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領兵
但洛陽也不能不馳援,拖得越久就是外麵攻不進去,裏麵也很可能自己打開,樊子蓋威望不夠,隻能穩得住一時。
皇帝召集群臣問策,首先他們這邊一時間隻能湊出四五萬大軍的出征的糧草,這還是沿途郡縣必須要供給糧食的情況下。
連續十年無停歇的征發徭役,修東都修行宮挖河堤開馳道鑄長城,又連續兩年率領百萬大軍遠征,人吃馬嚼的幾乎耗費掉了大隋各郡縣積攢下的所有存糧。
而尚有大量糧草的黎陽大倉和洛陽周邊的幾座大糧倉,也在楊玄感的控製之下,
“陛下,當務之急,是遣散一些原籍在附近郡縣的將士民夫,讓他們自歸其家耕種糊口,能免去不少負擔。”
“準。”
“陛下我們這邊現有的糧草足夠五萬人馬馳援,臣建議派出驍果軍精銳。”
楊廣點頭,然後目光看向將領們,要忠誠可信且不能與楊玄感有交情的,宇文述能算一個,來護兒本來也合適,但他的兒子降了楊玄感,這就不能用了。
宇文述的忠誠他信,但能否敵得過楊玄感,皇帝很不放心,思來想去又點了左候衛將軍屈突通為副將。
“陛下長安糧草充沛,應當責令其再次發兵馳援。”
“卿等以為該命何人為主將?”
一時間所有人都在皺眉苦思,本來長安就是關隴貴戚的大本營,衛文升還特意將與楊玄感沒什麽牽扯的領著出征了,現在剩下的誰都不好說。
萬一反了,舉薦者也免不了受掛落,因而都不說話了,讓皇帝自己想。
楊廣沉思良久,李建成的名字不斷閃過,這是自己的提拔栽培的心腹,而且根據孫兒的來信,李家父子都很規矩,記得李建成還特意提醒過他楊玄感似有異動。
當然,最關鍵的是其父李淵現在就在衛文升麾下。
“李建成如何?”
眾人麵麵相覷,有人想說不妥,但否了一個必然要舉薦另一個,還能用誰呢?
而且這樣說了,必然要得罪李建成,楊玄感之後,關隴貴戚的代表,不是落到宇文家便是李家,但宇文述都已經多少歲了,李建成又才多少歲?
“陛下聖明,正逢國難,陛下奪情委任之,料想其必定盡心竭力。”
見無人直接反對,李建成的姻親故舊反而出言說了些不痛不癢的反對之言,太順也絕不是好事,反而會動搖皇帝的決斷。
果然,楊廣一聽都是些無足掛齒的小事,便覺得自己如此用人果然是沒錯的。
便立刻命人趕往長安傳旨,並督促宇文述等人趕緊出征。
……………
一如既往的聽過洛陽那邊的消息後,在代王的主持下,眾人又開始了一天的表演,先是痛罵楊玄感,然後就是展望平叛後的未來。
總之就是商量不出一件正事來,直到皇帝的旨意傳來,代王接旨看過,然後命舅舅宣旨。
“李建成接旨!”
<div class="contentadv">
一身粗布衣袍站在中間的李建成站出來對著聖旨行禮,刑部侍郎韋義傑宣旨道:“國事艱難,軍情如火,馳援洛陽不可緩怠,卿本忠孝朕本欲全之,然……今丁憂半載,已彰汝孝,朕奪情之,官複原職,即刻領兵出征,欽此!”
李建成領著後淚流滿麵沒有起身,一眾朝臣紛紛勸慰,好半天後才起身歎息:“忠孝兩難全,今日唯奉旨意舍孝而全忠矣。”
“郎君大義,老夫人在天有靈,必定欣慰之。”
代王遣散了無關緊要的官吏們,留下真正掌握各處緊要職位的官員,李建成也不再黯然神傷,直言道:“楊逆如今已經十萬眾,非同小可,不知長安還有多少兵馬?”
兵部侍郎道:“李太守,長安也不容有失啊,最多隻有兩萬兵馬可供你率領出征。”
雖然有皇帝的旨意,但既然沒有說明兵馬數目,那就是讓他們自己酌情商量的意思,手裏頭握著兵權的,自然不願將兵馬交給李建成。
不用李建成說話,當即就有竇氏的官員道:長安少說還有十餘萬精銳,兩萬人你也說得出口。”
獨孤氏的民部尚書也道:“汝欲要抗旨不遵?”命李太守提調精銳馳援洛陽可是陛下的旨意,你怎敢如此陰奉陽違。
那兵部侍郎擺手道:“我豈敢如此,隻是衛尚書臨行前也特意囑咐過,無論他此行成敗,長安的兵馬都不能在大規模的抽掉了。”
“哼,衛文升徒廢兵馬,一戰即潰,其言何足信之,等平定楊逆後,我等還要上奏彈劾他。”
聽了一會兒,代王楊侑覺得不妥,這兵馬也太少了,衛文升領著七萬精銳不過半月便被打的隻剩下萬餘人了,隻給李建成兩萬人有什麽用。
李建成沒有理會他們,對著代王道:“殿下,臣此行不求克賊討逆,隻為抵禦拖延之,等待各郡縣府兵或者陛下湊足糧草率大軍南下合圍。
因而兵馬絕不能少,但守衛長安同樣是重中之重,因而精兵悍卒臣隻要三萬就足矣,但那十萬修築城牆的青壯之中,臣想從中抽調些,另外還請殿下準許臣在長安募兵。”
“三萬精兵,兵部可以給李太守湊出來,另外臣覺得李太守所言極是,此刻楊逆氣勢正盛,並不應如衛尚書那般急於求成,穩妥拒守緩緩殲之,方是正途,臣附議李太守所言。”
其實他們的底線是四萬,但李建成既然隻要三萬,那他們自然也要投桃報李。
代王楊侑顯然處理不了這麽大的事情,目光下意識的落在了最信任的舅舅身上,李建成也順勢用目光看向了韋義傑。
韋義傑默默權衡利弊,不僅是為了大隋和外甥,更多的還是為了自己家族。
天下越發混亂,這是誰都看得出來的事情,陛下既然已經回到了涿郡,也就是此行征討高句麗又沒成功,陛下失敗兩次了。
“臣也附議李太守所言。”
“那就如此吧。”
李建成鄭重的行禮:“謝過殿下,臣此行必為我大隋討伐叛逆克定不臣!”
……………
(本章完)</div class="contentadv">
評論 0 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