害于我?” 0
 
郭汜勒住马,冷冷回应:“你乃乱臣贼子,当诛之!我岂能容你?” 0
 
李傕闻言,怒目圆睁,大声反驳:“我保天子在此,如何成了反贼?” 0
 
 
郭汜冷笑,手中长枪一抖,直指李傕:“你囚天子于此,断其粮草,此非劫驾又是何事?” 0
 
李傕冷哼一声,拔出佩刀,厉声喝道:“废话少说!今日你我便各凭本事,不许用一兵一卒,只看谁能斩对方于阵前!胜者将天子接走!” 0
 
“如此甚好!”郭汜语毕,催马上前,两马交错间,长枪与佩刀锋芒相接,战火骤然点燃。 0
 
二人于阵前捉对厮杀,刀枪碰撞,火星四溅。郭汜长枪疾刺如风,招招致命,李傕则以佩刀迎敌,刀势刚猛,力道惊人。二人战至十合,依旧难分高下,周围士兵目不转睛,无人敢上前插手。 0
 
就在此时,一名老者拍马而至,正是太尉杨彪。他高举双手,大声喊道:“两位将军住手!切莫再让朝廷蒙羞!” 0
 
郭汜与李傕闻声,皆勒马停战,目光不善地望向杨彪。杨彪驶到两人中间,沉声说道:“老夫已邀众官商议,二位将军皆为朝廷柱石,若今日为私怨而厮杀,令天下耻笑,何以对陛下交代?” 0
 
李傕与郭汜对视片刻,冷哼一声,各自调转马头,领军退回营中。然而,彼此心中的怒火与猜忌,却如野草般愈烧愈烈。 0
 
杨彪与朱隽联络朝中官僚,六十馀人汇聚一堂。众人眉头紧锁,神色间皆带著焦急与不安。杨彪起身,语气沉重:“李傕与郭汜势如水火,厮杀不止,天子受困,社稷动摇。诸位,若不设法劝和,天下恐将永无宁日。” 0
 
朱隽点头附和:“此事急在眼前。我等愿冒死一试,劝两人罢兵。若事不可成,死亦无悔!” 0
 
众官纷纷应声,随即分批前往郭汜营中,准备商议大事。 0
 
*** 0
 
郭汜营帐内,烛火摇曳,空气中弥漫著浓烈的火药味。郭汜坐于帐中,目光冷峻,环视来访的官员。他的语气不带一丝温度:“诸位深夜前来,所为何事?” 0
 
杨彪上前一步,拱手道:“郭将军,吾等皆为朝廷臣子,今日至此,乃为国家大局而来。天子受困,百姓流离,若再不罢战,天下将陷于水深火热!” 0
 
郭汜冷笑一声,手中把玩著腰间的佩剑,语带讥讽:“杨太尉言重了。李傕挟天子于郿坞,天下人皆知。既然他能劫天子,我郭汜为何不能劫朝中公卿?” 0
 
众官闻言,纷纷露出震惊之色,朱隽更是怒目而视,厉声道:“将军此言,意欲何为?若公卿皆被囚,谁来治理天下?” 0
 
 
杨彪亦面色不善,冷冷回道:“劫天子已是逆天之罪,将军竟以此为例,还欲劫公卿。将军难道不知,天下人终究会唾弃你吗?” 0
 
郭汜闻言,脸色一沉,猛地拔出佩剑,怒喝道:“你们这些文官不识时务,竟敢在此讥讽于我!今日就先拿你杨彪祭刀!” 0
 
剑光寒冷,郭汜一步步逼近杨彪,众官惊恐不已,四处闪避。杨彪却站在原地,目光坚定,毫无惧色,厉声道:“郭汜,你敢杀我,便是与整个朝廷为敌!你纵有万人之兵,也难逃罪责!” 0
 
眼看利刃将至,中郎将杨密匆匆赶来,扑通跪地拦住郭汜,声音中带著哭腔:“将军,杨太尉乃一国之柱,万万不能因一时之怒坏了大事!请将军息怒!” 0
 
郭汜胸中怒火翻涌,手中剑高举却迟迟未落,最终愤然将剑插回鞘中:“今日看在杨密的面上,饶他一命!” 0
 
随即,他挥手喝令:“将这些文官全部押入营中,没我的命令,不许放人!” 0
 
众官无奈,皆被押往后营囚禁。杨彪与朱隽被留在主帐中,面对如此局面,杨彪痛心疾首,泪流满面。他转向朱隽,语气哽咽:“吾辈身为社稷之臣,不能匡君救主,实在愧对天地,枉为人矣!” 0
 
朱隽垂首不语,眼中满是悲哀,两人相拥而泣,哭声撕心裂肺。杨彪悲愤过度,竟一头栽倒在地,昏厥不醒。 0
 
不久,朱隽亦因忧虑成疾,回家后不久便病逝于书案旁。 0
 
*** 0
 
自此,李傕与郭汜每日厮杀,仇恨愈演愈烈,战火连绵不休。城中尸横遍野,百姓流离失所,无数家庭在战火中化为乌有。长安,这曾经的盛世之都,如今却仿佛堕入了无尽的炼狱。 0
 
 
目录

评论 0

阅读设定

文字大小
-
18
+
  • Amy
  • Mary
  • John
  • Smith
  • Edw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