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兵權
衛文升見李建成如此,麵色便有些難看,但還是勸道:“賊逆凶悍,建成你這路兵馬,多為民夫,雖有甲胄但絕不是賊逆的對手,我們合軍十萬,在做商量。”
李建成目光落到衛文升身上:“陛下欽命我為主將,並未下旨合兵。”
衛文升在長安是說一不二的京兆內史刑部尚書長安留守,但出了長安,也就沒什麽可以在李建成麵前倨傲的份了。
衛文升也知道李建成現在並非他的麾下,也知道在長安時的強硬態度,得罪了唐國公父子,但為了大隋的社稷,此刻也顧不得自己的顏麵了。
他領著眾人進入營帳後拉著李建成坐下語重心長道:“建成,你是少年英才,未來的國之柱石,這是天下人都知道的事情,可你現在畢竟少經戰事,而楊玄感又非同小可。
如今長安再也不能派出兵馬了,陛下的驍果軍趕來還需時日,來護兒的水師雖然精悍,但沒了來護兒親自統帥,多半也不是楊玄感的對手。
伱我兵合一處,十萬兵馬,脅以楊玄感後軍,使其不敢大舉進攻洛陽,等到宇文述領兵至,再行決戰。”
衛文升的話再好聽,實質上也是想要拿走他手裏的兵權,用自己所謂好的方式去顧全大局。
李健成的目光掃過營帳內的眾人,發現一個有趣的事情,自己父親李淵坐下後連頭都沒有抬起過,但坐在他身後和身側的人,遠遠要多於對麵的。
“此舉不妥,非是我貪戀兵權,實在是衛尚書已經將七萬大軍敗至如此,我怎可輕易將兵權渡交。”
衛文升沒有生氣,隻是解釋道:“洛陽中不少亂臣賊子辜負皇恩,投降從賊,我若不與楊玄感大戰解圍,城中必有大亂,建成…”
李建成擺擺手:“此話,尚書留與陛下說吧。”
衛文升依舊不氣,以為李建成隻是少年意氣,想要自己掌兵平叛,於是道:“那麽合兵之後依舊有你為主,我願從旁輔之。
我已年過七旬,時日無多,早就不已功名為念,隻盼天下太平,社稷延綿。”
李建成依舊搖頭,用手指了指外麵:“合兵隻會弄的人心慌慌,尚書的這些殘兵,隻堪守城了。”
衛文升臉上的和藹收起,已經滿是褶皺的老臉黑沉,李建成神色沒有絲毫變化,甚至用輕蔑的眼神看著他。
衛文升很想下令擒拿孤身而至的李建成,逼他交出兵權,然後再去信向陛下解釋。
但看了看下方安然不動的李淵,心中不由的後悔,不應該將他帶來,得罪了李建成不說,這人不聲不響的竟然籠絡了眾多將領為他馬首是瞻。
世人都傳言唐國公府是犬父生虎子,連他也下意識的覺得李建成威脅更大,因而將其困在長安看管,選擇帶李淵出征。
“那麽老夫便不再多言了,但醜話說在前頭,我以奏陳陛下,要求主掌長安援軍兵權,等到聖旨下來,還望李郎君莫要因意氣誤國誤民。”
李建成笑道:“好叫尚書得知,我亦已經上書陛下,彈劾你結黨營私打壓忠貞,段段時日就將七萬精兵耗盡,而賊逆卻壯大至十萬。”
“老夫問心無愧,陛下聖明,必能明察秋毫。”
“那麽我就不打擾了。”
衛文升卻是突然對李淵道:“唐國公,貴府郎君年少,並不願遵老者之言,便請國公前往規勸吧。”
李淵終於抬頭道:“不妥,我兒自小便有主張,這些年在京在外於國於家都頗有建樹,先帝和陛下更是常有恩賞,今日正是他奉旨報效君父之日,豈能自謂老道而阻礙。”
<div class="contentadv">
李淵對李建成道:“吾兒自去,為父在此盼兒克敵平亂護國安民。”
“謹遵父親教誨,兒必銘記於心。”
衛文升心中歎了一口氣,水潑不濕針插不進,如能奈何?
李建成臨走前對著營內出來相送的將領們道:“一將無謀累死千軍,一帥無謀挫傷萬師,諸公以為然否?”
既然徹底撕破了臉,也就沒必要留情了,眾人相視一眼皆道:“郎君所言極是,我等必聯名上奏!”
營帳內坐著沒出去相送的隻有衛文升和李淵了,聽著外麵傳來的聲音,李淵的麵色都沒有什麽變化,甚至還頗為憨厚的向衛文升笑了笑。
“稚子無狀,尚書見諒。”
衛文升搖搖頭:“我並不擔心此事,隻是擔憂大局。”
李淵點頭:“尚書忠君體國,陛下自會鑒之。”
大家其實都清楚,別管衛文升敗的多慘,光憑他挖了楊素焚燒這件事,就是狠狠為皇帝出了口心頭惡氣,其餘什麽過錯都不值一提了。
何況衛文升也確實是為了解圍安穩洛陽民心,才數度不計傷亡的與楊玄感正麵交戰,若沒有他,洛陽城中或許都已經出現變故了。
但也隻是代表這次的事,皇帝可以原諒,衛文升得罪了這麽多關隴貴戚,又有李家牽頭,就以皇帝素來的薄涼,又能照拂他多久呢,想來多半是難得善終了。
…………
楊玄感和李密相對而坐,楊積善奉上茶水後坐到了外側:“長安又派出了援兵,主將是李建成,能不能拉攏過來。
我們三個與他都是多年的好友,可否給予重諾,隻要有他在,洛陽城說不定也可得之了。”
李密搖搖頭:“難。”
自然是難的,他願意跟隨楊玄感造反是因為家族勢衰,年過三旬卻還是無權無勢,而且就看皇帝的態度,這爵位恐怕也要貶下去了。
而李建成功成名就,唐國公府聲威複起,雖然偶爾受到皇帝的猜忌,但隻要到了那個程度,誰也沒不了被猜忌,皇權向來如此多疑。
楊積善道:“難也不能不試試啊,這樣,我親自去一趟,李建成值得我們冒險。”
楊玄感突然道:“我現在想來,李建成貌似早就料到今日之局,上次在洛陽碰麵時,他便明裏暗裏引誘我往造反之事上去想。”
“那不是更好,誰也受不了楊廣那個獨夫,他若有心,我們給權封王都可以,楊李聯手,莫說洛陽,長安說不定都可唾手而得。”
…………
(本章完)</div class="contentadv">
評論 0 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