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城內,陶謙坐於堂中,面如死灰,雙目呆滯,耳邊回響著不斷傳來的噩耗:曹操大軍所過之處,城池陷落,百姓被屠,墳墓遭掘,哀嚎聲徹野。陶謙仰天長嘆,雙手掩面,淚如泉湧:「我陶謙何德何能,竟讓徐州百姓蒙此大難!是我獲罪於天,累及無辜!」
眾官聽得悲傷,默然無語。忽然,將領曹豹站起,抱拳厲聲道:「主公,如今曹兵逼近,豈能束手待死?某願率軍迎戰,助主公殺退曹操!」
陶謙抬頭,遲疑片刻,終於點了點頭:「我徐州百姓受害已深,若能守得一線生機,便再無遺憾。」
當日,陶謙整頓兵馬,率軍出城迎敵。遠遠望去,曹操大軍如鋪霜湧雪,漫天覆地而來,中軍高高豎起兩面白旗,赫然書著「報仇雪恨」四個大字。寒風中,白旗獵獵,令人不寒而慄。
曹操身披縞素,騎著高頭戰馬,自陣中縱馬而出。他面色陰沉,目光如炬,揚鞭大聲怒斥:「陶謙老匹夫,殺我全家,今日我來取你狗命!」
陶謙見狀,默默歎息,拍馬迎上前,恭敬地欠身施禮,聲音悲痛而誠懇:「曹公,謙向來仰慕您的才略,素有意結好,豈料張闓叛逆,釀成大禍。此事全因其賊心不改,實非謙之過。懇請曹公明察。」
曹操聞言,怒火更甚,厲聲斥道:「住口!你身為徐州之主,卻無能管轄部下,縱使張闓作惡,你便毫無責任?我父死得慘烈,百姓流離失所,今日必叫你血債血償!」
他猛然轉身,揚聲喝道:「誰敢生擒此賊?」
話音剛落,夏侯惇拍馬而出,單槍直指陶謙:「末將願往!」
陶謙大驚,轉馬疾走,匆匆逃回陣中。夏侯惇大喝一聲,拍馬追擊而來,槍尖閃爍寒光,直逼陶謙後背。就在此時,曹豹猛然躍馬衝出,手中長槍舞動,擋在陶謙身前。
「夏侯惇!有我曹豹在此,休想傷我主公!」他大喝一聲,策馬迎敵,兩馬相交,槍戟碰撞,火星四濺。
正在激戰之時,忽然天色驟變,狂風大作,飛沙走石,遮天蔽日,兩軍皆被風沙打得睜不開眼。馬匹嘶鳴聲、士兵驚叫聲響成一片,陣型大亂,刀槍無法分辨敵我。
曹操見情勢混亂,急令鳴金收兵,陶謙趁機也整軍退入城內,暫避鋒芒。一場血戰,被這場突如其來的天變生生中止。
陶謙狼狽回到徐州城內,臉色慘白如紙,衣襟仍沾著在風沙中打濕的泥水。他走進府衙,疲憊地靠在椅上,環視聚集在堂中的眾人,聲音低沉而絕望:「曹操大軍壓境,兵力遠勝我軍。若再拖延,徐州百姓恐遭屠戮……」他頓了頓,閉上眼睛,仰天長歎,「我當自縛,親往曹操軍中請罪。任他剖割,或能換取徐州百姓一命。」
此話一出,滿堂哗然,眾人面面相覷,無人敢言。一片沉默中,忽有一人從堂下邁步而出。他昂首挺胸,聲音鏗鏘:「府君不可!徐州百姓感念您多年恩德,豈能讓您棄城赴死以換得片刻苟安?」
陶謙睜開布滿血絲的雙眼,盯著來人:「此時此刻,還有什麼辦法可行?我徐州兵力不足,糧草不濟,如何與曹操硬拼?」
那人不慌不忙,上前一步,神色堅定:「府君,曹操兵雖強,卻未必無懈可擊。只要府君與城內百姓同心協力,堅守城池不出,我有一計,或可令曹操死無葬身之地!」
眾人聽聞此言,無不側目,大感驚訝。陶謙直起身子,目光帶著一絲疑惑與希望:「此話當真?你有何妙策?」
那人胸有成竹地拱手回道:「某雖才疏學淺,但自信此計可破曹操之局。不過,府君與各位須堅守城池,萬不可輕易出戰。」
眾人屏息凝神,堂內氣氛緊張無比,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這人身上,等待他道出破解曹操大軍的妙策。
陶謙府衙內,眾人目光焦灼,定定地看向剛剛獻策之人。此人衣著儉樸,但舉手投足間透著一股自信與沉穩。他朗聲開口道:「某糜竺,字子仲,家居東海朐縣,雖無驚人武藝,卻願獻薄策救徐州於危難之中。」
陶謙抬手示意眾人安靜,凝視糜竺,語氣帶著一絲急切:「子仲,若有良策,快快道來。徐州百姓皆賴你一言解圍。」
糜竺躬身回道:「主公明鑑,曹操兵強,我軍單憑一城之力,實難匹敵。然若聯合四方之力,或能解圍。北海郡太守孔融,向來與主公交好,素有道義;青州田楷亦仁厚可親,必不忍見曹操濫殺無辜。若能派人分赴二地求援,促其兩軍同時出擊,曹操縱有天兵,也難全身而退。」
陶謙聞言,雙眉緊鎖,問道:「此計固然可行,然兩地路途遙遠,若派人求援,恐來不及解當前之危。」
糜竺微微一笑:「此事可分兩路進行。我自願親赴北海郡,說動孔太守出兵救援;另請主公派一位信得過的使者速往青州田楷處,說明曹操之罪。只要二地軍馬齊出,曹操必不敢久留。」
堂內眾人聽罷,紛紛點頭,認為此計大妙。陶謙深深看著糜竺,目光中透著一絲感動:「子仲,若能解徐州之危,百姓定感恩於你。但你家中財富累世,何必以身犯險?」
糜竺語氣堅定,神情肅然:「主公,某昔年曾因一樁奇遇,得知財物如浮雲,生命才為可貴。今若能為徐州百姓盡一份心力,當不負此生。」
陶謙點頭同意糜竺的計策,立刻命人備下兩封書信,分別致北海太守孔融和青州田楷。他走到堂前,目光掃過眾人,聲音低沉卻帶著一股堅定:「此番出使關乎徐州存亡,誰願赴青州求救?」
他話音剛落,堂下便有一人大步上前,拱手而立,朗聲應道:「末將願往!」
眾人目光齊刷刷地投向此人。來者身材修長,面容清瘦,目光中卻透露出睿智與堅毅。有人低聲驚呼:「這不是廣陵的陳登嗎?」
陶謙仔細打量來人,露出幾分欣慰之色:「元龍,素聞你足智多謀,義氣深重。既你願前往,便將此重任交予你,但務必謹慎行事,早日將田楷之軍帶來解圍。」
陳登拱手領命:「主公放心,末將必不辱使命!」隨即接過書信,轉身大步離去。
送走陳登後,陶謙又將另一封書交給糜竺,語重心長地說:「子仲,此行北海同樣兇險,但孔文舉是大儒之後,或能仗義相助。全靠你一番言辭了。」
糜竺接書,深深一揖:「主公放心,某必竭盡所能說服孔太守。」
待兩人分別出發後,陶謙召集眾人,部署守城事宜,開始緊急備戰。
評論 0 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