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大封群臣
“陛下萬年,大唐萬年!”
天子腳下,長安百姓,總是第一個知曉時世的,他們興奮於入主長安坐擁天下的,是他們所熟悉的貴人。
更興奮於新帝的年號,太平,這是天下人都苦盼了許久的,在沒有比太平更好的了。
陛下,還是那個仁厚郎君,他將要施舍天下以太平了!
而在太極殿中,皇帝立後,命諸命婦朝皇後,然後揮手冊封宗室,首先便是自己的三個弟弟。
自古以來,王號便以秦、晉、齊、楚最為尊貴,按照太上皇的要求,皇帝冊封趙國公李世民為秦王,左驍衛大將軍並領河南牧掃蕩匪寇。
冊封晉國公李玄霸為晉王領宗正職,下轄管宗人府。
冊封燕國公李元吉為齊王,右驍衛大將軍並州牧,掃蕩賊寇並防範突厥。
秦王晉王齊王一起上前領旨謝恩。
其餘宗室,隻有李孝恭被冊封為河間王右衛大將軍外,其餘例宗室皆為國公,皇帝諭令,除皇子外,宗室皆需以功勳才可進爵王位。
皇帝冊封李白駒為黃瓜縣公、李孝吉蜀良縣公、李叔良為長平郡公、李道玄為淮陽郡公,李神通為永康郡公、李神符為襄邑郡公、李博義為隴西郡公,李奉慈為渤海郡公…
但不等宗室說什麽,皇帝又下詔委任他們官職,多為地方太守,許諾隻要能夠撫境安民,便當加官晉爵,無所欺也。
天下大半是靠皇帝的親信打下來的,宗室雖然出力了,但卻是不太多,又見皇帝給了立功的機會,他們便也隻能認了。
群臣對此頗為驚訝,心裏也有了準備,皇帝刻意壓製宗室的爵位,那麽必然也要壓製他們的爵位,而且有宗室在前,他們更不好說什麽。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在了蕭琮身上,皇帝冊封群臣的旨意也開始了,頭一個不出所料,果然是他。
“冊封蕭琮為梁郡王,尚書令開府儀同三司。”
“臣拜謝陛下!”
蕭琮這一生大起大落,對爵位官職早就沒什麽要求了,他甚至還覺得這個位置有些高了,等些時日便該辭官歸家。
“冊封李靖為衛國公,左衛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都督天下折衝府兵。”
“臣拜謝陛下!”
冊封單雄信為濟陰郡公左千牛衛大將軍,秦叔寶為新厲郡公右千牛衛大將軍,徐世勣為離狐郡公左武衛大將軍,翟讓為韋城郡公右武衛大將軍。
張忽峍為榮平郡公左監門大將軍,楊積善為弘農郡公右監門大將軍,冊封李密為陽都郡公左威衛大將軍、薛舉為汾陽郡公右威衛大將軍。
蕭銑為蘭陵郡公左領軍大將軍,冊封杜伏威為章丘侯右領軍大將軍,王世充為新豐侯左金吾衛大將軍,王薄為鄒平侯右金吾衛大將軍……
冊封相國府長史裴寂為右仆射知政事,司馬劉文靜為納言,司錄竇威為內史令,李綱為光祿大夫參掌選事。
<div class="contentadv">
殷開山為吏部尚書,王頍為吏部侍郎,趙慈景為兵部尚書,房玄齡為兵部侍郎,韋義節為禮部尚書杜如晦為禮部侍郎…
冊封群臣功勳的旨意整整宣讀了一個時辰,不僅是官職,還要簡略講述其人的功績,念旨意的官員就輪換了五個。
等到眾人都有官職了,皇帝下旨:“鑒於周、隋之季忠臣不敢進諫的情況,朕在此求取直言,凡有諫可麵稟之。”
又諭旨設置明經、秀才、俊士、進士諸科的選士製度,設置國子學、太學、四門學,招收生員三百多人,命所屬各州、縣同時置學招生。
命裴寂和劉文靜修訂律法,大略以開皇初年為準,務要斟酌繁省,取合時宜,矯正差違,務從體要!
群臣聞旨振奮,皆感大治之世將至,但也有相當一批人,此時還在念念想想著自己的官職爵位為何如此低下。
但麵對剛剛掃平天下的皇帝,還是不敢在此時叫囂鬧騰,天下十六衛大將軍雖定,但兵權還是盡在陛下掌握,例如李密薛舉杜伏威等人,雖有大將軍之職,但無虎符賜下,便是一兵一卒都調動不了。
而手握兵權的李靖李世民張忽峍徐世勣等,不是陛下的同胞兄弟,便是積年故舊,此時春風得意,怎麽可能違抗陛下。
還是要等等看啊,陛下掃平天下容易,那麽許多掩藏的禍患,清除起來就難了。
在武德殿,皇帝大宴群臣,與眾臣歌舞,但酒宴至半皇帝道:“朕好酒喜宴,眾卿皆知,但此時酒酣耳熱,朕卻鬱氣滿胸,難以歡樂。”
眾臣趕忙停下歌舞,就是有酒量淺薄已經醉的,也都被人死死按住,由清醒的上前小心的行禮:“陛下開國建製,乃天下社稷之主,萬民之君父,何以憂愁,請陛下嚴明,讓臣等為君父解憂。”
李建成歎了口氣:“自隋末兵亂迭起,致使田畝荒廢,百姓饑饉,朕為君為父,卻領著群臣沉湎酒醪歡娛而大行屠酤,此行此舉豈不與煬帝一樣了?”
一直黑著臉的魏征當即推開房玄齡站了出來:“陛下所言甚是,臣正要諫言,陛下既為君父,當為臣民之表率,雖是大喜之日,但也應當克製,思及尚在水火之間的子民!”
所有人都驚詫的看著魏征,這話什麽時候說不好,今日何必如此得罪陛下。
但李建成卻是欣然笑道:“魏卿所言甚是有理,朕當納之,銅鏡可以端正自己的衣冠,以古史作為鏡子,可以知曉興衰更替,以人作為鏡子,可以看清得失,魏卿當為朕之明鏡也!”
莫說群臣,便是魏征自己都愣住了,他是做好了要被趕出去的準備了,也想到陛下或許會虛懷納諫,可就是沒想到,竟然會如此讚譽他。
魏征不由得有些後悔,今日畢竟是登基初日,陛下歡縱之餘,還能想到百姓,已經是極為不易了,他應當徐徐勸諫,而非如此犯上。
李建成指點著四處灑落的酒肉道:“莫說朕如今貴為天子富有四海,便是當年為國公世子時,也不在意吝嗇這點酒肉財物。
隻是思之子民饑餓,實在痛心難抑,朕承天命而立社稷,竟還要以萬民忍饑受寒而供己身享樂富貴嗎?”
……………
(本章完)</div class="contentadv">
評論 0 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