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切肉
解決完李仲文的事情,又見宗教之事激烈,皇帝召三教朝臣匯聚文德殿。
傅奕依舊是堅持要滅佛:“佛是胡中桀黠,欺誑夷狄,初止西域,漸流中國。
遵尚其教,皆是邪僻小人,模寫莊、老玄言,文飾妖幻之教耳,於百姓無補,於國家有害。”
釋教則是堅持佛本無錯:“世間君臣父子,猶謂恩澤難酬,昊天不報,況佛是眾生出世慈父,又為凡聖良醫,欲抑而挫之,罪而辱之,不可得也!”
道教則是在宗室的暗示下,開始加入了對釋教的批判當中。
李建成在傅奕借助兩起妖僧造反之事占據上風時,順勢開了對釋教的割肉,他要割下人口土地賦稅,這才是他的根本的目的。
前朝發放的度牒有二十餘萬冊,有了度牒就是朝廷承認的出家人,不需要承擔稅負和徭役。
這在太平時節都是非常讓人羨慕的,更何況是在煬帝治下時了,那恐怖的賦稅徭役,莫說尋常百姓,就是地主豪強也承擔不了。
除了幹脆造反外,投入佛門尋求庇護,逃脫賦稅徭役,無疑是最好的選擇,因而佛門隱蔽的人口相當之多。
明麵上六七萬僧人,但服侍供養這六七萬僧人的,少說也有二三十萬人,這二三十萬百姓,在佛門的產業中,同樣不繳賦稅不服徭役。
而且和尚如此,道士縱比他們少些,但也絕少不了多少。李建成如何能忍?
但光憑一張嘴,便是皇帝的金口玉言,也別想讓這幫自有一套邏輯的和尚將吃進去的吐出來。
因而他才特意繞了這一大圈,順勢下達了《沙汰僧道詔》:“釋迦闡教,清靜為先,遠離塵垢,斷除貪欲……乃有猥賤之侶,規自尊高,浮惰之人,苟避徭役,妄為剃變,托號出家,嗜欲無厭,營求不息。
諸僧、尼、道士、女冠等,其不能精進戒行有闕者,不堪供養,並令罷退,各還桑梓。
所司明為條式,務依法教,違製之事,悉宜停斷,京城留寺八所,觀九所,其餘天下諸州各寺觀兩所,餘悉罷之!”
皇帝的詔書宣讀後,僧道無不大驚失色,這不是割肉啊,這分明是砍頭啊。
他們哪裏知道,李建成已經是在克製了,若非在民智未開、科技不發達、律法也不公平公正,底層百姓在天災人禍麵前也毫無基本抵抗的時代,要維護國家安定,還是需要宗教起一定作用的話,他還要做得更狠一點。
和尚道士從不是逆來順受的良民,但李建成提拔了傅奕為民部侍郎通議大夫,安排了剛回京的齊王李元吉督辦此事。
並且意見最大的新安郡公蕭瑀貶為國子博士,震懾住了群臣。
而在此時,神武軍也傳來了捷報,南方諸郡皆以克定,賊首獨孤懷恩也被擒獲,將與其他一幹逆賊一同押解入京。
遼東也傳來好消息,高句麗國王對皇帝的使臣畢恭畢敬,言稱再也不敢覬覦遼東城。
連續幾件事對內對外的勝利,讓皇帝聲威大振,而隨之旨意也就更有權威性。
齊王是個不信神佛的人,同樣也不是個敬重長輩的人,因而長安近百座寺觀都被強行拆除,大力之下,自也有一些醜事被揭露在青天白日之下。
傅奕自然不會放過這樣的機會,他對涉事的僧徒毫不留情,證據確鑿後便會強硬的要求刑部明正典刑,並公示罪狀。
其中也不乏聲名顯赫的高僧,一時讓長安篤信百姓大受打擊。
<div class="contentadv">
而在長安之外,情況就複雜了,天下又有十餘個郡縣起兵謀反,而且都不知道是從什麽地方聚兵數萬的。
好在多在洛陽附近,皇帝直接下旨命秦王平叛,隻是數月的功夫,天下就又回複平靜了,而朝廷突然多了幾十萬人口。
太平元年,在並不算多太平,但大體上太平的情況下結束了。
太平二年初,群臣上奏請求皇帝召嬪納妃,以維護社稷興旺,皇帝準奏,恩納諸家賢德之女充實後宮。
皇帝對關隴代北山東江南雨露均沾,宇文氏楊氏元氏鄭氏薛氏王氏崔氏盧氏等貴女一同入宮侍奉君王。
而看下來,最受寵愛的便是鄭氏貴女,明明年紀最大,但卻以最快的速度到了九嬪之首的昭儀之位,離四妃尊位僅一步之遙。
榮陽鄭氏也自然顯赫,子弟陸續由地方調至京中,讓其餘世家眼羨不已。
等神武軍班師回朝,皇帝欽命晉王攜百官出迎,晉封李神通為永康郡王李神符為榮國公。
兩位宗室主將領著平亂功臣入朝覲見,皇帝一一看過,將人物與名姓對上,然後命人宣讀封賞。
封裴行儼為神武軍果毅都尉、程知節為左監門直長、蘇定方為左千牛衛振威校尉,侯君集為晉陽折衝府校尉、薛萬徹…
多是六七品的官職,並不算高,但諸將都很滿意,畢竟此戰實在不算艱難,朝廷派遣那一衛的兵馬,都能順利得勝,何況六七品怎麽說也算是個不錯的起點了。
李建成看著下麵的文臣武將,心中不由得感歎,猛將如雲謀臣如雨啊,他起碼幾十年都不必擔心高層人才的短缺,尤其是武將方麵。
然後就是處理獨孤懷恩等人一幹賊逆,旁人還可以不見,獨孤懷恩畢竟是正經的姻親,皇帝命人將狼狽不堪臭氣騰騰的獨孤懷恩提了上來。
幾個月前還風光顯赫的工部尚書,此時卻是已經淪落街邊乞丐見了都要嫌棄的程度。
獨孤懷恩痛哭流涕的叩首請罪,缺了牙的嘴巴不斷開合,口水四濺的想要將罪過推給已經死在戰陣中的元君寶等人。
獨孤懷恩刻意聯係數日放縱屎尿,為的就是博取陛下的同情,好求的一條生路。
但他小心的用目光與上麵高垂下來的目光接觸了一刹那,隻感覺到其中蘊含的蔑視,以及毫不掩飾的殺意。
獨孤懷恩顧不得別的,向同宗至親求情,隻要能求到太上皇身上,那他就還有救的。
畢竟太上皇是自己親姑母的兒子,他們是正經兒的親戚,他起兵也是為了讓太上皇執掌天下啊!
但沒有人理會他,包括他的親兄弟親侄子。
太上皇身康體健,家族這份底蘊,絕不會浪費在一個蠢貨上。
……………
(本章完)</div class="contentadv">
評論 0 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