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強項
陳君賓頓首道:“臣聆聽聖上教誨,又多讀聖賢之書,明白民為邦本的道理,臣既忝為一郡太守,便有其責,唯盡心竭力撫境安民,方是不負陛下的聖恩。”
李建成點頭讚許道:“民為邦本,說得好,若諸太守都等懂得這個道理,再能貫通朝廷下達的撫民以靜之策,那麽朕就不必憂慮了,大可垂拱而治天下。”
殿中官員的目光都落在了不禁陳君賓身上,若無意外,這人很快就要高升了。
又見官服已經洗得有些發白,臂肘等易磨損的地方,竟然鑲有幾處不起眼的補丁,乍一看還以為是何等清苦之官。
這讓其中知曉其身份的官員嗤之以鼻,陳君賓是的陳,是南陳的陳,其父乃是鄱陽王陳伯山,所謂瘦死的駱駝比馬大。
何況其在隋朝時,縱然沒了宗室的顯貴,但也是一方太守,再如何,也不至潦倒成這個樣子。
真是為了博取聖上青睞,連一點臉麵都不要了。
李建成當然也注意到了陳君賓略有些寒酸的官袍,但他並沒有說什麽,邢州那裏,開國前便被突厥的侵擾劫掠,後來又有劉黑闥作亂。
百姓流離,土地荒蕪,但自陳君賓上任後,一切都向好的方向進步,百姓安定開荒種地,河北之境,以邢州成績最為斐然,李建成是特意命人去查過的。
有這點在,陳君賓衣著華貴還是寒酸,李建成不會有什麽意見,何況,無論怎麽說,有這種態度總比沒有要強。
因而該提拔還是要提拔的,賞罰分明也是皇帝的重要職責。
然後又點了幾個的考課中上的太守,尤其是一個自遼東時就追隨的故舊著重誇獎了一番,此人是個標準的武夫,弓馬嫻熟能征善戰,至於學識,隻是粗略認得字罷了。
但卻出乎意料的做的很好,公平公正的處理問題,萬事以民為先,吏部評中上,言,公平可稱,恪勤匪懈。
至於不合格的,根本就上不了此殿,早就被提溜到刑部大牢裏了。
見話都說完了,皇帝就要賜宴,這麽多地方主官前來朝見,李建成也不好連一頓飯食都不請,不過為了符合前麵的詔令,他去除宴中酒水,肉食也是按人頭算的。
但此刻,諫議大夫魏征突然站了出來:“臣有諫!”
李建成呼出一口氣才道:“請卿言之。”
魏征對著皇帝行了一禮:“孔子言,君子訥於言,敏於行,臣以為陛下這些日子以來,對臣下說的話及所頒詔令,可謂多矣。
然行動甚少,似是敏於言而訥於行,臣以為陛下與聖人之言不合。”
京中官員雖然也很震驚,但心裏還是有些預料的,但那些常年在地方就任的可承受不了,惶惶然不知所措。
雖然聽聞過陛下寬仁納諫,但你們京官,就是這麽對待陛下的,當真無禮至極!
剛被李建成誇讚過太守們立刻就忍不住了,陳君賓出列道:“臣要彈劾魏大夫目無君父,其為博虛名而損君上,實為欺君,當嚴懲!”
“臣附議!”
“臣附議。”
<div class="contentadv">
李建成再一次深呼吸,擺擺手示意其餘人退下:“卿之所言,若有實憑,朕當納諫而改。”
魏征麵對群臣的指責,以及皇帝話裏隱隱的威脅,麵色沒有絲毫變化:“自開國建製以來,陛下常常告誡臣下等,要亡隋為戒,去奢省費,崇尚儉樸,力戒驕奢淫逸。
然臣今日見西門外有人運送重木,說是要在武功縣重造宮殿,臣以為此即為言行不符,陛下若如此,實難為天下表率。”
李建成氣量再大,此刻也隻感覺嗜殺之欲湧上心頭,這可不是平時的小朝會,任你說說便罷了,現在可是天下五品以上的官員幾乎都在殿中了。
下麵官員聞言後,雖然覺得這魏征還是有錯,但心中也不由得對皇帝起了點輕視,說來說去原來隻是約束我等,陛下自己還不是窮奢極欲廣建宮樓。
李建成自然察覺到了臣子們的心思,他壓下怒意,殺可立威,但人心散漫了,可就換回不來了。
“原來是此事,魏卿倒是誤會朕了。”
不等魏征說話,尚書左仆射裴寂站出來道:“魏大夫奉旨南巡,才回來不久,確實是誤會陛下了,此事臣知曉原委,臣去年入宮覲見太上皇時,聽太上皇說起,武功老宅的主殿因年久失修,屋頂漏雨淋壞了主梁。
臣聽後不由得傷感,告別太上皇後,就被陛下召至文德殿議政,便將此事告知於陛下。
想陛下定是為向太上皇盡孝,欲將老宅略作修繕,魏大夫,隻是更換一個主梁,一屋之瓦片,應不算奢靡吧?”
工部侍郎王珪也出列道:“確實如此,而且一應耗費,陛下都命從內帑撥出,嚴禁臣向民部取款。”
這讓群臣的目光重新恭順起來,陛下的事,必有記載,且還涉及到了左仆射和工部,這不是能夠做假的,陛下確實簡樸。
魏征下拜一禮:“臣未窺全貌而質疑陛下,臣之罪也,陛下可懲之。
但臣還是要上諫陛下,現在雖隻動一磚一瓦,若傳之天下,定不少與臣一般的人,誤會陛下言不由衷,陛下既要去奢省費,躬行節儉,便不能給天下人說嘴的機會。”
李建成沉聲道:“朕自己衣食住行如何,諸卿皆知,也願遵魏卿之言,但此事涉及太上皇之念,朕為人子,實不能視而不見。”
“皇室皆在京城,太上皇所居更是寬闊堂皇,還是不動土木為好。”
房玄齡趕忙打圓場道:“魏大夫,聖上以仁孝治國,而為父解憂也是孝道所在,而我等臣子,也是太上皇之臣子,亦當有忠孝之心。”
魏征強項道:“太上皇亦經亂世,深諳百姓之苦,聖上欲行新政大治天下,太上皇得知此事後定是讚成臣之所言。”
這種話內外群臣也聽不下去了,於是對魏征群起而攻之,隻待陛下點頭就可將其萬劫不複,不僅是此刻的性命,連身後名也會遺臭萬年。
……………
(本章完)</div class="contentadv">
評論 0 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