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朝廷還在為要不要殺了賀若弼而爭執時,突厥達頭可汗率軍侵犯邊境,去歲大隋與突厥之戰,雖勝了,東突厥可汗也死在戰中。
但西突厥可汗達頭卻沒死,他見都藍可汗死,立即撤軍回返進軍東突厥,達頭可汗自立為步迦可汗,統和東西突厥,成為北方的共主。
但他還隻是名義上的,突厥部族沒有那麽好駕馭,唯有勝利,不斷的勝利才能建立起威信,並真正成為大可汗。
這也是為何,達頭如此迫不及待犯邊的原因,他也是騎虎難下。
而道理都是共通的,楊廣也需要借勝利來證明自己,於是開始發力,希望得到統兵出征的機會。
李建成也日日往東宮跑,他自然也是希望能夠隨軍北上,觀摩學習。
經過幾天的籌備商討,皇帝下詔,令太子楊廣為行軍大元帥,與越國公楊素出靈武道,漢王楊諒與史萬歲出馬邑道,分兩路迎戰突厥。
另外讓長孫晟招降突厥歸附各部,讓他們充當開戰後的前鋒。
在出征前,楊廣求情讓在獄中的賀若弼能隨軍戴罪立功,皇帝遇到大事後頭腦清醒了些,便答應了。
李建成領著自己的百餘名家將,一起充入太子的護衛隊之中,兵情如火,稍做整備後便誓師出征。
大軍早在得到消息的時候便出發了,而且突厥是朝廷的心腹之患,沿途邊塞關隘也有充足的兵力,他們隻需要率親衛輕騎趕上便可。
統帥大軍不是個輕鬆的事情,難處絕不是僅僅在戰鬥時,一望看不到頭的人山人海,吃喝拉撒睡,沒有不用管的。
但好在隋朝立國至今,並不缺少戰事,上下將校們都極有經驗,楊廣楊素隻需要簡單吩咐,下麵就能安置的極有條理。
這就是一個國家的底蘊,體現在極為優秀熟練的中層管理者和基層幹部上,有這樣的底蘊,隻要配備一個合格的將帥,那麽勝利也並非多難的事情。
李建成除了行軍的時候護衛主帥外,其餘時候就是騎著馬亂逛,埋鍋造飯挖營壘、井灶、圊溷、藩籬、障塞,沒有他不去看的,還不時主動問詢相關將校,不問明白絕不罷休。
楊廣沒有親手教導李建成的興致,但也並沒有約束他,任由他騎著馬四處觀看學習,楊素楊玄感等也隻是冷眼旁觀。
將門子弟,本就都這樣的長成的,領兵打仗這回事兒,沒那麽多手把手教的道理,也不是多看幾卷兵書就能會的,就是跟著看,看著學,會便是會,不會便是不會。
讓部隊達到,其疾如風,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動如山,難知如陰,動如雷震的辦法先賢早就寫在兵書上告訴你了,這也沒練成就沒辦法了。
……………
李建成如海綿一般吸取著經驗,有太多他不太懂的東西,但好在以他的身份,想要學,不怕別人不教,何況他還很大方。
行軍半個月了,李建成的臉也黑了許多,他在一處已經埋鍋造飯的營地前下馬,先找校尉傳達了明日行軍多少,在何處紮營的軍令。
他身上隻穿著保暖的衣袍,其餘將校也是一樣,盔甲這種沉重不便的東西,隻有開戰前才會穿上,弓也是一樣,臨到開戰才會安上弓弦。
弓弦一直繃著,很快就會失去彈性,因而平日必須鬆著。
行軍的時候,糧食、帳篷、鍋碗瓢盆,盔甲還有各自的箭矢都要靠車推拉,這車可是重中之重,丟了人都不能丟車。
不僅是有裝載的物資的作用,遇到騎兵突襲,將車首尾連起來,架上長矛短槍,立即便成一道堅固的防禦屏障。
李建成對著上前行禮的參軍甩出懷裏的肉幹,嘻嘻哈哈的聊起話來,這些日子大家都已經習慣了這位李家貴子,雖然話是多了點,有點招人煩,但人家不白問啊。
李建成發現,軍中將士敬畏楊素,但並不敬愛他,反而都是很懷念齊國公高熲。
用一壺美酒,李建成才知道原因,原來楊素用兵甚為苛刻,甚至有軍前斬將校,以此震懾士兵的習慣,少不下十數,而他自己流血盈前,言笑自若。
而當震懾士兵之後,必會組織一二百名精銳,先令此一二百人赴敵,陷陳則已,如不能陷而還者,無問多少,悉斬之!
又令二三百人複進,還如向法,將士股栗,有必死之心,由是戰無不勝。
當然,楊素用兵多年,手中除了嚴罰外,自有信賞,否則如此暴戾,何以統兵屢戰屢勝。
隻要有微小戰功者,必能為朝廷所記功獎賞,若有朝廷不認的情況,他寧肯自己補上,絕不會讓功者無賞的情況發生。
而戰後身有殘缺的將士,他也會妥善安置到清閑的衙門當中,得到了不少將士的感激,畢竟將軍統帥,也有不少貪墨士卒功賞撫恤的,相比之下為越國公賣命起碼還能得到該有的回報。
………
靈武,古北地城也,州治創自西漢,曆代沿革無常肆,自秦將河套納入版圖到西夏李繼遷攻占靈州城,可謂是得靈州者得河套。
大軍在靈武匯合整軍,而長孫晟也率領著突厥部隊趕來,李建成為他們整理地形圖並記錄文書,以便傳達軍令。
在這種事上,是沒有他這個雛鳥說話的資格,尤其是楊素和賀若弼都看他不太順眼的情況下,若不想被罵的狗血淋頭,就要閉嘴。
楊素看不慣他尚可理解,至於什麽時候得罪賀若弼了,李建成也不知道,可能就是純粹看不慣吧,沒什麽道理可言。
交流過情況後,長孫晟說出了自己的計劃:“末將熟知此處的每一條山川河流,達頭駐軍的位置上遊守衛,其部頭人乃臣之內應,或可投毒試之,成則可順勢破之,不成則以。”
楊廣自然沒有不答應的道理,等長孫晟走後,又屏退了一些將領,他看著漢王那邊送來的文書道:“絕不可讓漢王之功在孤之上。”
楊素朗聲道:“漢王素不通軍事,所憑不過史萬歲一人,史萬歲雖有勇力,但不過一員悍將,非大將之材,請殿下放心。”
…………
評論 0 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