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外山外 5: 05 窗外
0%
墨書 Inktalez
春夏之交,宁静的教室外面,传来一阵又一阵喧闹。 0
最先让寒窗苦读的高三学生感觉到的,是前些年禁止收听的各类“敌台”突然放开了禁制。从那些有条件听收音机的同学嘴里,我对“美国之音”等敌台最初的印象,认为它们多是传播小道消息或者播放靡靡之音,偶尔,才会用神神秘秘的口气,播放一些策反或者诱导的内容,说的人遮遮掩掩,听的人半信半疑。 0
这一回不同,3月里它还是说得隐隐约约,听的人也多是藏着掖着;4月初已经是高声大叫了,听的人也开始大摇大摆;到4月中旬,有些地方甚至架起了高音喇叭,全天候地播放起“美国之音”来,具体的内容,不太关注的我至今也想不起来,大致的主题,好像是号召大家“反官倒”之类,而且前后说法不尽一样,虽不至于一天三变,但随时调整是肯定有的。 0
接着,各种消息扑面而来。其中,关于国家领导人及其亲属的种种猜测是主流,如已经卸任的总书记胡耀邦去世,或是有人下毒,或是有人施压;又如某位领导的公子是某公司的老板,用国家资源赚了无数的钱;还有某两位领导是儿女亲家,某几位领导是姻亲或者父子兄弟之类。 0
奇怪的是,这些消息没有一个经过验证,也没有任何人站出来反驳,加上国人对于上层认识的蒙昧与好奇,还有某些人某些势力的引导,消息迅速发酵、传递,越来越多,也越来越玄乎。现在想来,或许是当时的高中生没有看报纸的习惯,或许是当时的领导没有注意舆论的喧嚣,我们能够听到的消息,只能源于口口相传的人云亦云。 0
不久之后,大街上居然响起了游行的脚步和口号。洞口是边远地区,没有任何大学,闲散青年也不多,按理说是游不起来的;但躁动起来的青年,连国界都可以跨越,在当年红卫兵跨过大洲大洋闹革命的历史激励下,在北京、武汉、长沙、邵阳等地读大学的洞口学生回来了。他们进入工厂、公司、学校,甚至进入机关和居民区,终于发动了两三次游行;受家庭传统教育的熏陶,又因高考迫在眉睫,我们班上的同学没有谁去掺和这份热闹,只是隔着那一堵雪白的墙壁,一边听着老师的讲解,一边听着某位青年的嘶喊。 0
进入5月之后,消息更加的杂乱和变幻起来。刚听说北京的大学生已经占领了天安门广场,在静坐,某位国家领导人亲自去看望,听取他们的诉求,肯定他们的作法;又冒出某城市最高领导铁腕行动,将计划卧轨拦车的学生全部逮捕,而且打破“法不责众”的铁律,要求在广场静坐的学生立即返校,否则依法办理。 0
某位来自省会城市的大学生透露出游行和静坐中的一个又一个细节:有不开眼的某司机挡住了游行的队伍,小汽车被愤怒的学生掀到了路边的高坎下,差点着火了;有灵醒的某科长看到静坐的学生脸色不佳,送来遮阳的布伞、热气腾腾的馒头和稀粥,得到学生的“万岁”欢呼;有一队学生在游行中,每个人都在裤腰带上拴了一个小瓶子,来到广场,领队一声喊,大家都掏出这个瓶子,一把摔碎…… 0
偏偏这个时候,高层的说法极不明朗,甚至带有一点放任的味道,我们能够听到的消息,是越来越让人难以相信,其中折射的内容,则是越来越混乱。 0
直到5月中旬,高层终于发出了“戒严”的最强音;但此时,形势已经变得尾大不掉起来,混乱的消息仍在不停地发酵;一直到6月初,这场喧闹才嘎然而止。这时,因为高考已经进入了真正的倒计时,我和周围的同学,再也没有时间去关注这些窗外的事情了。 0
 
 
目录

评论 0

阅读设定

文字大小
-
18
+
  • Amy
  • Mary
  • John
  • Smith
  • Edw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