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淵下令傳李世民回朝的旨意迅速傳達出去,朝堂之上瞬間陷入一片緊張而又壓抑的氛圍之中。大臣們分成兩派,爭論之聲此起彼伏,支持李建成的大臣們義憤填膺,紛紛指責李世民的行為,要求嚴懲不貸;而李世民的親信們則極力為他辯解,堅稱證據是偽造的,是李建成的陰謀。
「太子殿下所呈證據確鑿,鐵證如山,秦王謀反意圖已明,陛下絕不能姑息!」一位支持李建成的大臣慷慨激昂地說道,他的臉上滿是憤怒與忠誠。
「是啊,陛下,若不及時處置,恐怕會危及我大唐江山社稷!」另一位大臣附和道。
李世民的親信們則針鋒相對,言辭激烈。「太子殿下此舉分明是蓄意陷害!秦王為大唐立下赫赫戰功,怎麼可能謀反?這些證據定是有人故意炮製!」溫彥博漲紅了臉,大聲反駁道。
朝堂上吵得不可開交,李淵坐在龍椅上,眉頭緊鎖,臉色陰沉得可怕。他的目光在大臣們之間來回掃視,心中滿是憂慮。他深知,這件事若處理不好,不僅會讓兩個兒子之間的矛盾徹底激化,還可能引發朝堂動盪,危及大唐的根基。
「都住口!」李淵終於忍不住怒喝一聲,朝堂上頓時安靜下來。「朕說過,此事朕會慎重處理。在李世民回來之前,誰都不許再妄加猜測、隨意議論!」
然而,大臣們心中的波瀾並未平息,私下裡依然議論紛紛。支持李建成的一派認為,李世民野心勃勃,早就對皇位虎視眈眈,此次被揭露是遲早的事;而支持李世民的人則堅信這是李建成的陰謀,是為了鞏固自己的太子之位而不擇手段。
在這場爭論中,一些原本中立的大臣也陷入了兩難的境地。他們深知,此時的站隊將對自己的未來產生重大影響,稍有不慎,就可能站錯隊伍,陷入萬劫不復之地。因此,他們選擇保持沉默,等待着李世民回朝,看看事情究竟會如何發展。
日子一天天過去,長安城中人心惶惶。百姓們也聽聞了一些風聲,對朝堂上的爭鬥議論紛紛。街頭巷尾,人們都在猜測着李世民是否真的謀反,以及這場風波將會給大唐帶來怎樣的影響。
終於,李世民接到旨意後,日夜兼程趕回了長安。他一回到長安,便直奔皇宮,進宮面見李淵。
「兒臣李世民拜見父皇!」李世民跪在地上,心中卻充滿了疑惑和不安。他不知道李建成究竟掌握了什麼所謂的「證據」,也不清楚父皇對這件事的態度。
李淵看着跪在地上的李世民,眼神複雜。他既對李世民的行為感到憤怒和失望,又念及父子之情,心中有些不忍。「世民,你可知罪?」李淵冷冷地問道。
李世民抬起頭,一臉無辜地說道:「父皇,兒臣不知何罪之有。還望父皇明示。」
李淵將李建成呈上的證據扔到李世民面前,怒喝道:「你自己看看!這些證據表明你在洛陽秘密招募死士、囤積糧草,意圖謀反。你還有什麼可說的?」
李世民拿起證據,快速翻閱了一遍,心中大驚。他知道這些證據雖然是真的,但自己的本意並非謀反,只是為了防備萬一,沒想到卻被李建成抓住了把柄。「父皇,兒臣冤枉啊!兒臣在洛陽的所作所為,只是為了防備突厥再次入侵,以及應對可能出現的地方叛亂,絕無謀反之意!」李世民急忙辯解道。
「哼,防備突厥?應對叛亂?為何要秘密進行?為何不向朕稟報?」李淵質問道。
李世民一時語塞,不知如何回答。他知道,自己的解釋在此時顯得有些蒼白無力。
這時,李建成站了出來,說道:「父皇,二弟的解釋難以讓人信服。若只是為了防備,何須如此大費周章,秘密行事?這分明是他心懷不軌,妄圖謀取皇位!」
李世民憤怒地看着李建成,說道:「大哥,你不要血口噴人!你這是故意陷害我!」
「我陷害你?這些證據都是實實在在的,你還想狡辯?」李建成毫不示弱地回應道。
朝堂上再次陷入混亂,李世民和李建成各執一詞,互不相讓。大臣們也再次分成兩派,支持各自的一方,爭論得面紅耳赤。
李淵看着兩個兒子在朝堂上爭吵,心中痛苦不已。他沒想到,曾經親密無間的兄弟,如今竟然為了皇位鬧到如此地步。「夠了!都不要再吵了!」李淵大聲制止道。「此事關係重大,朕不能僅憑這些證據就定你的罪,也不能聽你一面之詞就相信你。朕會派人徹查此事,若你真的謀反,朕絕不姑息;若有人故意陷害,朕也不會放過!」
說完,李淵拂袖而去,留下滿朝大臣面面相覷。李世民和李建成也各自心懷心事地離開了朝堂。
李世民回到秦王府後,心中又氣又急。他知道,這次李建成是有備而來,自己陷入了極大的困境之中。若不能妥善應對,不僅太子之位無望,甚至可能性命不保。他立刻召集了房玄齡、杜如晦等謀士,商議對策。
「如今形勢對我們極為不利,大家有什麼想法,儘管說出來。」李世民焦急地說道。
房玄齡沉思片刻後說道:「殿下,如今之計,我們必須儘快找到證據證明這些指控是不實的,或者找到李建成陷害我們的證據。同時,我們也要爭取朝中大臣的支持,為殿下在皇上面前說話。」
杜如晦也點頭說道:「沒錯,此外,我們還可以利用殿下在軍中的威望,讓一些將領為殿下作證,表明殿下對大唐的忠心。」
李世民聽了,覺得他們說得很有道理,便立刻開始安排。他派人四處尋找能夠證明自己清白的證據,同時與軍中的一些將領取得聯繫,希望他們能在關鍵時刻為自己說話。
而李建成回到東宮後,也沒有放鬆警惕。他知道,李世民絕不會輕易認輸,一定會想辦法反擊。他與李元吉以及支持自己的大臣們繼續商議着下一步的計劃,如何在這場鬥爭中徹底擊敗李世民,穩固自己的太子之位。
這場朝堂上的波瀾,僅僅是個開始。隨着調查的深入,雙方的鬥爭必將更加激烈,而大唐的未來,也在這場權力的博弈中變得撲朔迷離。究竟誰能在這場風暴中勝出,誰又將被捲入無盡的深淵,一切都還是未知數。
評論 0 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