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崛起
隋軍的悍勇超過了高句麗君臣的預期,但他們背後就是國都,因而也十分頑強的抵抗,最終在高麗王的指揮下,付出些代價後,勉強退回了平壤。
而隋軍這邊士氣正旺,但主將來護兒和副將周法尚產生了分歧,來護兒覺得高句麗不堪一擊,其主親率大軍都是如此,更別提首戰先敗,必然是人心浮動。
正應該趁此時機破其國都擒其王,不說他們自己能立多大功勳,隻談不用陛下百萬大軍在此征戰,能節省多少糧草,免去多少民夫的徭役之苦。
而周法尚則是勸道:“大軍未至,我們孤軍深入,若是折損了兵力,便是辜負了陛下的信重,還是按照原來的計劃辦吧。”
但來護兒心意堅決,他的官職已經不低了,所得到尊榮更是足慰平生,因而這般堅決,並非為了名利,而是為了皇帝。
他在仁壽元年時曾卸甲為一方刺史,因而知曉民生國事,皇帝這次征討高句麗,糜費糧草青壯,確實是動搖了江山社稷。
隻有盡快的大勝而歸,才能緩解局勢,他也要憑借這首功,來勸諫陛下暫緩步伐與民休養生息,如此以報答皇恩。
副將自然攔不住主將,但來護兒也沒太勉強周法尚,隻是挑選精兵四萬,直趨平壤城下。
而在平壤城中,高麗王麵色沉重,來不及為誰哀悼,因為這是亡國大難,渡不過去大家都一樣。
高麗宗室大臣道:“都城堅固糧草儲存不缺,不若據守,隋國傾百萬大軍遠道而來,隻要能守到雨季,他們的糧草便供給不上,自然會退去。”
“是啊,陛下,我們已經提前堅壁清野,他們在我國搶不到糧食,隻要能拖住,我們也可以讓那些附庸部族前去侵擾他們的糧道,若是順利,便可將他們拖死在此,再也不敢興兵耀武揚威!”
國中大將乙支文德則是勸道:“若不能一勝,如何穩住人心,何圖將來?陛下,那水師雖悍勇卻是遠道疲兵,若是直接來攻便是立功心切,正是最弱的時候!”
“便是最弱的時候,我們以逸待勞巧也沒有勝啊。”
“正麵交鋒不行,便施以計謀,若陛下信重,舍末將都城所有金銀,臣便誓與陛下取得一勝!”
高麗王還沒說話,其餘大臣就忍不住了,紛紛怒斥乙支文德這種時候竟然還要貪圖金銀,對這樣的無君無父之賊,應當立即問斬以正民心。
但高麗王看著神態並沒有絲毫動搖的乙支文德道:“好,孤便將王室及國庫內的所有金銀財物都交予你,望卿莫要讓孤失望。”
乙支文德領命而去,而眾臣還在繼續勸說,高麗王屏退諸臣隻留下自己的弟弟高建武:“你說孤的決定錯了嗎?”
“王兄沒有錯,國若破,堆積的金銀不如廢鐵鬥糧,若現在能換取勝利,再多也該舍的。”
高麗王到現在都沒有兒子,隻有兩個異母弟弟,現在隻剩下一個了,更是沒有什麽需要遮掩的。
“若真敗了,你便提著我的首級去向大隋皇帝請降,保住社稷傳承宗廟。”
“諾!”
…………
李建成正在想方設法的將李氏子弟調回來,這些年從軍的族人大多已經混到校尉副將的位置,主要是他也沒有給他們太多資源。
<div class="contentadv">
在出征前,皇帝嚴令任何人挪掉兵將,所有精銳必須都隨著他去征討不臣,而且大多數人也都認為是混個軍功,並沒有特意去將族中子弟調走。
他當時也不好動手,可現在不同了,既然都已經出征了,是充當前軍還是後軍,是負責任衝鋒陷陣還是負責往來運糧。
這就是他想辦法可以調動的了,眾將也會給個麵子。
就在這時,李孝恭突然進來稟報:“始畢可汗派親信秘密前來,兄長是否要見?”
李建成思索了片刻還是決定見一見,那使者卻是個漢人,行禮見過後從懷中取出密信遞上。
打開一看,阿史那咄吉先是問候了幾句,然後便是問詢,皇帝是否在算計他,為何突然下旨要冊封他的弟弟,後麵還有什麽計劃?
李建成撚著信陷入沉思,我應該沒有投靠他吧?隻不過上次提醒了他一次而已,怎麽就這麽不見外了。
揮筆蘸墨在信紙背後寫上兩字,不知!
然後示意李孝恭將信交給那使者,並送他出去。
但那使者竟直接取出信看了起來,李孝恭的右手慢慢搭在了腰間劍柄之上,李建成擺擺手,這裏是他的太守府。
而在一側也走進來一個身披玄甲的壯漢站到了李建成身後,其人背後負鐵脊弓手握特製的黑羽長箭,乃是李建成的貼身護衛。
名為張忽峍,臂力過人,彎弓百五十斤,左右馳射而無空發,天下罕見。
那使者掃過信後,等護衛走到李建成身後才又從懷裏掏出一封信,李孝恭接過送到送上去。
這封信的內容就正常多了,先禮後兵威逼利誘的,李建成看完後指了指那信使手中的信:“還是那兩個字,去回稟伱們可汗吧。”
那使者也知道既然可汗都沒勸動這位大隋貴戚,那麽他說的話也就更沒份量了,隻能一臉頹喪的轉身離去。
等那人走後,李孝恭道:“投靠突厥的漢人越來越多了。”
“一個青壯活在大隋就是等死,不是死於徭役便是死於征戰,跑到草原上起碼還條活路,有手藝在身的,更是會被分發牧場還有牛羊,能跑誰不跑?”
“兄長,我有些擔憂,如此下去此消彼長,突厥南下該當如何?”
“水來土掩兵至將迎,還能有什麽辦法呢。”李建成道:“這點陛下看見了,朝廷的重臣也察覺到了,也在實施些手段,可皇帝還是執意先平定高句麗。”
張忽峍突然開口道:“這是為什麽?高句麗雖然不願臣服,可畢竟離著中原很遠,彈丸小國而已,而突厥人可是隨時都會南下進犯,皇帝不會比我這個粗人還笨吧。”
……………
(本章完)</div class="contentadv">
評論 0 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