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成大唐 212: 第213章
0%
墨書 Inktalez
    第213章 佛難 0
 
    皇帝問過一些基本情況之後並沒有說什麽,也沒有留下心腹商討,即刻就退朝了,貌似是沒什麽特別的意思。 0
 
    但皇帝的每一句話都值得臣子們再三揣摩,何況是涉及到宗教這一方麵。 0
 
    北魏太武帝和北周武帝滅佛之事可還不遠,而且現在還有一個現成的把柄被皇帝抓住了。 0
 
    消息很快就傳遍了長安,僧眾盡皆惶恐,一些高僧大德也顧不得往日的矜持,各個勤於往來貴戚府上,想要探明陛下意思。 0
 
    而道士們則是兩種態度,一種是主動隨著和尚一起,雖然互相有天然的矛盾,但他們覺得對朝廷而言,他們是差不多的。 0
 
    強力打壓僧人時一般也不會任由道士逍遙自在,因而他們也是為了自己。 0
 
    另一種就是消極態度,關閉觀門謝絕香客,還有直接遣散觀中道人出去遊離天下的,與佛徒的齊心協力相比,道眾無疑更散漫一些。 0
 
    而長安經過隋朝兩代帝王的崇道敬佛,無論販夫走卒還是達官顯貴,信奉之風都很強烈,因而就有官吏上奏希望朝廷能夠善待僧道。 0
 
    但李建成對此並沒有任何表示,沒有下旨安撫同樣也沒有下詔滅佛,他還在等待,等待該站出來的人,他隻需要做裁判,不需要親自上陣撕殺。 0
 
    身為帝王親自下場,就代表此事絕無轉機,無論利弊得失,他都一定要推行下去。 0
 
    佛道不是一家一姓,哪怕是他也不可能殺淨,何況社會各階層也需要能寄托精神信仰的存在,這是無可避免的。 0
 
    在崇敬佛道的聲音過後,儒教子弟開始發力,太仆卿張道源上奏:“天下大治必遵孔教,而無胡佛故也。” 0
 
    諫議大夫李燾上奏:“沙門矯形骸、違常務、易禮典、棄名教致使尊卑不陳,王教不得,當滅其聲勢,不使沙門動搖社稷。” 0
 
    但素來崇敬佛法的新安郡公蕭瑀立刻不答應了,他在朝會時竟然放言:“佛,聖人也,可教化萬民!” 0
 
    太史令傅奕站出來對峙:“禮本於事親,終於奉上,此則忠孝之理著,臣子之行成。 0
 
    而所謂釋迦佛者,逾城出家,逃背其父,以匹夫而抗天子,以繼體而悖所親,新安郡公非出於空桑,今乃遵無父無君之教,可見實為不忠不孝之人!” 0
 
    傅奕言辭冷冽如刀,竟逼的能隻身勸降薛舉的蕭瑀麵紅耳赤難以應對。 0
 
    蕭瑀合掌垂首曰:“地獄所設,正為此人!” 0
 
    傅奕冷哼一聲,然後對著上麵的皇帝躬身:“陛下,佛徒皆不忠不孝,削發而揖君親,遊手遊食,易服以逃租賦,布施一錢,希萬倍之報,持齋一日,冀百日之糧! 0
 
    致使天下百姓不懼朝廷律法,為非作歹,一朝被捕卻在獄中禮佛懺悔,希求免罪,可見其教之罪孽深重害民之深!” 0
 
    這樣的說法自然引得朝中群臣群起而攻之,或佛或道,身為高官顯貴哪怕是為了附庸風雅,大多也會信一些。 0
 
    “陛下傅奕才是不忠不義之人,他為一己之私心,竟要陷陛下與險境,僧道遍布天下郡縣,所信者眾也,如今天下初安,不加以安撫,怎能激化引發禍亂。” 0
 
    <div class="contentadv"> 0
 
    但傅奕沒有理會他們,從懷中取出早就寫好的《請廢佛法表》奏書敬呈。 0
 
    散朝後風波愈烈,以傅奕為首的官員被長安上下所唾罵,甚至有百姓竟然敢去府門前丟棄汙穢之物。 0
 
    而京僧二百人聚集在宮門前詣闕陳諫,各脫袈裟置於頂上,不飲不食。 0
 
    太安宮中,李淵讀完《請廢佛法表》後吐出一口氣:“真是鋒銳無比,隻是也有些偏頗,佛道對治世還是有些益處的。” 0
 
    傅奕在奏書中說了一大堆,但核心意思就是“胡佛邪教,退還天竺;凡是沙門,放歸桑梓;令逃課之黨,普樂輸租;避役之曹,恒忻效力,勿度小禿,長揖國家,自足忠臣,宿衛宗廟,則大唐廓定,作造化之主,百姓無事,為犧皇之民”。 0
 
    如此激進顯然是不可行的,李建成想要打擊僧道的目的很單純,就是為了要回被寺廟道觀占據的土地,並讓這些不交稅賦不從徭役的人重新負起治下之民應盡的責任而已。 0
 
    李淵放下奏書道:“現在既然有高曇晟之事,可以乘勢打擊佛教,但對道教還是應當拉攏,儒教居中最好。 0
 
    自己父皇的政治主張大概就是,令老先,次孔,末後釋,誰讓老子姓李呢。 0
 
    而在此時,高曇晟剛被押入京中梟首示眾,並州安撫使唐儉密奏朝廷,彈劾檢校並州總管李仲文與妖僧誌覺和尚謀反,勾結突厥可汗,欲做南麵可汗! 0
 
    皇帝下詔詳查,並命齊王李元吉立刻將李仲文押解入朝。 0
 
    長安一時寂靜,他們倒不是在意李仲文是否真敢於謀反,隻是從裏麵又聽到一個僧人的名字而感到不安。 0
 
    很擔心皇帝會在震怒之下,施行傅奕之奏書,於是很快長安就有眾多高僧大德一同夢到了皇帝,言稱隻見陛下龍鳳纏身身披日月星辰,有大福德大智慧大功德之相。 0
 
    而在李仲文被押解入京的路上,朝廷派去詳查的官員也得到了結果趕回,原來就是那個妖僧誌覺,說李仲文身有五色光,還有金狗護衛,勸其去汾州置龍遊府,娶陶氏之女,以應桃李之歌,成就大業。 0
 
    僧眾一下有口難辨,好在皇帝陛下並沒有如何,隻是照常的處理了此事,將誌覺和李仲文處死。 0
 
    雖然明麵上沒如何,但僧眾都知道,這等情況,不被打壓簡直就是說不過去了,但他們的態度還是要有的。 0
 
    於是長安僧人法琳作《對傅奕廢佛僧事》回應了傅奕,引得僧道儒三教議論紛紛。 0
 
    其言“竊見傅奕所上之事,披覽未遍,五內分崩;尋讀始周,六情破裂,嗚呼!邪言惑正,魔辯逼真,猶未足聞諸下愚,況欲上幹天聽! 0
 
    陛下應天順時,握圖受籙,赴萬國之心,當一人之慶,扶危救世之力,夷凶靖難之功,固以威蓋前王,聲高往帝。爰複存心三寶,留意福田,預是出家之人,莫不感戴天澤。 0
 
    伏惟陛下天挺英靈,自然岐嶷,風神穎越,器局含弘。好善為樂,邁彼東平,溫易自歡,更方西楚……” 0
 
    (本章完)</div class="contentadv"> 0
 
目錄

評論 0

閱讀設定

文字大小
-
18
+
  • Amy
  • Mary
  • John
  • Smith
  • Edw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