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珠號砲響徹夜空,宛如撕裂黑幕的驚雷。黃祖、蒯越、蔡瑁三路人馬應聲而動,從襄陽城中湧出,直取江東軍。四面喊聲震天,箭矢與火光交織,江東軍陣腳大亂。黃蓋聽得不對,急引水軍從漢江殺來,撞上黃祖的中軍。兩軍相接,刀劍相擊聲似雷動,水面翻卷如煮沸。黃蓋手舞大刀,一擊直劈黃祖,喝道:「降還是不降?」黃祖手中長刀未及舉起,已被數名江東士卒制住,活擒而下。
程普護著孫策,從混亂中尋路而出。策面沉如水,目光冷峻:「呂公必在此地,若能斬此賊,當穩軍心!」話音剛落,山道上一隊劉表軍殺出,呂公立馬陣前,長槍指向程普與孫策,大聲道:「鼠輩受死!」程普怒目圓睜,提矛上前迎戰。二人刀槍相交,火星四濺。呂公身手矯捷,但程普勢如猛虎,不到五合,程普閃身一躍,長矛直刺呂公胸膛。呂公瞪大雙眼,鮮血從口中湧出,轟然倒地。
此時天色已明,戰場上刀槍散落,血流成河。兩軍各自收兵,劉表軍退回城中。孫策率殘軍撤至漢水邊,水面霧氣蒸騰,濕冷滲人。策倚馬而坐,久久不語。一名士兵小心靠近,跪地稟報:「少主,主公……主公已被亂箭射殺,屍首被劉表軍奪去,扛抬入城。」
孫策聞言,如遭雷擊。他抬頭仰望蒼天,胸中怒火和悲痛交織,淚水奪眶而出。他猛然抽出腰間佩劍,狠狠插入地面,大聲哀號:「父親——」聲音沙啞悲涼,眾軍士聞之無不痛哭失聲。
黃蓋上前一步,單膝跪地,沉聲道:「少主,黃祖尚在我們手中,可用此人換取主公屍首。請少主速作決斷,莫再耽擱。」孫策眼中怒火閃爍,望向黃祖,拳頭緊握得微微顫抖。
桓楷自告奮勇,請命入城。孫策凝望良久,點頭道:「事關父親遺體,勞煩將軍一行。須謹言慎行,萬不可輕信他人。」桓楷拜領軍令,率數名隨從,持白旗進入襄陽城。劉表已在府內相迎,面帶沉重之色,對桓楷拱手道:「孫文臺雖與吾有怨,但亦一代豪傑。聞他喪於亂箭,吾心甚憾。其遺體已用上好的棺木收殮,隨時可歸還。」
桓楷見劉表態度誠懇,心中稍安,躬身答道:「主公仁德,此恩江東必感激不盡。黃祖已在江邊待命,若主公願履此約,兩軍皆可罷兵,還百姓以安寧。」
桓楷正欲辭行,忽然階下傳來一聲冷笑。蒯良從眾人中緩步而出,目光陰沉如冰,語氣森然道:「主公萬不可輕信此人之言!孫策年少氣盛,正是心機深沉之時,怎可輕易放過?若今日將黃祖歸還,明日他必聚江東之勢,捲土重來。與其縱虎歸山,不如一計除之!」
劉表皺眉道:「蒯子柔,此事關大義,焉可輕動殺念?黃祖亦吾部下骨幹,若不放回,恐軍心難安。」
蒯良狹長的眼中閃過一絲冷光,沉聲道:「主公若只念小義,恐大局不保。且桓楷此人既來為使,不如先擒之,以防江東知曉內情。」他語氣一頓,忽然抬手指向堂中眾人,語氣凌厲:「更可假借交還文臺屍體之名,埋伏重兵於漢水岸邊,待江東軍前來取屍之時,伏兵一擁而上,斬草除根!如此,何愁江東不平?」
此言一出,滿堂文武皆驚。桓楷目光一凜,昂首怒道:「蒯子柔!孫家軍誠意求和,若主公信你之計,將破軍規、大義掃地。天下英雄聞之,恐非但江東,荊州亦難自存!」
蒯良不為所動,冷笑道:「孫策未來勢必成禍,我不信寬仁能退他之兵。主公若猶豫不決,則危機不日將至!」
劉表聽罷蒯良的激烈言辭,陷入深思。他目光掃過在場眾將,有人點頭贊同蒯良,也有人低眉不語。氣氛頓時凝滯如冰,兩派意見分庭抗禮。
桓楷見劉表猶豫不決,眼中寒光一閃,深吸一口氣,沉聲道:「劉景升!你為一方之主,理應尊重信義。孫文臺雖與你有怨,卻以家國大義為重,甘願與你和談;此舉乃為兩軍士卒減少傷亡,為百姓謀求安寧。若你依蒯子柔之計,無異於背信棄義,成為天下笑柄!孫策虎父之子,若遭背信,誓必以荊州為仇,將你劉家寸草不留!」
蒯良冷哼一聲,反駁道:「亂世當用亂世之策,孫策年少氣盛,報父之仇必為其首念。今日若不趁勢解決江東軍患,來日恐悔之晚矣!我不信孫策會放過荊州,若今日不斷其爪牙,他必成燎原之火!」
劉表抬手止住爭論,眉頭緊鎖,目光深深望向桓楷:「孫策若真誠求和,江東是否能保全與荊州的和平?」
桓楷毫不退縮,直視劉表:「孫策誠實守信,若你歸還孫文臺遺體,釋放黃祖,策公自當信守諾言,兩軍罷兵。若你反其道行之,無疑激化仇怨,戰火必將蔓延,荊襄再無寧日!」
劉表臉色陰晴不定,蒯良冷笑道:「主公若如此心軟,只怕後患無窮。不如趁江東軍尚未穩定,埋伏兵馬,徹底消滅孫策!」
廳中氣氛如弦繃緊至極,堂下士卒皆屏息不語,唯有劉表心中糾結不已。他目光轉向黃祖,後者低頭不語。久久沉思後,劉表緩緩開口:「吾信信義,終不願以奸詐示人。桓楷,我將遺體交予江東,但蒯子柔之計亦不可全棄。黃祖,率兵防範,若孫策違背諾言,立即迎戰!」
桓楷心頭一松,抱拳謝恩:「主公明察,江東感激不盡!」蒯良雖有不滿,終未再言。劉表一揮手,命人準備棺木,將孫堅遺體送還江東。
劉表按照協議,歸還孫堅遺體,黃祖也順利回到荊州。孫策親率將士迎接父親的靈柩,目視沉重的棺木被安穩地抬下,年輕的面孔因壓抑的悲痛顯得更加堅毅。他下馬跪地,雙手扶棺,聲音低沉而哽咽:「父親,策無能,未能護您周全。今日終能帶您回家,策必承繼您的志業,護江東於萬難之中!」
身後,程普、黃蓋、韓當等將士亦跪下,齊聲呼道:「誓為主公效死,復興江東大業!」
孫策站起身,深吸一口氣,目光如火般炙熱,攥拳道:「埋葬父親後,我們必須重整江東,備戰未來!江東百姓信賴我們,我們絕不能辜負他們!」
隨後,孫策將父親靈柩護送至曲阿之原。葬禮當日,江東百姓身披素服,聚集於原野,為孫堅送行。風聲微動,哀樂迴盪,天地之間彷彿籠罩在一片肅穆之中。孫策站於墓前,雙膝跪地,將一壺酒緩緩灑於墓旁,喃喃低語:「父親,策今日立誓,江東若有難,我必挺身而出;若有敵,我必奮勇殺之!」
葬禮結束後,孫策回到江都,開始整頓軍隊,平息民間動盪。他常置帳下,召見四方豪傑,廣開言路,無論士族還是庶人,皆得其禮待。程普曾問:「主公,您如此謙和待人,恐為奸邪所利用,何以如此?」
孫策微微一笑,雙眼如炬:「江東之地,若無人心,何以立國?待人以誠,方能凝聚天下之志。誰能助我江東,他便是我的家人!」
不久後,四方豪傑聞名紛紛來投,孫策的麾下逐漸聚集了無數能人異士,江東的勢力日益壯大。
評論 0 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