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汜與李傕在營中商議,郭汜冷笑著說:「楊奉和董承的兵力不過是杯水車薪,我們人多勢眾,直接以混戰碾壓,他們必然招架不住!」
李傕點頭,揮手在地圖上一指:「我在左,你在右,漫山遍野衝殺上去,讓他們知道什麼叫絕望!」
次日清晨,郭汜與李傕兩路大軍從四面八方湧來,鋪天蓋地般壓向楊奉與董承的隊伍。山谷間喊殺聲震耳欲聾,鐵甲交擊的聲音回蕩四周。
楊奉在陣前,揮刀大喝:「護住天子車駕!不許後退一步!」
董承在另一側與敵軍廝殺,滿身血污,手中長槍如狂風驟雨般掃蕩敵軍。然而,敵軍人數眾多,逐漸將他們逼入險地。
「不能再拖了!」董承回頭對隨行的將士們喊道,「全力掩護車駕脫離!其餘人等斷後!」
在楊奉與董承的拼死掩護下,漢獻帝的車駕終於突破重圍,向北撤退。然而,隨行的百官、宮人、符冊典籍,以及御用之物,卻無法帶走,全被拋棄於戰場。郭汜見狀,冷笑著率軍衝入弘農,開始瘋狂劫掠,整座城池化為人間煉獄,哭喊聲此起彼伏。
***
楊奉與董承護送車駕一路向陝北撤退,途中隨行士卒皆面露疲態。董承低聲對楊奉說:「賊軍勢大,若我們再無援軍,恐怕車駕難以保全。事到如今,只能請天子頒下密詔,召回白波軍。」
楊奉皺眉:「白波軍本為嘯聚山林之賊,這樣的人若招回,恐怕後患無窮。」
董承沉聲道:「眼下已無選擇,若再遲疑,天子性命堪憂。」
楊奉點頭,隨即上奏天子,請以密詔召回昔日白波軍帥韓暹、李樂與胡才三路軍馬。漢獻帝聞言,沉思片刻,最終允諾:「傳旨,若三路軍肯來護駕,朕赦其過往之罪,並許以官職厚恩。」
***
白波軍收到天子的密詔,激動萬分。韓暹大笑道:「天子既然許我官職,我等自當傾力相助!」
李樂拂袖而起,滿眼寒光:「昔日橫行山林,乃為無路可走。今日若能立下功勞,洗清舊罪,還我等一個名正言順的地位,又有何不可?」
胡才亦點頭應和:「天子召我們,自當速速前往!」
三路軍馬迅速拔營而起,沿途招攬舊部,聚合兵馬直奔董承所在,與其會合後,兵力大增。董承見援軍至,士氣大振,當即與楊奉商議:「既然人馬已齊,便不可再耽擱。我等應趁郭汜與李傕未立穩腳跟,迅速揮軍奪回弘農,為天子掃清障礙!」
楊奉抬手指向遠方,沉聲應道:「好!全軍聽令,整備兵馬,明日再戰弘農!」
李傕與郭汜所過之地,滿目瘡痍。他們的軍隊不僅劫掠百姓,還將老弱者視為累贅隨意屠殺,強壯者則被強行抓入軍中,成為前線的「敢死軍」。這些百姓被驅使在前,完全沒有武裝,唯一的作用就是替賊軍擋下敵人的第一波攻擊。
李樂率軍抵達渭陽,與董承、楊奉會合,正準備與李傕、郭汜決一死戰。此時,郭汜命士兵將大批衣物和財物撒在道路上,鋪滿通往戰場的路徑。
「將軍,這些衣物滿地皆是,賊軍意欲何為?」一名副將騎馬靠近李樂,小聲詢問。
李樂目光冷峻,揮手下令:「此必有詭,切勿大意,所有將士不得私取!」
然而,當前軍將士看到那些華貴的衣物和閃閃發亮的財物時,早已忍不住動了心思。他們紛紛脫隊撿拾,甚至有人為爭奪物品互相推搡,隊伍頓時陷入混亂。
李樂見狀,怒喝道:「誰敢擅動!回隊列中!」但為時已晚,軍心大亂,根本無法重整。
就在此刻,李傕與郭汜的大軍從四面八方猛然殺出,喊聲如雷,氣勢洶洶。兩軍早已伏於暗處,等待的就是這一刻。
「衝啊!一舉殲滅李樂!」郭汜揮刀一指,賊軍蜂擁而至。
李樂的軍隊陷入混戰,士兵四處奔逃,死傷慘重。遠處的楊奉與董承見大勢已去,急忙指揮士兵掩護天子撤退。
「護住車駕!往北撤!」楊奉揮動長槍,聲音中透著焦急。
車駕一路向北逃竄,但後方賊軍越追越近,喊殺聲如影隨形。李樂策馬衝到車駕旁,滿臉焦急地對漢獻帝說:「事態緊急!請陛下速速上馬,先行脫險!」
漢獻帝掀開車簾,目光掠過滿目瘡痍的隨行百官,頓時眉頭緊鎖。他低聲卻堅定地說:「朕不能捨棄百官而獨自求生。他們與朕同甘共苦,焉能棄之於危難之中?」
李樂聽罷,眼中滿是複雜的情感,他咬牙拽緊手中的韁繩,沉聲道:「既然如此,那末將當誓死護駕,絕不退縮!」
亂軍追殺的喊聲越來越近,四周籠罩在一片混亂與恐懼之中。漢獻帝的車駕已無法前行,護駕的將士們滿臉焦急,楊奉和董承將天子扶下車,指向不遠處的黃河岸邊,大聲喊道:「陛下,前方有河可渡!棄車步行,趕快離開!」
漢獻帝與伏皇后在眾人攙扶下艱難地向黃河移動,身後百官隨行,個個滿臉驚恐,哭泣聲不絕於耳。就在此時,亂軍猛然追上,胡才不幸被亂箭射中,慘叫一聲倒地,再也未能起身。
眾人艱難抵達河邊,卻見岸邊陡峭,下面河水湍急,唯一的一艘小船漂泊在水面,卻難以靠近。楊奉急得滿頭大汗,厲聲喝道:「用馬韁繩接起來!快,拴在陛下腰上,把人先送下去!」
正當將士們匆忙解下韁繩時,人群中一人撥開眾人走出,正是國舅伏德。他抱著一卷白絹,高聲道:「亂軍中我撿得這些白絹,可用它來接連拽下車駕!」
尚弘迅速上前,協助用白絹將天子和皇后包裹住,再用繩索穩穩拴緊,眾人齊心協力將漢獻帝慢慢吊下岸邊,送上小船。皇后緊隨其後,伏德親自背著她,一步步將她送至船內。
船頭,李樂手持長劍,目光如炬地掃視四周。他站在船首,對著岸邊的追兵大聲喝道:「膽敢靠近者,格殺勿論!」
百官和宮人們見船已滿,紛紛擠向船邊,爭相拉住纜繩,甚至有人不顧一切地試圖跳上船。李樂毫不猶豫,揮劍砍斷纜繩,將擠上來的人劈落水中。河面上頓時響起淒厲的慘叫聲,水花四濺,哭喊聲震天動地。
「快走!」李樂回頭命令船夫划船,目光堅定。船隨即離岸,護送天子和皇后渡過黃河。他全程立於船頭,冷峻如雕像,長劍不曾放下片刻。
渡過帝后後,小船再度折返,開始運送隨行的官員和將士。仍有許多人爭相擠上船,場面一片混亂,爭奪間不少人被砍傷,甚至被削斷手指,痛呼聲不絕於耳。
評論 0 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