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人主
李淵對著突厥使者笑道:“免禮吧,謝過兩位可汗的祝福,但孤也聽聞可汗興兵進犯我大唐,這未免與昔年簽訂的盟約不符,還請退兵而全太平吧。”
“若是您的意思,想來我們可汗定會慎重考慮的。”
西突厥可汗的叔叔歌邏祿意有所指道:“百靈鳥的翅膀還是太過嬌嫩了,麵對雄鷹和遮天蔽日的烏雲,還是差了些。
依我看,太上皇是真英雄,是飛翔在中原之上的雄鷹。”
執失思力也是道:“我們突厥,有大可汗也有小可汗,中原有太上皇,也有皇帝,那應該都是一樣的,小可汗應當遵從大可汗,是不是這個道理呢?”
許久未曾在朝中說話的梁郡王蕭琮開口道:“草原蠻夷,焉敢在天子腳下無禮!”
民部侍郎王珪對李淵行禮:“臣請太上皇回宮!”
長平郡公李叔良厲聲嗬斥王珪:“無禮!太上皇如何,也是你身為臣子該指揮的嗎?
蘭陵郡公蕭銑冷笑道:“太上皇本就該在宮中享樂,何以突兀上朝,而且還是在突厥來犯之時?”
尚書左仆射裴寂對李建成拱手道:“陛下,您難道就看著蕭銑這樣的降臣,如此侮辱太上皇嗎,您的孝道何在?”
吏部禮部尚書立刻也開始彈劾蕭銑,但皇帝卻還是一言不發,就好像在看還有誰會跳出來。
皇帝沒有驚慌失措,麵對如此突然的變化,更沒有出任何昏招,讓許多原本要出麵的官員在畏懼之下開始遲疑了。
與秦叔寶站在一起的單雄信低聲耳語道:“我出去引兵來,你注意護著陛下。”
秦叔寶拉住他耳語道:“不妥,那是太上皇,真若引兵上殿兵戎相見了,陛下何以立身?
你先去尋宮衛統領杜威沈光,試探他們其中是否有人改誌,宮中還是忠於陛下的士卒多。
若有便當先下手為強,若無宮中就不會有什麽意外,伱當去尋秦王,現在長安的留守兵馬都在其手上。”
秦王是太上皇嫡次子,原本最可信任,現在卻是最不可信的了,麵對秦叔寶意猶未盡的神態,單雄信點了點示意了解。
秦王若真有了異心,那他也顧不得旁的了。
裴寂突然對皇帝道:“陛下,太上皇以至如此之久,您為何還不拜見並恭請上座。”
納言劉文靜道:“禮記中言,天無二日,土無二王,家無二主,尊無二上。
皇帝雖子,人主也,太皇雖父,人臣也,奈何令人主拜人臣!”
立刻就有宗室怒斥:“荒謬!”
劉文靜平靜道:“前者出於《禮記》後者記於《漢書》,禮儀之所在,先代之古例,何以荒謬!
此非私下,而在朝堂,尚有外使,當先論君臣,而後顧倫理,臣,請太上皇問陛下安!”
朝堂霎時一靜,所有人都先震驚的看了眼劉文靜,然後又看向皇帝。
皇帝依舊沒有說話的意思,但其站在丹陛之上,威勢卻是越來越重,仿佛眼前的一切,根本不需要他出手一樣。
而事實也是如此,隨著劉文靜的尖銳表態,越來越多的官員站了出來,他們的品級雖然沒有裴寂韋義傑殷開山趙慈景等人高,但聚在一起也是不容小覷。
更關鍵的是,武勳們一直沒有說話,但目光都很危險的盯著他們,這就是太上皇一係所最欠缺的。
甚至若不是徐世勣已經領著皇帝眾多心腹出征,他們連玩這一套的資格都沒有。
<div class="contentadv">
而在這時候,單雄信和沈光攙扶著秦王李世民入殿了。
李世民看見自己父皇的時候,哪怕已經知道了,但還是忍不住震驚。
這是圖什麽呢?
李淵開口道:“我要在武德殿,宴請兩位使者,以解兵禍。”
李建成也開口道:“將那兩人拿下,押入刑部大牢。”
眾人都在等秦王的表態,他們都已經站好了,秦王的份量很重。
李世民掙脫開兩人,單雄信和沈光都已經摸向了腰側。
“臣謹奉陛下旨意!”
李淵閉上了眼睛,但片刻之後就主動朝著外走去,有些人跪下了,也有些人隨著太上皇而去。
李建成坐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俯瞰著那兩個使者被拖下去:“傳詔諸道聚兵五十萬,朕要北征突厥!
傳旨召衛國公李靖回朝,傳旨襄陽郡公羅藝榮平郡公張忽峍發兵高句麗!
傳旨朕命……”
一道道詔書旨意宛若平地驚雷,本來還鬆了一口氣的官員們差點被驚嚇的跪倒。
“陛…陛下,切不可因怒而興兵啊。”
“求陛下暫先收回成命,太…此事可徐徐而製之。”
皇帝沒有像以前那樣虛懷納諫的意思,平靜的宣布了退朝。
所有人都忐忑的走在回官署衙門的路上,身邊稍有動靜都是渾身一顫,他們好似才明白,皇帝是可以任性的。
雖然當今陛下從來不任性,但他若真要任性起來,誰能攔住呢,以前尚可指望太上皇,但今日之後,恐怕請太上皇出麵,隻會火上澆油了。
而在武德殿,沈光提著一個人頭走了進來:“陛下,杜威暗中於太安宮有了勾結。”
“誅其滿門。”
這無疑是不合規矩的,而且也沒說個理由,但沈光並沒有多言,很快就有禁衛出宮,很快又滿身血氣的回來。
一直到深夜,不時還有禁衛外出,當然彈劾的奏書和諫言的奏書也是如雪花一般被搬入宮。
這些人還都是在朝堂上,站在了皇帝這邊的官員,他們支持皇帝,但不支持皇帝如此任性,如此的殘殺異己。
他們哪裏知道,這時候李建成已經不能按照規矩來了,因為隻要還按照規矩,那麽太上皇就是無敵的。
說破了天,也沒有以子殺父的道理,就連楊廣也不敢。
但殺掉太上皇的政治生命,卻是很可以的,另外也要順便徹底清洗一下長安。
李建成原本是個完美主義者,他希望大唐能夠完美的發展,不要有什麽先天的瑕疵,因而他不斷的妥協,不斷的對內對外讓步。
可今天,完美的作品染上了汙點,再也不可能完美了,那麽束縛著他的一切,也就沒有了。
(本章完)</div class="contentadv">
評論 0 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