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世騎士傳說 399: 第400章
0%
墨書 Inktalez
    br> 0
 
    而郭淮的這個眼神動作瞞住了高興的菲思基,卻沒有躲過杜金的眼睛。  不過杜金並沒有直接說出來,隻是嘴角露出了別人不易察覺的微笑。 0
 
    既然郭淮已經將事情都安排妥當了,那麽接下來的事情就好辦了,郭淮告訴菲思基讓他們再三日之後動攻擊,而攻打時間也從三日之後開始計算。而下一步的事情就需要等攻下龍耀城之後在城內再進行商討。 0
 
    從大帳之中走出來的六個元帥表情各異,北熊帝國由於接到的是第一個攻打龍耀城,所以他的心情非常的好,和副元帥兩個人是有說有笑,並且還用挑釁的暮光看著威利。而威利則顯得十分的沮喪,他旁邊的副元帥也是他的弟弟在不住的勸解的他。表現最為平靜的當屬西獅帝國的杜金,他出來的時候麵無表情誰也不知道他在想些什麽。 0
 
    六位元帥先後回到了各自的軍營內,回到營帳之後劉轟直接跟著杜金來到了元帥帳篷內:“大帥,今天你為何在欽差大人那裏不爭取一下呢?” 0
 
    而杜金則是微微一笑:“我有什麽好爭取的。我們陛下這次雖然沒有說什麽,可是我看的出來陛下根本就不想卷入這場紛爭,所以他隻給了我二十萬的人馬。並且今天在大帳之內你也看出來了北熊和南虎兩個帝國的元帥不和,所以我看我們這次雖然出動了一百五十多萬的大軍可是想要攻下東龍帝國並不容易,更何況郭淮明顯在偏袒南虎帝國。” 0
 
    杜金作為西獅帝國的大將軍,在西獅帝國裏有智將的美譽。此人不但修為高深,而且頭腦極其靈活,所以他很快就明白了郭淮的意思,而且也聽出了郭淮對威利的偏袒。如果一個調解的人員不能做到公證的話,那麽他們這個人的作用必定會大大的縮水。 0
 
    聽到杜金說郭淮偏袒南虎帝國旁邊的劉轟一愣:“元帥,我怎麽沒有聽出來郭淮偏袒南虎帝國呢?我感覺他比較偏袒北熊帝國,要不他也不會讓北熊先攻打龍耀城,隻要北熊帝國在十五日之內攻打下龍耀城,那麽龍耀城不就歸北熊帝國所有了麽?” 0
 
    “你看到的隻是表麵,我想你過些時日就會明白我說的話了。不過你要記住我們這次來東龍帝國的目的隻是站腳助威,並不會有太大的軍事行動。不過有好處的話我們也不妨弄上一些。” 0
 
    在南虎帝國的帥帳之內,威利不住的來回踱步,他始終沒有想明白郭淮為什麽會先安排北熊帝國攻打,而不是讓自己的南虎帝國。難道郭淮之前收到了北熊的禮物麽?想想又不是,他可以感覺的出郭淮對自己是有偏袒的,不過怎麽偏袒他卻沒有搞明白:“威爾,晚上的時候你在營中安排好一切,我晚些會去找欽差大人。” 0
 
    “我知道了,大哥你就放心吧。” 0
 
    而與南虎帝**營內截然不同的是北熊帝國的軍營,此時整個軍營都知道了他們先打頭陣,隻要在十五天的時間裏攻下龍耀城,那麽他們的國家將會為此得到一筆不小的收入。所以整個北熊軍營內到處都能看到士兵和將官的笑臉。 0
 
    當天色漸漸的暗下來之後,威利帶著自己為郭淮準備的禮物偷偷摸摸的來到了郭淮的帳篷外麵:“各位我是南虎帝國的元帥威利,有事想要見郭淮大人。” 0
 
    門口的守衛則是衝著威利一敬禮:“威利元帥請進,我們家大人已經在裏麵恭候多時了。” 0
 
    聽到守衛這麽說威利到是一愣,隨後笑著說道:“多謝。”說完挑開門簾走了進去,此時郭淮正坐在書案的後麵看書呢,看到威利到來之後將手中的書放在了桌子上笑著說道:“威利元帥你終於來了,我可是等了你好久了。” 0
 
    “郭大人你怎麽會知道我今天回來呢?” 0
 
    “今天在大帳之內我從你的眼中就看出了不甘心,而且還有許多的問題想要問我,所以我知道你今天肯定回來找我的。這不讓我猜對了。” 0
 
    “大人真是神機妙算,下官佩服佩服。” 0
 
    “威利元帥有什麽話你隻管問我就是了,郭某定當為你解憂。” 0
 
    “下官謝謝欽差大人。這個是小人的一點心意,希望大人不要嫌棄。”說完威利將一個小盒子送到了郭淮的麵前,郭淮輕輕的將盒子打開,裏麵是一個純金打造的飛龍模型,做工非常的精美。 0
 
    看到這個模型之後郭淮微微一笑:“威利元帥讓你破費了。” 0
 
    “這是下官應該做的,大人你不辭辛苦的來這裏幫我們調和真的是非常的操心,大人放心,等將東龍帝國攻克之後我定當向我主陛下說明大人您的辛勞的。” 0
 
    郭淮點點頭微笑的說道:“下麵我們進入正題吧?” 0
 
    “是大人,郭大人下官隻是不懂為何要讓北熊帝國打頭陣?這樣我們的機會就少了很多啊,萬一他在十五天之內攻下龍耀城的話,那麽我們該怎麽辦?” 0
 
    “威利元帥,這個你隻管放心。東龍帝國和你們南虎一樣存在這個大6已經有千年的時間了,難道你認為東龍帝國連這點實力都沒有麽?我敢打包票的和你說,北熊帝國在十五天之內絕對拿不下龍耀城。” 0
 
    “大人為何如此肯定?” 0
 
    “當北熊帝國的士兵抵達這裏的時候,東龍那邊已經開始行動了,並且他們好像知道會有人來攻打他們一般,早早的就在龍耀城你集結了大量的士兵。保守估計現在的龍耀城內最少也有近四十萬的大軍。如果我讓你們南虎帝國去打,我敢保證你們根本就打不下來。所以我讓北熊帝國先去攻打,由於時間隻有十五天,所以我敢保證北熊的那個菲思基定會動猛烈的攻擊,到時十五天一過他們就必須撤下來,到時我想龍耀城內的士兵最少也會損失六成的士兵,到時你們再以五十五萬的精銳之師來攻打龍耀城內的十幾萬疲憊之軍,你說這個龍耀城最後會屬於誰的呢?” 0
 
    此時威利恍然大悟:“原來是這樣,還是大人您想的周到,下官佩服佩服。” 0
 
    “而且你想過沒有經過十五天的猛烈攻擊北熊的損失會有多少?如果一切都順利的話北熊這十五天的時間裏最少可以損失二三十萬的人馬,到時你們兩家的兵馬數量就相差不多了。這樣一來你在爭奪領土的時候也不會吃人數上的虧了。” 0
 
    “大人你真乃神人也。隻要將東龍帝國攻克,下官定會報答大人的大恩大德。” 0
 
    “你隻需要好好的表現,到時我會在陛下的麵前給你美言的,我想到時你來我們守護者之國當個將軍也不是難事。” 0
 
    “真的麽?如果我真的能去守護者之國,那你大人你就是我的再生父母啊。到時下官做牛做馬也要報答大人的恩情。” 0
 
    “這些都是後話,你隻需要在這裏好好的表現,就當是給陛下的一個見麵禮了。隻要陛下一高興沒有什麽不可能的。” 0
 
    “是,謝謝大人。既然這樣我就不打擾大人的休息了。下官告退,大人你就在這裏聽好消息吧。” 0
 
    “去吧,讓你的士兵養足精神,別到時候軟手軟腳的。” 0
 
    “大人放心,有大人如此的關照我們怎麽可能拿不下龍耀城。下官告退。” 0
 
    威利走出帳篷之後麵帶微笑,心情好到無以複加的地步。來到外麵直接丟給幾個看門的守衛幾個金幣當是他們的辛苦錢,隨後笑著就回到了自己的軍營。他將從郭淮那裏聽到的事情和弟弟威爾一說,威爾也是高興的手舞足蹈。 0
 
    也就是在郭淮的努力之下,一個原本就不是十分牢固的聯盟已經出現了一個巨大的裂痕,隻不過這個裂痕非常的隱密除了將自己置身事外的杜金,其他的人都沒有現罷了。 0
 
    而在他們對麵的龍耀城內,從北熊帝國的軍隊到達的那一天開始全城的士兵和百姓都進入到了戒備的狀態,並且上官極親自下聖旨給龍耀城內的百姓,讓他們能全力的配合守城的士兵,因為一旦龍耀城被攻克那麽東龍帝國很可能就會全線潰敗,隨後所有的人們都會淪為亡國之奴。 0
 
    同一時間上官極對自己下屬的四個王國星雨王國、華日王國、華月王國、華風王國的四個國君出了調兵的聖旨,讓他們將所有的士兵全部集結起來派往龍耀城進行守備。 0
 
    而這個時候四個王國的表現也是各不相同,星雨國的國君孫亮早就得到了劉冠峰的預警,所以他早就集結好了全國的兵馬。上官極的命令一到第一時間就將所有的士兵全部送到了龍耀城。 0
 
    而最為誇張的則是五星國,雖然五星國隻是一個公國,全國的士兵數量也不過隻有十幾萬,可是包銳下令每個城池隻留五百名士兵進行日常的治安巡邏,剩下的所有士兵全部集結由包銳親自帶隊直奔龍耀城。 0
 
    包銳的這個舉動招到了全體文武百官的反對,他們認為這樣傾全國之兵去幫助東龍帝國守城是不明智的,如果在交戰但中國家損失的士兵數量太多的話,那麽國家的防禦能力就會變弱,而且這次出動了全國的兵馬,萬一星羅國和星河國來攻打城池的話,那麽整個國家就會被攻陷。 0
 
    不過包銳並不為所動,他隻知道自己現在雖然已經是一國之君,可是這個國君是劉冠峰給,現在劉冠峰有難哪怕不當這個國君也要盡自己最大的能力幫助自己的主人。而支持包銳的也是大有人在,其中就以銅牛兩兄弟和白金為三人為。他們也很清楚包銳這麽做的後果,不過這次的目的是為了幫劉冠峰,所以他們全力支持。 0
 
    那些文武各官看到白金文和銅牛兩兄弟都支持包銳,也就不在說什麽了,畢竟這三個人可是包銳的左膀右臂,而且也是文武百官之。連他們都支持那麽自己所說的話也不會再起什麽作用的。就這樣包銳帶著銅牛和鐵牛、白金文三人帶著全國的士兵十五萬人浩浩蕩蕩前去支援龍耀城。 0
 
    而就在包銳帶走了全國的士兵之後,星羅國和星河國的國君也接到了消息,他們知道了五星國的動作之後,開始合計如何能在這場混亂當中將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因為星雨國的國王孫亮登基時間不長,並沒有得到這兩個國家的認可,雖然他們依舊臣服於孫亮,不過那全部都是表麵上的。 0
 
    而且這次東龍帝國所受到的威脅並不小,很可能會國破家亡,這樣一來兩個國家的國君就開始考慮自己國家的後路了,所以他們將目光就鎖定在了五星國的三個所屬城市上。 0
 
目錄

評論 0

閱讀設定

文字大小
-
18
+
  • Amy
  • Mary
  • John
  • Smith
  • Edw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