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烽火義途》 97: 第九十七章
0%
墨書 Inktalez
漢獻帝艱難地渡過黃河,身邊能隨行的人已所剩無幾。河岸荒涼,寒風吹拂,隨行的十餘人臉上滿是疲憊與絕望。楊奉四處尋覓,終於找到了一輛破舊的牛車,他將車推到帝前,沉聲道:「陛下,請上車,前方還有一段路要走。」 0
 
漢獻帝默默點頭,攙扶伏皇后上車,自己也坐上去。牛車吱呀作響,緩緩行向大陽的方向,沿途荒涼,入目處盡是枯黃的野草與殘垣斷壁。 0
 
到了大陽,天色漸晚,眾人只找到一間破敗的瓦屋暫作棲身。屋內寒冷,地面覆滿塵土。楊奉將自己的披風鋪在地上,讓帝后小憩。正當眾人愁眉不展時,一名白髮蒼蒼的老農捧著一碗粗粟飯進來,語氣中帶著惶恐:「陛下,野人無多餘之物,僅此薄粟,請陛下與皇后用些充飢。」 0
 
漢獻帝望著那碗粗糲的飯,神色複雜,半晌才接過。他與皇后分食,卻怎麼也咽不下去,眼中含淚,低聲嘆道:「朕負天下,竟至今日之地步……」 0
 
*** 0
 
次日清晨,楊奉建議:「陛下,此地不宜久留,請即刻啟駕。」 0
 
漢獻帝頷首,隨即下詔,封李樂為征北將軍,韓暹為征東將軍,以示嘉獎,命二人率軍護駕,繼續向前行進。 0
 
行至途中,忽然遠處有兩名身影奔跑而來,身後塵土飛揚。他們滿臉焦急,跪倒在車前,大聲呼道:「陛下!」 0
 
漢獻帝定睛一看,竟是太尉楊彪與太僕韓融。兩人衣衫破舊,面容憔悴,跪地痛哭不已:「臣來遲一步,未能護駕,罪該萬死!」 0
 
漢獻帝見此情景,心中酸楚,攙扶二人起身,自己卻止不住淚流滿面。伏皇后也失聲痛哭:「諸臣冒死來尋,朕與陛下實不敢忘!」 0
 
韓融抹去淚水,緊握雙拳,聲音嘶啞卻堅定:「陛下,傕、汜二賊雖然兇殘,卻仍稍信臣之言。臣願捨命去說服二賊罷兵,只求陛下善保龍體,不要再以身犯險!」 0
 
漢獻帝握住韓融的手,哽咽著點頭,目光中既有感激,又滿是沉重的無奈。他看著韓融轉身離去的背影,久久無語。 0
 
韓融離去後,李樂護送漢獻帝與伏皇后至楊奉營中稍作歇息。然而,營地環境惡劣,陰冷潮濕,蚊蟲叢生,皇后已是疲憊不堪,獻帝卻只能強撐著安撫隨行百官。 0
 
 
太尉楊彪見帝后如此艱難,出言建議:「陛下,此地實非久留之所。不若前往安邑縣暫居,當地相對安穩,可稍作修整。」 0
 
漢獻帝微微點頭,命即刻啟程。 0
 
*** 0
 
車駕行至安邑,眼前景象卻更為凋敝。城中無高堂大屋可供居住,唯有一片簡陋茅屋,四周荒草叢生。李樂將獻帝與皇后安置於其中,又命士卒以荊棘圍繞屋邊,權當屏障。茅屋內昏暗潮濕,冷風時時灌入,皇后裹緊破舊的披風,忍不住輕聲嘆道:「不想朕與陛下竟落得如此境地。」 0
 
漢獻帝默然不語,卻握緊了拳頭。他起身走到屋外,茅草屋下聚集著幾位心腹大臣,他們同樣衣衫襤褸,面露倦色,但仍舊圍坐商討天下大事。屋外的籬笆旁,楊奉與李樂等人帶兵鎮守,隨時準備應對可能來襲的賊軍。 0
 
然而,困窘的生活並非唯一的困擾。李樂與韓暹等人掌控兵馬後漸漸專權,百官稍有觸犯,便被他們肆意辱罵,甚至當著天子的面施以拳腳。一次早朝時,李樂怒斥一名御史不通軍事,竟當場將其推倒,厲聲喝道:「你這等書生懂什麼戰事?再多言,老子把你踢出營去!」 0
 
漢獻帝見狀,臉色陰沉,欲言又止。伏皇后則在旁攙扶著他,低聲說道:「陛下,現在不宜得罪這些武將,只能隱忍。」 0
 
不僅如此,李樂與韓暹還連名向獻帝保奏數百名黥徒、巫醫、走卒為官,讓他們擔任校尉、御史等職位。這些人多是無知無識的草莽,連基本的官職印章都刻不及,只能用鐵錐在木板上隨意刻畫,印文歪歪扭扭,毫無章法,讓朝廷上下怨聲載道。 0
 
一天,李樂故意送來一壺濁酒與一碗糙米飯,放在獻帝面前,語帶譏諷:「陛下,這已是我等能備的最好食物,還望陛下體諒。」 0
 
獻帝抬眼望著那碗粗糙的飯粒,嘴唇顫抖了一下,終究沒有說話,只是低頭默默將飯咽下。伏皇后看在眼裡,淚光閃動,卻強忍著不讓自己哭出聲來。 0
 
茅屋內外,寒風吹過,伴隨著武將們粗鄙的笑聲與官員們的低聲嘆息,整個安邑籠罩在一片壓抑與無奈之中。 0
 
韓融冒著性命危險奔赴李傕與郭汜的大營,屢次進言,試圖說服二賊罷兵歸順。他面對滿營殺氣與二賊的冷眼,不斷陳詞:「天下已亂,若再彼此相攻,豈不成為天下笑柄?當務之急是修好朝廷,護住車駕,方能保全各位的榮華富貴。」 0
 
李傕與郭汜最終被他的言辭打動,雖不甘心,卻也勉強同意將宮人與百官送回車駕旁。 0
 
 
*** 0
 
是年,天下大旱,田地龜裂,百姓苦不堪言,甚至連野菜都成為稀缺之物,四處可見餓死的屍體,哀鴻遍野。漢獻帝居於安邑,日夜憂心,僅存的一點糧食也無法滿足隨行百官的需求。 0
 
就在此時,河內太守張揚送來了一批米糧與肉食,河東太守王邑則獻上大批絹帛。物資送到時,獻帝親自出來迎接,滿眼感激地對使者說:「張太守與王太守的忠心,朕永不會忘!」 0
 
眾臣稍得飽食,氣氛略有舒緩,但困居安邑的局面依然令人難以忍受。 0
 
某日,董承與楊奉商議,兩人共坐於簡陋的帳中,楊奉沉聲道:「安邑地小人稀,實在不足以容納天子長久居住。不如整修洛陽的宮室,將車駕奉還東都,才是長久之計。」 0
 
董承點頭贊同:「洛陽乃漢朝根本之地,若能重回東都,或許能重振士氣。」 0
 
兩人隨即召來李樂商議此事,董承態度誠懇,語氣卻不容置疑:「李將軍,洛陽本是天子建都之地。如今安邑僅僅是一座小縣,根本無法承載天子與百官的生活與朝政。我等奉駕還洛陽,這是大勢所趨。」 0
 
然而,李樂卻不為所動,抱臂冷笑:「你們願意奉駕去洛陽便去,我李樂無意折騰,就住在這安邑!」 0
 
董承聞言,怒氣上涌,正欲反駁,卻見李樂已站起身,拍了拍腰間的佩劍,語帶威脅地說:「我勸你們別再多言,否則大家都不好過。」 0
 
帳內氣氛頓時凝固,楊奉看了董承一眼,低聲說:「且先緩一緩,莫與他起衝突。」兩人壓下怒火,默默起身離去,留下李樂一人坐在帳中,冷笑著搖頭,似乎對他們的計劃毫不在意。 0
 
董承和楊奉終於按計劃起駕,護送漢獻帝與伏皇后向箕關進發。夜色如墨,車駕在崎嶇的山路上緩緩前行,馬蹄聲與車輪的吱呀聲回蕩在寂靜的山谷間。然而,黑暗中卻潛藏著危機。 0
 
此時的李樂正陰沉著臉,坐於自己的帳內。他早已不滿董承與楊奉的行事,便悄悄派人與李傕、郭汜聯絡,計劃聯手劫駕。然而,董承早有防備,暗中派出探子掌握李樂的動向。當得知李樂已聯絡二賊,並意圖半路攔截時,楊奉冷冷一笑:「既然他們要玩陰的,那就讓我們先下手為強!」 0
 
董承立即與楊奉、韓暹連夜召集部隊,命士卒護駕,馬不停蹄地趕往箕關。 0
 
 
*** 0
 
四更時分,車駕行至箕山腳下,天色漆黑,群山輪廓隱約可見。護駕的士卒眼神警惕,手緊握兵器,四下戒備。突然,遠處傳來陣陣馬蹄聲與喊殺聲。 0
 
「車駕休行!李傕、郭汜已在此埋伏!」 0
 
一聲暴喝在黑暗中響起,震得四周鳥雀驚飛。緊接著,山谷間火光四起,映得山石通紅。喊聲越來越近,似有數百人馬正從兩側山道蜂擁而來。 0
 
「快!護住天子!」楊奉一聲大喝,立刻調兵應戰。他抽出長槍,縱馬向左翼而去,董承則率兵壓陣,堵住後路。 0
 
車駕內,漢獻帝與伏皇后聽到喊聲,臉色煞白。伏皇后緊握著獻帝的手,低聲道:「陛下,難道我們今日又要落入賊手?」 0
 
獻帝咬緊牙關,努力讓自己冷靜下來,沉聲說:「不會的,董承與楊奉一定能護我們周全。」 0
 
車駕外,李樂騎在馬上,手提長刀,目光冷峻。他揮手示意身後的部隊:「給我衝,把那車駕截住!董承和楊奉根本不是對手!」 0
 
士卒們一聲吶喊,向前猛衝。然而,山頂突然響起陣陣號角聲,隨即四面火光大作,原來楊奉早已埋伏了一支精兵在山上。士兵從高處放箭,攔住李樂的攻勢,雙方迅速混戰在一起。 0
 
董承揮劍殺出一條路,回頭大喊:「快護送車駕穿過箕關!不能耽擱!」 0
 
士卒們護衛著車駕向前疾行,李樂見狀,怒聲喝道:「全軍追擊,不能讓他們跑了!」他舉刀催馬,帶領士卒緊追不捨,山間喊殺聲震耳欲聾,火光與濃煙映亮了整個夜空。 0
 
 
目錄

評論 0

閱讀設定

文字大小
-
18
+
  • Amy
  • Mary
  • John
  • Smith
  • Edw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