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正處於大 時期,尤其是連續三年以上的超級乾旱,這種情況極其罕見。
在這樣長期高溫且嚴重缺水的環境下,莊稼大多會為缺乏水分和熱浪侵襲而死亡。
眼前的這片綠油油、活力四射的景反而顯得非常不合理。
高平激動而加快了拄著拐杖的步伐,高氏家族成員亦緊隨其後快速前進。
等臨近農田的時候,他們終於清晰地看了每塊耕地間的深溝渠里流過的水。
那是水!那麼多,那麼多的水!
目睹了這一,大家心中的激動之情難以抑制,紛紛沖向水溝邊緣,俯身用手心舀起一抔水送口中飲用。
這水清澈、甜美極了!他們從未體驗過這樣的美味之水。
然而實際上,水就是無味的物質,即使是源源不斷的水流也是如此。
之所以覺得如此可口,只是為他們太久沒有這麼痛快地暢飲了。
連綿不絕的乾旱導致一路上的河流、湖泊都已乾涸,雖攜帶了足夠的糧食,在水資源上仍需極度節約,怕在途中缺水渴死。
然而,當他們看田裡流淌的水時,之前的辛勞似瞬間為烏有了。
一磨難終將成為過往。
良久,高平開口:
大家都喝夠了嗎?喝了之後我們趕快往趙家莊前進吧。
眾人大部分點了頭,又各自捧了些清水解渴。
隨後牽馬上路,穿過了那一片農田。
快,他們遠遠望見一個用夯土築成的小堡壘。
儘管夯土牆只有大約兩米高,有效地遮擋住了內部的景觀。
仔細一看,在土牆 排著一條長隊,人數不下百餘人。
儘管隔得遠,從那些或拖兒帶女、或衣衫襤褸、面色萎黃的人身上不難辨認出,那是一群難民。
此地怎會有如此之多的難民呢?
高平輕輕蹙眉,舉起手示意大家停下,他說:即使那裡就是壯士典韋提的趙家莊所在之地,也要謹慎對待未知情況。
在了解清楚具體狀況之前,我想派一個人先去打聽打聽。
誰願意前往呢?
眾人皆默,這一路上得平安無虞,多虧了高平的一貫謹慎,避免了許多潛在危機,故而對於高平提出的建議,大家都表示贊同。
高順此時站出而言:爺爺,孩兒願去。
高平聞聽后欣慰地點點頭,並拉住高順輕聲叮囑道:
行,就你去,我們就等你帶來消息了。
記住,趙家莊據說有仙人居,進去之後言行務必得體,千萬不要有失禮儀。
高順應了一聲,隨後快步朝趙家莊方向去。
當他逐漸靠近人群時,終於看了具體情形,來趙家莊正在舉行放粥救助活動。
然不是普通人家啊,
他心中暗道。
在災害頻仍之年舉辦賑濟活動,確實是一項極其艱巨的任務,為沒人敢保證災難會何時結束。
是第二年?還是第三年?甚至更長?正如此,大多數人和家族會選擇囤積糧食,以防未來可能發的食物短缺。
再者,眾多地方豪門通常認為救援災民是朝廷的責任,他們並無義務為此負責。
此除非萬不得已,他們是不會動分糧濟民的。
像趙家這樣心慈的人,實在是罕見。
,高順應奔趙家,闡來意尋求庇護。
然而目睹這一場景后,一股奇心在他心裡油然而。
故而,他悄悄加入了等待接粥的人群末尾。
實上,他也無需過分掩藏身份,
當前的形已與普通的饑民相差無幾:衣物已經殘破凌亂,頭髮凌空打結似鳥窩;面容上也滿是塵埃,唯一的區別大概就只有他的身形較為挺拔、臉色顯得略健康些。
除了這些細節,與那些飢餓疲憊的臉龐幾沒有二樣。
飢餓人群緩緩向前推進,快就輪了高順。
在分粥之前還需要進行登記工作。
您什麼名字?多大年紀?識不識斷字?
雖然心中納悶為什麼要問這些問題,出於配合的考慮,高順仍然認真應:
我名高順,現年十五,能認得字也能寫字。
聽這話,面前那位負責登記的人顯怔了怔,隨即仔細端詳了高順片刻。
確定你認得字?能否寫得一手字?
對方追問。
確認認識字,也可以寫出漂亮的書法。
聽罷此言,登記人員眼中泛起了異彩。
自從三天前趙家啟動接收逃荒群眾以來,此人就被分配這裡登記信息,要記錄流民的基信息如姓名、年紀等,最關注的其實是最後一項是否識字及能否寫作。
這是為隨著收容人數的不斷上升,村裡有的幾百名識解字之人顯不夠用了,急需在難民中發掘更多有識之士,共同參與管理和維護。
評論 0 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