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烽火義途》 110: 第一百一十章
0%
墨書 Inktalez
劉備帶著關羽入城,來到呂布府中拜會。呂布一身戎裝,坐於大廳正中,見劉備拱手行禮,便立刻起身迎接,露出和善的笑容:「劉使君,今日能再見,實乃天意。前番之事,實在是迫不得已,還望你能諒解。」 0
 
劉備微微低頭,態度謙和:「呂將軍守護徐州,保全百姓,劉備已感激不盡,又何來怨言?今日特來謝過將軍對我家眷的照顧。」 0
 
呂布聽罷,擺擺手,語氣看似隨意,實則暗藏深意:「劉使君言重了。我奪城之舉,並非想與你爭城池,而是因令弟張飛在此醉酒殺人,恐生禍端,這才不得已出手代守。」 0
 
劉備聞言,神色未變,心中卻泛起波瀾。他知呂布此言有意推卸責任,但此時此地,卻不能與之爭辯。他低聲回應:「張飛性情直率,偶有失誤,卻並非有意冒犯。若因此勞煩將軍守城,劉備實在過意不去。」他停頓片刻,語氣轉為鄭重,「說來,徐州一地,本也非我所有。既然呂將軍守城有功,劉備願將此城奉讓,以表敬意。」 0
 
呂布聞言,假作驚訝,擺手道:「劉使君說笑了!徐州城乃你以仁德得之,我豈可奪人所愛?還是請你收回城池,繼續治理為好。」 0
 
劉備搖頭,語氣誠懇:「呂將軍誠心守護百姓,德才兼備,實乃徐州之福。我劉備才疏學淺,不敢貪戀此地,還是將軍留守為宜。」 0
 
兩人你來我往,推讓片刻,最終劉備仍執意辭讓,提出返回小沛安頓。呂布見劉備態度堅決,也不好再勉強,便順水推舟,朗聲道:「既如此,那就請劉使君暫回小沛,待日後時機成熟,再共商大事。我這便命人送些糧草與緞疋,以示薄意。」 0
 
劉備拱手謝過:「多謝將軍盛情。」 0
 
--- 0
 
返回小沛後,關羽與張飛皆滿腹不平。張飛握緊拳頭,怒氣難掩:「大哥!呂布那三姓家奴奪了我們的城池,如今還來假惺惺討好!這口氣,我張飛實在咽不下!」 0
 
關羽也微微皺眉,沉聲道:「三弟所言不無道理。呂布之人素來無信,若今日不奪回徐州,他日恐更難立足。」 0
 
劉備卻神色平靜,語重心長地說:「二位賢弟,眼下形勢未定,天時未到,我們不宜逞一時之氣,與命爭鋒。屈身忍讓,才能保住我們的實力。待來日時機成熟,再與呂布計較也不遲。」 0
 
關羽和張飛對視一眼,雖心中依舊不平,卻也無法反駁,只得默默點頭應下。 0
 
 
幾日後,呂布果然派人送來糧米與緞疋,劉備收下後,分發給士兵與百姓,穩定了局勢。雖兩家暫時相安無事,但暗流湧動,戰火的陰影仍在不遠處悄然醞釀。 0
 
壽春城內燈火通明,袁術在府中設下盛宴,款待諸將士。歌舞升平,酒香四溢,袁術端坐主位,滿面笑容,向眾人舉杯:「我軍屢戰屢勝,今日理應開懷暢飲,共享此刻榮光!」 0
 
宴會正酣,忽有探子快步入堂,跪地稟報:「孫策攻取廬江太守陸康,大獲全勝,已經班師回朝!」袁術聞言大喜,立刻吩咐:「快,召孫策進來,我要親自獎賞此子!」 0
 
不多時,孫策進入大堂。他年少英俊,英氣逼人,身穿戰甲仍染著征戰的塵土,腰間佩劍,步伐穩健。孫策進至堂前,抱拳拜道:「策不辱使命,幸不負主公所託。」 0
 
袁術見他如此風采,更是喜愛,親自起身相迎,將他扶起:「孫郎,你真是我袁術的驕傲!快來,坐到我身邊,今日好好喝上一杯!」孫策推辭不過,只得在袁術身旁坐下。 0
 
宴間,袁術端著酒杯,望著孫策,目光中滿是欣賞。他低聲歎道:「孫郎,你真是少年英雄啊!若我袁術有子如你,便是死也無遺憾了!」言語中既有讚歎,又有一絲惋惜。 0
 
孫策聞言,謙虛地低頭拱手道:「主公厚愛,策當竭盡全力,以報知遇之恩。」 0
 
袁術哈哈一笑,拍著他的肩膀:「你父孫堅英勇一世,天下皆知。如今你繼承其志,更是百尺竿頭,前途不可限量!來,為孫郎,滿飲此杯!」 0
 
孫策端起酒杯,仰頭一飲而盡,眾人齊聲喝彩,場內氣氛熱烈。 0
 
孫策自幼天資聰穎,且好結交賢士。自從父親孫堅去世後,他深感形勢艱難,為了避開仇敵,他帶著家人退居江南,安頓在丹陽太守吳璟的轄區內。然而,因陶謙與吳璟不和,江南局勢動盪,孫策不得已將母親和家屬遷往曲阿,而自己則投奔袁術,尋求機會。 0
 
袁術見孫策英勇有謀,對他頗為喜愛,經常對人說:「若我有一子如孫郎,便是天大的福氣!」不久後,袁術任命孫策為懷義校尉,並派他率軍征討涇縣。孫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擊潰敵軍,大敗祖郎,首戰告捷,名聲大振。 0
 
袁術見孫策如此勇猛,愈發器重,再次派他進攻廬江太守陸康。孫策率軍連克數城,終於大破陸康,將廬江收入袁術的勢力範圍。此戰不僅鞏固了袁術在江南的地位,也讓孫策的威名遠揚。 0
 
 
袁術端起酒杯,再次敬向孫策,目光炯炯:「孫郎,你可知今日的勝利意味著什麼?江南之地,已開始在我們的掌控之中。你立下如此大功,我又怎能辜負?」 0
 
孫策淡然一笑,微微低頭:「主公高瞻遠矚,策只是略盡綿薄之力,為主公開疆拓土。」 0
 
袁術哈哈大笑,將酒杯重重放在案上:「孫郎謙虛了!你既有此雄心,將來我必委以重任,江山與你共圖,何愁大業不成?」說罷,他轉頭對堂中將士大聲道:「來,為孫郎,再飲一杯!」 0
 
宴席結束後,孫策回到自己的營寨,卸下鎧甲,一人坐在帳內,神情低落。他想起席間袁術對自己的態度,表面看似親厚,但骨子裡透著一股傲慢與居高臨下,讓他倍感屈辱。 0
 
夜深了,月光如水灑落營中,孫策心煩意亂,便起身走到營帳外,信步來到中庭。冷風拂面,星光閃爍,他抬頭望著天空,腦海中浮現出父親孫堅的身影。那是個叱吒風雲的英雄,為大業拼死拼活,卻英年早逝。而如今,自己身為孫堅之子,卻寄人籬下,忍受袁術的冷眼與怠慢。想到這裡,他不禁悲從中來,握緊拳頭,仰天長嘆:「父親啊!您如此英雄,卻留下我孤立無援,至今只能受人擺布,如何能繼承您的志業!」說著,淚水奪眶而出,竟失聲痛哭。 0
 
正在此時,一陣腳步聲傳來。孫策猛地回頭,見一人自營外悠然走來,身影在月光下顯得格外挺拔。那人邊走邊笑,聲音爽朗:「伯符何故如此悲傷?我可是從未見過你這樣模樣啊!」他停在孫策面前,目光中帶著一絲調侃:「尊父在世時,多曾用我。你若有什麼不決之事,為何不問我,反倒在這裡哭泣?」 0
 
孫策驚訝地看著來人,抬手抹去臉上的淚水,仔細端詳一番,隨即眼中一亮:「你是……朱君理!果然是朱君理!」來者正是丹陽故鄣人朱治,字君理,曾為孫堅麾下舊部,如今不知何故來到此地。 0
 
孫策急忙上前,握住朱治的手,激動地說:「君理大哥,怎麼是你?這些年你在何處?可知我常念舊人,卻難尋一人可商大計!」 0
 
朱治哈哈一笑,拍著孫策的肩膀:「別急,咱們有話慢慢說。先告訴我,究竟是什麼事讓你如此悲痛?」 0
 
孫策收起淚水,請朱治坐下,長歎一聲道:「父親去世多年,我無力完成他的志業,如今只能寄人籬下,聽命於袁術,受盡屈辱。若非為了家人安危,我又怎願如此苟且?此乃我心中大恨,夜不能寐!」 0
 
朱治聽罷,神色漸漸嚴肅,沉思片刻後,目光一亮:「伯符,你素來勇猛,有智有謀,怎會甘心久困於人之下?聽我一言,這裡不是你的久留之地。不如向袁公路借兵,假托援救丹陽太守吳璟的名義,實則趁機奪取江東。江東之地一旦在手,你便能自立門戶,再無需仰人鼻息!」 0
 
 
目錄

評論 0

閱讀設定

文字大小
-
18
+
  • Amy
  • Mary
  • John
  • Smith
  • Edw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