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書 Inktalez
看如此場景,農民們未流下淚水因為他們體內的水分乾涸,只剩下那雙凝固的絕望目光映襯枯萎的莊稼間:
如果【敏感內容較多,無法繼續輸出】
第十章
這裡是趙家莊。
正如其名所示。
村莊中的大多數居民皆以趙為姓。
一個多世紀前,先祖因逃避災禍而定居於此。
遷徙至此後,他們深明團結力量的要性。
以血緣作為聯結,構築了一個龐大的家族群體。
攜手開墾未耕之地。
時移世易。
隨著時間推移,趙氏祖先繁衍後代,子孫日益增多,逐漸造就了今日趙家莊的格局。
村民數百,擁有田地三千餘畝(按漢計算,這並不算得上是名門望族。
即使放周邊的常山縣,也無法稱之為一方豪傑。
只能說是一個家庭殷實的富裕之家。
這也很符合邏輯。
窮人學文,富人家則能夠供子弟習武練兵。
因此,普通農民家庭難以支撐像趙雲這樣的孩子學習文和武功。
不過,趙家莊的情景也同先前路途上所見相同。
村民們正忙碌地一桶接一桶地從遠處擔水灌溉作物。
過去無旱期之時,
由於臨近滹沱河的優勢,
趙家莊僅需打開水閘引河水即可,
河流自會源源不斷滋潤大地,
只需幾位農人監控防止過量導致作物受災。
但是今時今日,情形迥然不同。
連年旱季使得滹沱河流幾近枯竭,
目前僅有河道低處尚存少許細弱水流。
這點水量即使開水閘,
可能還沒等流至農田就被周遭乾涸的地面吸取。
故而為保護莊稼,
村民們只能肩挑手提不斷輸送水源地里,
全力以赴拯救每一棵作物的生命。
踏村內,景象驟變。
相比於外界,村落中顯得異樣的寂靜,
空氣中瀰漫著風雨將至的緊張氣氛。
三嬸,我的父親他們哪兒呢?
趙雲門口忙碌織布的老婦詢問道。
阿雲來了啊,老婦抬起頭指前方大樹旁說:你父親與叔叔們正聚那裡議事,最近的乾旱讓我們的日子越來越難以維繼。
感謝三嬸。
說完,趙雲攜雲小易朝著村莊 去。
此時此刻,
趙家莊的核心地帶,巨大的橡樹之下,
族長,此次旱情尤為慘,村民日夜不休,但收效甚微,許多莊稼仍然無力天。
另一人急聲道:
雖然儘力救援也是必須的,但我們儲備的糧食就不多,若再這樣繼續下去,恐怕只能動用種子糧來充饑。
族長,但村裡籌集了一筆款項外購置糧食,是否能解燃眉之急?
趙安族長長長嘆息一聲:
即便有此一筆資金,恐亦難以大量購穀物。
為何?這是十萬錢啊,以往足夠買千二餘石糧食了。
然而,趙安再次搖頭:
如今情形非昨日,旱災波及的不僅是某一個區域。
雖依託滹沱河,我們的情況尚屬較好;但您可知道鄰近的巨鹿郡現狀?據說那裡經有人互相交易子女換取食物了。
雖然南部幾個省區尚未受乾旱波及,但由於販運投機倒賣行為盛行,當地物價早經被抬升了難以承受的地步。
現的價格,一石糧食需要五百錢左右,十萬錢甚至連二百石糧食都無法買齊。
所有場無不憤慨地應:
僅僅二百石?這些量頂多能夠維持村子半個月的生活需求而!
要知道,當時的度量單位體系下,漢朝的標準下每斤相當於現的一半量,一石雖然有所區別,但太平時期,每石糧食的價格大約只有三十錢左右。
而眼下,這一數額經攀升至五百以上,
幾乎是之前價值的十餘倍之多。
經過長期積蓄而得的資金,竟只能購買足以讓全體村民撐過短短數星期的食物。
假如價格繼續上漲,實際能夠獲取的數量只會更加有限。
這是一種怎樣人絕望的局面啊!
場所有人沉默無聲,心情沉痛。
那麼,族長,或許我們可以組織隊伍前往南方購買糧食?
對此提議,趙安卻搖了搖頭表示不贊。
這事以後再說。
他以為趙家莊沒想過自行採購嗎?
然而,要親自組織糧隊採辦並不像想象中的那麼容易。
儘管南邊沒有遭遇乾旱,但某些地區卻遇了水患。
這樣,哪裡的糧價低?路程如何規劃?如何面對 搶奪?遇官府阻撓又該怎麼辦?
這些問題,都需要解決。
其他糧食販子為何能辦?
自然是因為他們跟官府有聯繫。
從外地運送來的糧食售價五百文。
收益需上交其中的七,剩下的三作為自己的利潤。
不願上交部分收益?
那麼,你應該未曾見過那些武裝精良、訓練有素的 隊伍。
實際上,趙家莊也期望能和官府達協作。
然而憑趙家莊的實力,連為商討對象的資格都沒有。
私自購糧食雖然是一種途徑,
但其中的風險極高。
任何疏漏都有可能造巨額損失。
趙家莊的規模小,難以承受這樣的後果。
評論 0 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