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地方
自長安到涿郡還是挺遠的,尤其一路上李建成逢州遇縣,幾乎都會被故友舊交攔停宴請,若不是有赴任期限,恐怕等兩三年後楊廣都到涿郡,李建成還在趕去的路上。
剛開始攔路設宴的還不太多,消息傳開後愈演愈烈,就連不認識的地方士族也要特意在官道上等他,贈酒送禮,隻求能見上一麵。
大有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的感覺。
明明出長安時就幾十輛馬車,等到涿郡邊上的時候都足有二百多輛了,上麵衣食住行所需的一切都有,光是禦寒的皮毛毯子就足足裝了七八車。
見自家郎君如此,隨行的家將仆從都與有榮焉,各個挺胸抬頭氣宇軒昂,換身衣服放出去,恐怕都會以為是士族子弟。
李孝恭打馬回來道:“兄長,涿郡上下官吏都在前麵等著了。”
李建成點頭對一旁的李謹道:“約束好下麵的仆役,尤其是那些剛來的,重要物件別讓他們經手。”
“是,仆這就去安排。”
送物件的有,送奴役的自然也有,因蕭嬋嫣隨行,那些人還不敢送美女,免得得罪了皇後娘娘的親侄女,隻是意思意思的送了幾十個品貌端正守禮規矩的侍女,其餘的都是有些手藝在身的男仆。
有擅長烹飪,有擅長釀酒煮茶的,還有擅長訓犬熬鷹的,總之都不是普通的
李謹是唐國公府大官事的兒子,他們家四代忠仆了,因而被賜李姓。
而在四五裏地外,涿郡的官員在涿郡郡丞的帶領下正等候新任太守到來,後麵還有不少當地的豪紳世家的代表。
下吏則是指揮仆役們宰羊殺雞煮茶燒酒,並布置屏風坐榻,太守會不會在此停步吃用是一回事,他們不提前布置好就是另一回事了。
“我們的新任太守,這一路可真是聲勢浩大。”
“武川李氏的貴子,陛下潛邸時的心腹重臣,也不知是怎麽想的,竟然屈尊降貴到我們這小地方任職。”
“你們收到竇公的書信了嗎?”
“我收到了,家族親長也是千叮嚀萬囑咐,一定要恭順相待,絕不能自作聰明,若惹得太守不滿,便要開祠堂逐出家族。”
“我也收到了書信,但不是竇公的,是我一個叔父,說他與太守是知己摯交,讓我當以對待親長的態度來對待太守。”
交流完後眾人心中便有數了,這不是尋常的流水太守,這是活祖宗來了。
沒一會兒浩浩蕩蕩的車駕就映入眼簾,眾人的目光主要是落在護衛家將身上,隻是幾眼他們的腰便更彎了幾分,臉上的笑容也越加謙卑。
李建成與李靖打馬上前,郡丞黃聹領著眾人迎上前行禮:“下官等恭盼太守及都尉久矣。”
李建成下馬笑著與他們見禮:“路上耽擱了幾天,勞諸君久候了。”
眾人連道不敢,然後便是挨個上前報官職名姓,李建成對他們也有了個大概的印象,然後就是接見地方士紳鄉老們,對他們李建成更是客氣。
也沒白費他們的布置,就在露天野地,與眾人談笑飲酒,李建成拉著李靖和幾位年紀大的世家族長坐上了坐榻,其餘人就隻能墊點東西就地坐下了。
吩咐家仆從車駕上搬下幾壇美酒對著眾人笑道:“臨行前陛下特意賞賜了兩車禦酒,建成本打算赴任後與諸公共醉一場,隻是沿途知己摯交設宴,不得不拿出來分享。
<div class="contentadv">
如今就隻剩下早先藏下的幾壇了,還望諸公莫要嫌少。”
範陽盧氏的一位老者捋須笑道:“郎君太客氣了,我等今日還能有幸品嚐禦酒,已經是托福太多,怎敢嫌少。”
他開口後眾人才依次表態,名義上僅次於李建成這個太守的郡丞隻是排在中間說話,顯然這就是涿郡真正的地位排行。
範陽盧氏在秦始皇時,便有大名鼎鼎的五經博士盧熬,天文博士盧生,繼之西漢時有燕王盧綰,東漢時有被尊稱士之楷模,國之楨韓之海內儒宗盧植,人物輩出,世代冠冕。
當然,以前再怎麽顯赫的家族,在大隋隻要沒融入關隴當中,都要被狠狠打壓,盧氏與其他那些世家大族一樣,子弟多是耕讀少有出仕。
但就算是這樣,李建成這個關隴貴子當地太守來了,盧氏族長也絲毫沒有過來相迎的意思,隻是派了一個年長些的過來意思意思。
而且還隻是個從未出仕,空有輩分的,世家倨傲顯露無疑。
李建成心中不喜,但麵上沒有絲毫表露,反而還與那人交談甚歡。
另外還有祖氏、劉氏、竇氏、崔氏,趙氏,往上數幾百年都是顯貴名流,但還比盧氏規矩些,來的不是族長也是主脈嫡長。
切下一塊烤的焦香四溢的肋條,讓人送到蕭嬋嫣那邊,她這一路也是辛苦。
酒足飯飽後眾人在林間散步,等待仆從們收拾好便拔營往薊縣而去,也就是涿郡的治所。
其實相比涿郡,李建成還是更喜歡幽州這個稱呼,可惜現在還輪不到他做主。
薊縣遠比不得長安洛陽,但放眼天下來看,還算是一座大城,城牆高守衛也精悍,但城內就比較髒亂了。
但也是難免的,李建成並不挑剔這個,隻是看著遠處衣衫襤褸的百姓們有些皺眉,若連薊縣都是這樣,那其餘幾縣情況隻會更不好。
見李建成皺眉,郡丞開始訴苦,原先還是比較可以的,但自從開始征發徭役後,幾縣的青壯都被調走挖河渠,沒有青壯可以耕田,上下自然就都吃不好穿不暖。
幾大家族的代表也是暗示,是否可以與朝廷商量商量,既然不是今年就要征討高句麗,便放緩一些進度,讓青壯回來先耕種養家。
李建成搖搖頭道:“不瞞諸公,陛下特意吩咐過了,屬於我們涿郡部分的河渠一定要按時挖好。”
“哎。”
到底都是本地的世家,於公於私都不願見到如此情況,庶民百姓都活不下去了,他們又怎麽能討得了好。
……………
(本章完)</div class="contentadv">
評論 0 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