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成麵色逐漸嚴肅起來:“還是你想入宮伺機行刺陛下!”
這人圖富貴不足為奇,可為圖富貴不惜淨身就奇怪了,王義這人口舌厲害,連楊廣都能哄的舒服,憑這本事混跡天下都不缺吃飯的地方。
實在還沒到那種行至絕路不惜自殘的境地。
王義誠懇道:“小人雖自幼孤苦,但隻是自己福薄,與人並無仇怨,更莫提與陛下有何淵源,實在是漂泊無定,想著不如一步登天,博個真富貴。”
“小人有今日,虧得郎君,因而絕不敢有絲毫欺瞞,便將隱疾告知。”
“小人身材矮小,那活兒也是一樣,雖也有過幾個紅顏知己,但也未成人事,難延綿子嗣,思來留之也無甚用處,不如舍棄罷了。”
“何況人生天地間,既遭逢知遇之君,死亦不惜,怎敢複以妻子為怨?”
說罷幹脆利落的將解開衣袍,李建成木著臉擺手:“好,我便成全你,穿上吧。”
“郎君大恩大德沒齒難忘。”
李建成朋友多,因而什麽事都可找人辦,幾天後京裏殿內局專門行此事宦官派遣徒弟追上來,帶著一包麻藥,酒調了吃便不知痛。
還有一包是止血收口的靈藥,都是珍珠琥珀,各樣奇寶在內,擦上便能結蓋,這也是看李建成的麵子才有的,否則尋常人淨身可沒有這靈藥,都是聽天由命。
王義是個痛快的,那揮刀的更痛快,於是幾天後麵色慘白的王義跪倒在皇帝麵前笑道:“小人願隨侍陛下出入禁闥,今已忍死淨身,望聖恩憐念。”
楊廣便命左右宦官相看,見果然如此,動容道:“如此忠義,實所罕見。”
於是晉封其為內常侍,再進一步便是宦官的頂點,從四品的內侍了,一時間風光無兩,便是隨行的官員貴戚都爭相討好。
倒也不枉他舍棄了命根子,一步登天也就是如此了。
…………
經過一個月的行程,禦駕終於到了揚州,所謂富貴不歸故鄉,如衣繡夜行,誰知之者!
皇帝雖然不是生在這裏,但最好的年華卻是都在此處度過,因而這裏才是他心靈的故鄉。
皇帝當即下令:“江淮以南的犯人,都免除羈押之苦,釋放回家,揚州城五年之內都不用上交稅賦,揚州總管府轄區內的老百姓也有三年不用繳納賦稅。“
恩典下及百姓,自然惹得萬民稱頌,自發到禦駕前叩首,隊伍延綿十多裏,一望不見頭,讓皇帝極為欣喜自得,以為民心所向。
李建成的差事也算結束了,在蕭家的帶領介紹下,與琅琊王氏陳郡謝氏吳郡顧氏、陸氏、張氏、虞氏、吳興姚氏結交往來。
江南尚文,李建成自然大受歡迎,但他卻不太敢作詩了,誰讓陛下這幾天詩興正濃,若是壓過他了,可就是大事了。
一日李建成奉命去接天台山僧人智璪請入江都行宮,皇帝親自下殿迎接,甚至口稱弟子,很是敬重。
見麵交談幾句皇帝便請僧人坐下:“弟子昔日請智者大師為我授戒,未曾侍奉多時,大師便要回寺,等再請,未料大師竟圓寂於途,弟子一直深感愧疚。”
智璪勸慰道:“大師臨行前便知此行一去難回,但還是甘願前往,並非是陛下的錯處,實在是命數已盡。”
楊廣從懷中掏出一封信:“大師登往極樂前留與弟子的書信無一日離身,還請帶回去供奉於佛前。”
智璪接過一看“我自知已不久於人世,而逢大王召請,但為表我心,我不顧重病而來,到此,我命將休,心意已到,我就不再走了。”
智璪收起信雙掌合十道:“大師畢生以內證三諦圓融之妙止觀,外弘菩薩戒藏、說法、修懺、放生、普勸念佛、施鬼神食為誌,如今看來,果有證悟。”
一起讚頌了智者大師後,楊廣問道:“我為眾僧所立寺廟可曾建成了?”
“就在陛下即位之日便成矣,不敢因小事而擾陛下,就一直等陛下閑暇來此再請定名。”
“哦,不知智者大師昔日可有留下新寺之名?”
“稟陛下,陳世有定光禪師,德行難測,遷神已後,智者大師夢見其靈雲:‘今欲造寺,未是其時,若三國為一家,有大力勢人當為禪師起寺,寺若成國即清,必呼為國清寺。”
楊廣欣喜道:“今我大隋一統三國,而若論勢,莫過於朕,寺立國清,好啊!”
於是馬上親筆題寫“國清寺”三個大字,賜給智璪讓其帶回去。
等其退下,楊廣臉上的憧憬和笑容便消失了,施恩於民,拉攏宗教,隻差最後一步,江南便穩如泰山了。
第二天皇帝下詔,納陳煬帝的第六個女兒陳婤為貴人,當年平陳時被流放到各地的陳朝皇室子弟盡還京師,隨才敘用。
一時間整個南方州縣,到處都是對皇帝的歌功頌德之聲,江南文士舉行詩會,必先做頌帝詩。
原先還有些暗流湧動的州縣,立刻就海晏河清了,無數的祥瑞爭先湧現,被送到江都貢皇帝觀賞。
李建成也是從楊廣身上學到了不少,誰都以為皇帝隻是為了玩樂,現在看來主要目的分明是為了穩定江南。
當然了,目的達成後,皇帝也就徹底放鬆下來開始享樂了,也是獎勵自己做成了好大一樁事,但群臣都沒什麽意見。
於是皇帝安心留在江都過年,不時設下大宴做詩文觀歌舞,李建成每次做詩,都會遜色於皇帝,絕不敢獨領風騷。
如此倒是讓皇帝頗為滿意,加上還有蕭皇後和網義幫忙說話,李淵的職位總算是回來了,就如同被貶時沒什麽理由,回來時也就是一句任職忠勤。
紅紅火火的過了年,可謂是普天同慶,皇太子也特意從長安趕過來拜賀,希望能與父皇母後一起過年節,隻是被皇帝以監國任重,不得長久離開又趕回去了。
過了年後,皇帝覺得自己的輿服、儀衛太過簡陋了,這怎麽能彰顯天子的威儀,便趕緊下令吏部尚書牛弘等議定輿服、儀衛製度。
……………
評論 0 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