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傕的軍營中,將士人數眾多,大半是西涼人,還有一批羌族戰士助陣。他們平日仗著李傕的威勢,氣焰高漲。然而,近日的軍營裡,氣氛卻異常壓抑。
皇甫酈離開李傕營後,輾轉返回西涼,四處宣揚:「李傕心懷不軌,挾天子以令諸侯,這分明是謀反!凡是追隨他的人,將來必會被當作賊黨,受人唾棄,後果不堪設想!」
這番言論很快傳遍西涼將士之間,許多人開始心生動搖。軍營裡的談話悄然改變,過去的士氣高昂不再,取而代之的是壓低聲音的疑慮與不滿。
「你聽說了嗎?皇甫酈說李傕是在謀反……」
「可不是?若真如此,我們豈不是在幫賊?」
「將來怎麼辦?這賊名背不起啊!」
***
李傕得知皇甫酈在西涼散布此言,勃然大怒。他將案上的文書一摔,厲聲喝道:「皇甫酈這狗賊,敢毀我名聲!來人,給我召虎賁王昌,即刻追捕此人!」
不久,王昌入帳領命。他單膝跪地,應道:「末將遵命。」隨後,策馬離開營地,追向皇甫酈的方向。然而,當他行至半途,腦中卻反覆思量著皇甫酈的話語與為人。
「皇甫酈乃忠義之士,他勸李傕罷戰,卻險遭毒手。此人並非為己,而是為天下蒼生。我若真將他捉回,豈不是助紂為虐?」
想到此處,王昌停下馬,沉思片刻,最終決定折返。他回到營中,對李傕稟報:「酈已杳無蹤跡,末將追至數十里,仍不見其人。」
李傕聽後雖滿腔怒火,卻無從發作,只得作罷。
***
同時,賈詡另有計謀。他秘密召見羌族首領,低聲說道:「天子知汝等久戰沙場,忠勇無比,心中甚為感佩。如今天子有密詔,令汝等返回故郡,修養生息,待時機成熟,自有重賞。」
羌族首領聽罷,目光一動,低聲問:「此話當真?」
賈詡微微一笑,語氣誠懇:「天子言出必行,豈會虛言?你等為李傕效力已久,他卻何曾給過你們一官半職?而今國家存亡之際,若你等回鄉,日後天子定不會虧待你們。」
羌族首領沉默片刻,與部下低語幾句,最終點頭道:「我等久有怨氣,既然天子有此厚意,我們便不再為李傕效力,回鄉去也。」
當夜,羌兵紛紛拔營而去,留下空蕩的帳篷與未燃盡的篝火。李傕次日得知此事,怒不可遏,卻無可奈何,只能眼睜睜看著自己原本的力量被瓦解,軍心大亂。
賈詡低聲伏於案前,向漢獻帝進言:「李傕此人貪婪無謀,如今兵敗心虛,若以高官厚爵誘之,定能使其得意忘形,削弱其根基。」
漢獻帝點頭應允,隨即下詔封李傕為大司馬。詔書送至李傕營中,他接過來細細一看,當即大笑,眉開眼笑地對左右說:「這都是女巫降神祈禱的功勞啊!」
他當即命人賞賜女巫,金銀綾羅堆積如山,卻對立下戰功的將士視若無睹。營中將領見此情景,無不忿忿不平。
***
騎都尉楊奉坐於帳中,怒氣難消,對身旁的宋果說道:「我等為他出生入死,身冒矢石,卻連半分功勞都不記。我們的血汗,竟不如那些妖言惑眾的女巫!簡直荒唐!」
宋果冷哼一聲,眼中閃過寒光:「既然如此,何不殺了這個賊子,以救天子?這樣一來,朝廷和百姓皆可脫困。」
楊奉略一沉思,重重點頭:「好,你於中軍放火為號,我則引兵外應,裡應外合,一舉殲滅此賊!」
二人當即約定在當夜二更行動。然而,計劃卻走漏了風聲。李傕得知內情,勃然大怒,立即下令擒拿宋果,當場斬殺以儆效尤。
***
夜幕降臨,楊奉率兵埋伏於營外,卻遲遲未見火光。他意識到事有不妥,正欲撤退,忽然李傕親自率軍殺出營來。兩軍在黑暗中交戰,喊殺聲震天,刀光劍影中無數士卒倒下。雙方激戰至四更,楊奉終因寡不敵眾,只得帶領餘部向西安撤退。
李傕大勝而歸,然經此一役,他的軍勢大為削弱,更兼郭汜不斷發兵攻擊,兵馬傷亡慘重,營中士氣低迷,已無往日的威風。
***
就在此時,有探子來報:「張濟統領大軍,自陝西而來,聲稱欲為二公調停。若不從,便引兵討伐。」
李傕聞言,面色微變,暗忖:「如今兵力衰弱,若張濟加入戰局,恐難全身而退。不如趁機賣個人情,先應允和解。」
他當即派使者前往張濟軍中,表示願意議和。郭汜聞訊後,見大勢已去,也只得答應。
張濟隨即上表朝廷,建議天子遷駕弘農。漢獻帝得知此事,大喜過望,對近臣說道:「朕思東都已久,如今得還故土,實乃萬幸!」
張濟備下糧草、酒肉,供應百官,又命人安排車駕啟程。郭汜釋放被囚禁的公卿,而李傕則收拾隊伍,遣數百名御林軍持戟護送天子。浩浩蕩蕩的車馬隊伍在晨光中緩緩東行,漢獻帝透過車窗遙望前方,眼中滿是對未來的期待與一絲隱隱的不安。
鑾輿車隊沿著官道緩緩向東行進,正值深秋,空氣中透著涼意,金黃的落葉隨風飄散,鋪滿道路兩側。車駕行至新豐附近,遠處霸陵的橋上忽然傳來一陣震耳欲聾的喊聲。
「站住!」
眾人驚愕,數百名甲士已橫陣於橋頭,手持刀槍,森然逼近。為首兩名將領騎馬而出,冷聲喝道:「來者何人?速速通報!」
侍中楊琦見狀,心中憤怒,策馬上前,厲聲喝道:「放肆!這是聖駕,你等何人,竟敢攔阻?」
為首的一將冷笑一聲,語氣中透著幾分譏諷:「我們奉郭將軍之命,守衛此橋,防範奸細出沒。你說是聖駕,憑什麼讓我們相信?必須親眼見到天子,才可放行!」
車隊頓時停下,護衛們個個面露不安,紛紛將手按在腰間的兵器上。楊琦滿面怒氣,拍馬至車前,高舉手中的令牌,向車內低聲道:「陛下,這些蠢人不識天威,請陛下示意一聲,以正其言!」
漢獻帝掀開車簾,露出憔悴的面容,目光威嚴而疲憊。他沉聲道:「朕躬在此,你等還不退下?」
那兩名將領聞聲一愣,隨即翻身下馬,跪地叩首,連聲高呼:「萬歲!萬歲!」
後方的士兵見狀,紛紛跪下,齊聲呼喊,聲浪震天,響徹整個橋頭。
為首的將領抬起頭,面露慚色,連忙揮手命人讓開道路:「吾等有眼不識聖駕,罪該萬死!請陛下恕罪!」
漢獻帝微微點頭,語氣冷淡:「既知罪,便好生守橋,勿再肆意攔阻。」
眾將急忙叩謝,從橋上分兩邊退開,鑾輿車駕在千軍萬馬的跪拜聲中緩緩通過。
評論 0 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