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安撫
“仁德聖明無過陛下!”
別管心裏怎麽想,皇帝說的是善行益舉,他們作為臣子,隻有奉承的份兒,如果敢反駁,那麽就是亂臣賊子。
皇帝當即命魏征擬旨,言曰:“酒醪之用,表節製於懽娛;芻豢之滋,致甘旨於豐衍,然而沉湎之輩,絕業忘資;惰窳之民,騁嗜奔欲。
方今烽燧尚警,兵革未寧,年穀不登,市肆騰踴,趣末者眾,浮宂尚多,肴羞麴孽,重增其費,救弊之術,要在權宜,天下諸州官民,宜斷屠酤。”
等魏征擬好詔書後,李建成宣布:“朕自今起,亦當為天下諸王公大臣之表率,宮中除太上皇太上皇後處照常供應外,從朕與皇後起,皆當削減開支。
餐食不得過一碗三碟,四季常服亦不得頻織,宮中女官適齡者盡皆放出,賞賜錢財絹帛任其婚嫁。”
不等文武恭維,皇帝對尚書令吩咐道:“朝廷對已經安定的郡縣,應更勸農桑,命各地太守縣令對地方百姓,明加勸導,鹹使戮力,無或失時,務從簡靜,以稱朕意。”
尚書令蕭琮應諾,隨即皇帝又下了罷差科徭役詔和申禁差科詔,都是為了向百姓提供一個休養生息的好環境。
直到黃昏時皇帝放眾人出宮,原本還和和氣氣的眾人,在踏出宮門的瞬間,便又成了三五成群,互相隱隱排斥的樣子。
關隴貴戚無疑依舊是最顯赫的,畢竟宗室也屬於關隴,而且還有衛國公李靖這等節製天下府兵的朝庭柱國重臣。
然後便是江南士族,皇後加上尚書令,便是關隴也不敢輕易招惹,但這隻是蕭氏一家顯赫頂起來的,其餘江南家族的仕途倒還算尋常。
然後便是山東士族,他們在李建成入主晉陽後大舉投奔,其中人才甚多,現在雖無太顯赫的人物,但出仕的人數眾多。
而且徐世勣單雄信秦叔寶這些大將軍皆出自山東,雖然不是郡望大族出身,但畢竟是山東人士,而且有相結姻親之願。
再然後就是亂世崛起的豪傑降臣們了,他們被士族大臣們視為造反亂民,縱然現在身居高位,但並不被視為同僚,是最被排斥的一個群體。
李建成換了身衣服後,便往太安宮而去拜見太上皇,他對自己父皇能夠讓出這個位置,還是很感激的。
縱然是有十分的把握,但鬧起來終歸是不好看的。
沿途有不少宮女大禮叩拜,她們入宮已經很多年了,有些早就到了該放出宮的年紀,但隋帝攜皇後滯留在江都,沒有旨意誰也不敢放她們出宮。
而在太安宮,酒宴也剛剛散去,宗室大半都被皇帝遣來侍奉太上皇了,倒也算是熱熱鬧鬧。
與一些宗室長者見禮後,李建成入太安宮就見李淵有些落寞,但見他來了,立馬又是露出歡欣的樣子來。
李建成對自己父親行了家禮,落座在下首處,父子倆看著各自的龍袍冠冕一時無言,良久後李淵歎道:“但真是沒想到,吾父子竟尊貴至此。”
感歎之後李淵就立刻道:“吾兒,方才有不少宗親借醉酒之態,表露出對被封授爵位的不滿之意來,都是嫌公爵太小,欲圖如孝恭一樣的郡王爵啊。”
“父皇,若是兒臣封賞了宗親們郡王爵位,他們方才向您抱怨的,便是為何不能似世民玄霸一樣的親王爵位了,人心何時有止境?
親王爵位得了也會圖謀實封國土,既然總是會不滿意,不若一開始就將他們的胃口養小點。”
<div class="contentadv">
李淵提醒道:“宗室還是不好苛待的,不僅是他們有意見,傳出去世人也會有非議。“
皇帝是方方麵麵的表率,團結宗族也是很重要的方麵,李建成點頭應道:“兒臣在這一二年間,還會提拔幾個宗親加官晉爵。”
李淵點點頭還想說什麽,但還是咽了回去,他雖貴為太上皇,但自己這個兒子,自小就是極有主見的,說多了容易傷了父子之情,還是罷了吧。
李建成見狀道:“父皇有何政見,怎還能瞞著兒臣,兒臣此來便是特意為了聆聽父皇的指點。”
李淵一愣,你小子打天下時都沒尋過我的指點,怎麽坐了天下還客氣起來了。
李建成笑道:“一人智短眾人計長,這天下事中,有些是不能與臣子商議的,除了父皇,還有誰能幫兒臣呢?
您扶兒臣登基,兒臣還要勞您再送一程啊,等過幾年,父皇也可攜母後出巡洛陽。”
李淵緊緊的看著兒子的眼睛,想要看出這是否是在試探他,李建成目光坦然的迎上。
片刻後李淵欣然道:“好,但你放心,為父知道天無二日民無二王,有些話我們父子隻私下談。”
李淵雖然都已經有孫子了,但這個歲數,還是可以稱得上年富力強,因而還是有一番抱負想要施展的。
原本以為是沒有機會了,沒想到還可為兒子的內相,如此治理天下,也當有他的一番作為在其中,如此便足矣。
父子倆說開後,原本的隔閡也就消散了,李淵整個人都感覺年輕了不少,他迫不及待的對兒子道:“關隴要打壓,但不用急,以我對蕭琮的了解,尚書令之職他很快就會辭去,倒時尚書省主官的位子,就必然會讓關隴內部起爭執。
李靖羅藝單雄信等人的兵權也該分出一些,給世民元吉以及其他宗室,讓他們去立功,左右天下也隻剩些上不得台麵的賊寇了,宗室雖然大多德行不夠,但畢竟還是比外人可信些。
還有,既然已經有了嫡長子,你也該多娶些妃嬪,嫡係宗室太少也是禍端,另外還可安撫山東士族…
直到半夜李建成才得以脫身,壓抑許久的李淵,真是有一肚子的政見要說,雖然大多李建成自己也知道,但確實是有些有用的方麵。
至於李淵再三提起的安撫宗室善待宗室,他此行可不就是在安撫這天下最大的宗親了。
李建成本就是李氏的宗子,便是沒登基稱帝,也輪不到哪個旁支長輩對他指手畫腳,何況現在還登基稱帝了,君臣大義在親戚之誼前麵。
唯有李淵,一句話便可置他於不孝。
……………
(本章完)</div class="contentadv">
評論 0 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