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夜中,車駕在箕山腳下艱難行進,山谷中火光閃爍,喊聲震天。「車駕休行!李傕、郭汜已在此埋伏!」
漢獻帝坐於車中,聽到這聲音,臉色瞬間慘白。他掀開車簾,看向不遠處,目光中滿是恐懼:「難道李傕與郭汜追來了?」
楊奉冷冷一笑,手持長槍,回頭說道:「陛下不必驚慌,此人並非李傕、郭汜,而是李樂!他企圖冒名行事,趁亂劫駕!」
他隨即轉身向隊伍中高喊:「徐晃何在?」
徐晃立馬策馬出列,手握巨斧,沉聲回應:「末將在此!」
楊奉指向前方火光:「李樂竟敢亂我陣腳,速去將他拿下!」
徐晃朗聲應道:「遵命!」說罷,縱馬沖向敵陣。
李樂策馬立於前陣,手握長刀,目光如狼。他看著徐晃的身影漸漸逼近,冷笑一聲:「楊奉竟派一個小將來與我對陣?真是找死!」
兩馬飛馳而至,長刀與巨斧在空中交鋒,火星四濺。還未等李樂反應過來,徐晃已是手起斧落,寒光一閃之間,李樂連人帶馬倒地不起。
敵軍見主將被斬,士氣驟降,頓時大亂。徐晃揮舞巨斧,大喝一聲:「擒賊者活,亂動者死!」護駕士兵趁勢追擊,李樂的部隊紛紛潰散,山谷中哭喊聲不絕於耳。
***
戰事平定後,楊奉率軍護送車駕通過箕關。路過軹道時,河內太守張揚率領士卒前來迎接。他備下粟帛,親自跪迎於路旁,滿臉誠懇地對漢獻帝說:「臣聞陛下車駕艱難,心中憂懼不安,所備薄禮,願陛下笑納!」
漢獻帝感激地將他扶起,語氣中帶著深深的感激:「張太守忠心為國,朕感念於心,特封你為大司馬,輔佐朝政!」
張揚俯首拜謝,眼中滿是激動。
不久後,楊奉向漢獻帝請辭:「陛下,賊軍未滅,臣願屯兵野王,為陛下清除餘孽!」
漢獻帝看著楊奉堅毅的面容,點頭應允:「卿之忠心,朕自不會忘。」楊奉隨即率軍告別,護駕的士卒們目送他的背影逐漸遠去。
車駕緩緩駛入洛陽城,漢獻帝掀開車簾,眼前的景象讓他心頭一震。曾經繁華的皇城如今滿目蒿草,破敗不堪。高大的宮牆已然坍塌,宮室被燒成焦炭,街市上空無一人,只有烏鴉的哀鳴聲在冷風中回蕩。
他下了車,步行進入殘破的宮院,腳下是堆積的瓦礫與枯葉,風一吹便帶起滿地塵土。伏皇后跟在身後,眼神呆滯,喃喃道:「這……這就是洛陽?這就是漢家的根基?」
漢獻帝無力地垂下雙手,目光掠過一片頹垣斷壁,語氣低沉:「曾幾何時,這裡是萬國來朝之地,如今卻成廢墟……」
沒過多久,楊奉便被授命幫忙搭建臨時的居所,楊奉趕忙從屯兵之處趕來。對漢獻帝拱手說道:「陛下,當下僅能勉強搭建一座小宮,以供陛下暫居,還望陛下屈尊。」
獻帝默然點頭:「就照你說的辦吧。」
***
百官來朝賀時,需穿過長滿荊棘的殘破街巷,許多人為躲避鋒利的枝條而狼狽不堪,衣衫掛破,手臂腿腳滿是血痕。大臣們站立在荒草間,稀稀落落,早已沒了昔日的朝氣。
獻帝高坐於臨時搭建的殿堂上,強忍內心的悲涼,聲音微顫地頒下詔令:「改興平為建安,朕願以此重新振興大漢。」
然而,他的話音剛落,朝堂下卻一片死寂,所有人都低垂著頭,彷彿對未來再無信心。
是年,又逢大荒。洛陽的百姓早已所剩無幾,勉強活下來的也多是衣不蔽體,面黃肌瘦。他們每日離開城內,到野外剝樹皮、挖草根充饑。許多樹木的樹幹被剝得寸草不留,草叢也被挖得坑坑洼洼,竟連根莖都不曾留下。
尚書郎以下的官員同樣難逃劫運。他們卸下往日的儒雅,像尋常百姓般揹著柴刀與麻袋,走出城外砍柴取草。有的人因飢餓過度而在途中倒地不起,有的人在殘垣間迷路,最終被困死在廢墟中。
伏皇后目睹這一切,心痛如絞,她對漢獻帝說:「陛下,如今滿城無食,百姓與官員皆以野菜為命。再這樣下去,怕是沒人能活下來……」
獻帝轉頭望向窗外,眼中泛起淚光。他的手輕輕握拳,語氣中透著深深的絕望:「百姓為我而死,朝廷無力救援……漢室江山,真要亡在朕的手上嗎?」
外頭冷風吹過,帶來遠處的哭喊聲與犬吠聲。這一刻,昔日的大漢天威,已然在荒涼的洛陽城中蕩然無存。
殘破的洛陽宮室內,太尉楊彪滿臉堆著憂慮,跪在漢獻帝面前進言:「陛下,早先臣蒙陛下降詔召曹操入朝,但詔書發出後一直未曾派人前往。如今曹操據山東,擁兵自重,兵力強盛,且他號稱忠於漢室,若能召他入朝輔佐,或許能解燃眉之急。」
漢獻帝微微一怔,隨即語氣中透著一絲不耐:「朕已下詔,何必再奏?既然如此,那就即刻派人前去。」
楊彪領旨,連夜挑選使者,攜帶詔書,星夜奔赴山東。
***
此時的曹操,正坐於山東大營內,四周環繞著他的謀士與將領們。當他得知車駕已回洛陽的消息時,眼中透出一絲沉思,隨即笑道:「天子歸都,這或許是我曹操的一個機會。」
謀士荀彧聽罷,站起身,拱手進言:「將軍,如今正是天命所歸的時機。昔日晉文公迎周襄王而諸侯歸心,漢高祖為義帝發喪而天下歸附,皆因順天應人,掌握時勢。如今天子蒙塵,朝廷衰弱,若將軍能在此刻舉義兵,奉天子以安天下,不僅能成就大業,更能名垂千古。」
曹操眼中精光一閃,連連點頭:「文若此言極是!若我不乘此良機,他人必定先我而動。」
正當他要下令集結兵馬時,忽有親兵來報:「外有天使持詔而至。」
曹操一愣,隨即大笑起來:「天命如此,真是天命!」
他起身整束衣冠,快步走出大帳迎接,遠遠看見天使手捧詔書立於風中。曹操恭敬地接過詔書,展開細看,隨後跪地叩首,高聲道:「臣曹操奉詔,願即日興師,護送天子還宮,重振漢室!」
他的聲音回蕩在營中,四周的謀士與將領紛紛跪地應和:「願隨主公,奉天子以令天下!」
曹操握緊詔書,目光中滿是決然,他回身對荀彧等人說道:「傳令下去,三日內全軍集結,我要以最快的速度進京!此刻起,天命由我曹操掌握!」
洛陽的宮室內,漢獻帝坐於簡陋的榻上,面色憂慮。窗外傳來陣陣冷風,破損的城牆遙遙可見,掩蓋不住整座城的頹敗之景。內侍匆匆進殿,跪地稟報:「啟稟陛下,有探子來報,李傕、郭汜大軍正向洛陽而來,距此已不足百里。」
獻帝聽罷,臉色煞白,連聲問道:「李傕、郭汜的兵馬竟然追至洛陽?他們如此不肯放過朕……朕該如何是好!」
殿內氣氛瞬間凝重,眾臣低頭不語,楊奉與韓暹對視一眼,跪地齊聲道:「陛下莫慌,臣等願與李傕、郭汜決一死戰,誓死保護陛下周全!」
獻帝抬起頭,目光略帶希望,正要答應,卻見董承站了出來,神色凝重地說:「陛下,城中殘破不堪,城牆多處坍塌,護城之力幾乎為零。且兵甲不足,若我們開戰而不敵,陛下又將何去何從?」
「依董卿之言,朕當如何?」獻帝語氣急促。
董承低頭沉思片刻,抬頭果斷地說:「臣以為,山東尚有忠臣,且距李傕、郭汜勢力較遠。若陛下能先行避往山東,再圖後計,或許還能保全大漢江山。」
殿內一片靜默,眾臣的目光齊聚在漢獻帝身上。他看著殘破的宮室,握緊雙拳,低聲說:「也罷,朕不能再因一時錯誤,讓百官與百姓受苦。即刻傳旨,啟駕前往山東。」
翌日清晨,車駕出城。漢獻帝與伏皇后乘坐一輛破舊的馬車,緩緩行向東方,而隨行的百官因無馬可乘,只能徒步跟隨。他們衣衫襤褸,面露倦色,每一步都如走在深淵邊緣。
風沙撲面,荒涼的道路上,只能聽見腳步聲與低聲的嘆息。漢獻帝掀開車簾,回頭望向跟隨的百官,心中既痛且悔。他低聲對伏皇后說:「朕令他們如此狼狽,朕……還有何顏面以對天下?」
伏皇后抬手輕輕按住他的手,語氣哀傷卻堅定:「陛下,現在重要的不是悔恨,而是如何生存下去。只要山東之路不斷,我們總能有一線生機。」
車輪吱呀作響,百官低頭前行。遠處的洛陽城牆漸漸消失在沙塵之中,這支狼狽的隊伍朝著未知的前路艱難行進,身後彷彿有黑暗的陰影步步緊逼。
評論 0 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