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烽火义途》 100: 第一百章
0%
墨書 Inktalez
李傕与郭汜的帐内灯火通明,两人面色阴沉,怒气渐起。探子回报曹操大军已至,将士皆感压力陡增。郭汜咬牙说道:“曹操远道而来,兵马虽精,但定有疲态。我等不如速战,夺其锐气,便可大胜!” 0
 
贾诩立于一旁,脸上却透著几分冷静。他走上前,拱手劝谏:“两位将军切莫轻敌。曹操兵精将勇,行军如雷。如今我们内无粮草,外无援军,正面交战恐怕凶多吉少。不如遣使求降,保全性命,以图后计。” 0
 
李傕闻言,怒火中烧,猛然拍案而起:“你竟敢灭我军心!”他拔出腰间的长剑,目光凶狠地盯著贾诩,声音冰冷:“你这卖主求荣的鼠辈,该斩!” 0
 
贾诩冷笑一声,不急不躁地回道:“将军,听不进忠言,终有后悔之时。”众将见情势不妙,急忙上前劝阻,才将李傕勉强按住。 0
 
当夜,贾诩独自骑马离营,消失在夜幕中,回到了家乡。 0
 
*** 0
 
次日,曹操大军与李傕、郭汜在平原上对峙。天光初现,两军阵列绵延数里,旌旗翻飞,杀气弥漫。李傕的兵马虽然人数众多,却显得阵型凌乱,士气低迷。 0
 
曹操立于高处,俯瞰敌阵,目光如炬。他转头对许褚、曹仁、典韦吩咐:“三百铁骑,随我冲阵三遭,断其士气。” 0
 
三人抱拳应命,领著铁骑如猛虎般扑向敌军。许褚当先冲入敌阵,长刀横扫,几名士兵惨叫著倒地。他如入无人之境,连破数阵,带领铁骑左突右击,杀得李傕的军队阵脚大乱。曹仁与典韦紧随其后,锋芒毕露,所过之处血流成河。 0
 
片刻之后,曹操下令铁骑回阵,整军再战。敌阵中央,李傕的两名侄子李暹与李别骤然跃马出阵,立于战场中央,气势汹汹地大喊:“曹军小儿,谁敢与我一战!” 0
 
话音未落,只见许褚骤然飞马而出,怒喝一声:“匹夫安敢狂言!”刀光一闪,李暹甚至来不及反应,便被一刀斩下马去。李别见状,吓得脸色惨白,骤然勒马倒退,却不慎摔下马鞍。许褚毫不留情,冲上前再补一刀,双双人头滚落地面。他提起两颗血淋淋的头颅,回到阵前献给曹操。 0
 
曹操大笑著拍了拍许褚的肩膀:“子真,你果然是我的樊哙!” 0
 
*** 0
 
随后,曹操亲自整军,命夏侯惇领兵出左翼,曹仁出右翼,自率中军鼓声齐响。三军如狂潮般涌向李傕的阵地。 0
 
战场上喊杀声震天,刀枪剑戟交错,鲜血四溅。曹操的士卒训练有素,步步为营,迅速分割敌军阵型。李傕与郭汜的士卒士气崩溃,阵列溃散,大批士兵丢下武器四散奔逃。 0
 
曹操目光冷冽,拔出腰间宝剑,驱马至前线,厉声喝道:“莫放过一人,追击到底!” 0
 
曹军全力追杀,贼兵尸横遍野,降者无数。李傕与郭汜狼狈逃窜,衣甲不整,仿佛丧家之犬,最终躲入深山,了无踪迹。 0
 
 
夜幕低垂,洛阳城外,杨奉与韩暹的帐内灯火摇曳。两人坐于案前,神情各异。杨奉紧握著酒盏,眉头紧锁,低声道:“曹操如今立下大功,手握兵权,又深得天子信任。我们的处境……怕是不妙了。” 0
 
韩暹闻言,放下酒盏,沉声回应:“你我都知曹操是何等人物。他表面谦恭,实则心机深沉,哪能容得我们分权?若再留于洛阳,恐怕早晚会成为他的眼中钉。” 0
 
杨奉冷笑一声,语气中带著几分忿懑:“当初你我拼死护驾,才有今日局面,如今却要被他挟制,这口气如何能忍?” 0
 
韩暹沉默片刻,忽然提议:“不如趁现在曹操还未稳固,向天子请奏,以追击李傕、郭汜为名,调本部兵马离开洛阳,前往大梁驻扎。” 0
 
杨奉眼神微亮,但随即皱眉:“此计可行,但若曹操发觉我等意图,他会不会以此为由兴兵相逼?” 0
 
韩暹斩钉截铁地说:“若不早日离开洛阳,他要动手时,我等连反击的机会都没有。到了大梁,兵力在手,就算曹操有异动,也不至于让我们束手就擒。” 0
 
杨奉沉思片刻,终于点头:“就按你说的办。但奏章如何措辞,不能让曹操察觉我们的意图。” 0
 
韩暹冷笑道:“只说是为了彻底剿灭李傕、郭汜馀党,追击到大梁。此理由冠冕堂皇,曹操也无可奈何。” 0
 
*** 0
 
次日清晨,杨奉与韩暹进宫面见汉献帝,神色恭谨地跪于殿下。杨奉开口道:“启禀陛下,李傕、郭汜虽已大败,然其馀孽尚未绝,臣等愿领军前往大梁彻底剿灭,还天下太平。” 0
 
汉献帝听罢,略一沉吟,目光中闪过一丝欣慰:“两位将军忠心为国,朕甚感安慰。既然如此,准奏!” 0
 
韩暹与杨奉大拜叩谢,转身退出宫门,面上掩不住几分轻松。他们清楚,离开洛阳的这一步,不仅是避开曹操的势力,更是为自己寻求一线生机。 0
 
当他们的部队拔营离开时,远处的洛阳城在晨光中渐渐模糊,而他们的未来,则如同前路的迷雾般,隐藏著未知与凶险。 0
 
一日,汉献帝遣使至曹操营中,召操入宫议事。天使到达时,曹操正在帐中处理军务,听闻通报后立刻起身迎接,拱手相请:“天使远道而来,请入内稍作歇息。” 0
 
来人跨入帐内,举止从容,眉清目秀,气色红润,与当下饥荒四起的景象格格不入。曹操仔细打量他,心中暗想:“如今百姓流离失所,官僚和士卒皆面有菜色,此人却面色红润,气色甚佳,实在奇异。” 0
 
操微微一笑,语气中带著几分试探:“如今东郡大荒,人人为饥所困,敢问先生以何妙法得此佳颜?” 0
 
那人不慌不忙,拱手答道:“无他,只是清淡饮食三十馀年罢了。” 0
 
 
曹操闻言,暗自点头称奇:“先生能坚守如此,实乃难得。”随即问道:“敢问先生尊姓大名,现居何职?” 0
 
使者答道:“某举孝廉出身,原为袁绍与张扬从事,闻天子还都,特来朝觐,官封正议郎。济阴定陶人,姓董,名昭,字公仁。” 0
 
曹操一听,大喜,连忙避席,拱手作揖:“久闻董公仁之名,今日得见,三生有幸!”他随即命左右设宴,以示款待,又招来荀彧,特意安排两人相会,共论时局。 0
 
酒宴正酣,忽有亲兵来报:“启禀丞相,方才有一队人马出营东去,似在赶路,不知来历。” 0
 
曹操眉头微蹙,放下酒杯,问身旁将领:“速去查探,此队人马是何方势力?” 0
 
此时董昭从容开口,语气平静:“这定是李傕旧将杨奉与白波帅韩暹。他们不愿与丞相同处,心生疑忌,故引兵往大梁去了。” 0
 
曹操冷笑一声,眼中闪过一丝寒意:“难道他们以为我曹某容不下他们吗?” 0
 
董昭摇头笑道:“不过是鼠目寸光的匹夫罢了。明公英明神武,何须为这些小人动怒?” 0
 
曹操闻言,脸色稍霁,又问道:“李傕与郭汜二贼,遁逃山中,若得喘息,会否成后患?” 0
 
董昭举起酒杯,轻轻一笑:“二贼如虎失爪,鸟折其翼,无人相助,弹尽粮绝,迟早为明公所擒,实不足为虑。” 0
 
曹操听罢,仰天大笑,举杯邀饮:“董公此言,实合我心!今日相会,真是天意。”帐内众人饮酒谈笑,气氛随著曹操的笑声逐渐变得轻松,而曹操心中对当前局势的掌控更添几分信心。 0
 
 
目录

评论 0

阅读设定

文字大小
-
18
+
  • Amy
  • Mary
  • John
  • Smith
  • Edw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