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失序
一直到深夜,李建成都沒有休息,而據李衛奏報,太上皇處也沒有熄燈安寢。
但李建成已經不在意了,如果真是作為對手而言,李淵除了一個父親的身份外,實在不算什麽值得忌憚的人物。
而宗室中,除了李世民李元吉李孝恭李神通李神符五人外,其餘的都隻是空有爵位罷了。
這四員宗室將領中,無疑秦王能力最強,但畢竟是就在眼皮子底下,別看是長安守軍的主將,但他想謀反,卻是千難萬難。
李元吉不值一提,他在開國前無戰功,開國後也無建樹,在地方隻是結怨,而無施恩,沒有旨意,能指揮動的也就千餘王府護衛而已。
而李神通李神符的神武軍,態度就有些微妙了,不過神武軍初立不久,其中多是良家子,備受皇恩,料想也不至於敢反。
但最關鍵的還是李孝恭,他在江都手握大權,不過李孝恭自八九歲就開始跟著他,可以說在自己的親戚當中,最信任的便是這個堂弟。
因而宗室掀不起風浪,最大問題,從始至終都是以裴寂為首的關隴貴戚,不僅是在朝,在地方也有極大的影響力。
但他們沒有多少兵權,而且天下民心以安,這種根本性質的情況,不是說關隴一呼就能改變的。
否則大家也就不用忍受楊廣十幾年了。
“陛下,皇後求見。”
李建成點點頭,很快蕭嬋嫣就抱著承宗走了進來。
李建成麵色柔和,上前接過熟睡中的兒子道:“怎麽把他也帶來了。”
“本不打算帶來,但臣妾見宮中人心惶惶的,連照顧承宗的奴婢們都開始不盡心了,便想著還是親自照料吧。”
李建成道:“前朝的事,牽扯不到後宮,但也不準宮人議論了。”
“諾,臣妾回去便安排。”
“明日你領承宗去陪母後,將長孫氏和蕭氏也都叫上。”
長孫氏是秦王妃,蕭氏則是晉王妃,乃是蘭陵郡公蕭銑之女。
…………
剛離開長安不遠的大軍也通過種種方式得知道了長安發生的事情,將領們都先是震驚,隨之便是麵色難看。
這種緊要關頭,太上皇弄出這種事,怎麽都是說不過去的,更不可能服眾,王世充翟讓王薄之流,紛紛表示要折返回京,勤王護駕。
徐世勣向王頍房玄齡杜如晦問策:“如此情況,我等是否應該派遣一部分兵馬回長安聽候陛下差遣?”
杜如晦道:“當務之急還是突厥,若是能打退突厥,便一切都好辦了。”
王頍仔細想了想:“宮中禁軍還有千牛衛都是陛下死忠,長安守軍有秦單二將軍在,我們班師的意義也不大。”
徐世勣點點頭,然後才名人去召來諸將,這種事,他雖為主將,但也是絕不敢擅專,一定要先與另外幾位陛下心腹統一想法後才能傳令全軍。
李密王世充等立刻趕來,張嘴便是要率本部兵馬回長安,但都被徐世勣厲斥,責令他們將心思都放在突厥人身上。
經過不斷自上而下的責令,大軍這才甩下雜七雜八的心思,繼續朝著前線進發。
<div class="contentadv">
而很快皇帝下達的旨意也追了上來,陛下要聚兵五十萬征討突厥的消息,讓全軍振奮。
一想到身後馬上就要有幾十萬援軍趕來,原本的那點忐忑,立刻變成了一定要先立些戰功,免得人多了連口湯都喝不到了。
徐世勣見軍心士氣可用,立刻急行軍趕赴到了戰場,稍作休整後,便主動與突厥碰了碰。
突厥雖然合兵來襲,但畢竟前不久還在互相交戰,彼此之間能有多少默契與信任。
見到大唐援兵浩浩蕩蕩十餘萬,立刻就沒了那爭先恐後劫掠的氣勢,都希望對方去硬拚,自己在後麵觀望,生怕自己多吃虧了。
如此一來,突厥人多的優勢發揮不出來,大唐這邊則占據了地利人和。
兩軍交戰頻繁,徐世勣和李密負責指揮,房玄齡杜如晦為參軍出謀定策,王頍監軍並負責後勤調配,王世充杜伏威薛萬徹薛萬淑等領前軍與突厥交戰。
…………
沈光領著兵馬圍住了裴府,管事及府衛根本不敢阻攔,後宅院中婦孺哀泣之聲頓響。
殺一個宰相,還是需要個流程的,沈光在等著旨意,裏麵的人在等死。
但這道旨意卻卡在了中書省上,按照製度,皇帝的旨意由中書省起草,門下省審核,尚書省負責執行。
如果沒有經過這樣的流程,那麽哪怕是皇帝的本意,也不能當作是正式的旨意,所有上下官員都可以拒不奉行,不被算作抗旨不遵。
這也是楊廣在登基之初,便開始大開殺戒提拔寵幸逢迎之臣的原因,不這樣,皇帝的意誌根本不可能得到貫徹。
所以要解決這個問題,也是有先例可循的。
而且官員們不遵守朝廷條律,要被問罪,那麽皇帝不遵守,誰可以問罪皇帝呢?
最多也不過是勸諫而已,可惜啊,虛懷納諫的皇帝如今要獨斷專行了。
中書省中,中書令竇威看著眼前的宦官道:“就是陛下要罷免我,也要經過三省而定,你此為矯詔!”
李衛冷笑道:“我手中的乃是奉天承運皇帝之旨意,上天肯定便可,不需要你們這些官員來指手畫腳!”
竇威歎了口氣:“我知陛下動怒,可朝廷製度,一旦經過破壞,往後還有何威信,請公公領我入宮,我要親自勸諫陛下。”
李衛搖搖頭:“竇公,我念在太上皇後她老人家的麵子上,再給伱個奉行旨意的機會,如果還不肯遵旨,那你便不是中書令了,我當請蕭公入主中書省。”
竇威自然不肯,但已經失去耐心的李衛一揮手,宮衛上前將他擒拿。
“放肆,放肆!我乃朝廷中書令,乃是宰相,你這等賊宦,竟然折辱當朝宰相,我要見陛下!”
李衛貼近其低聲道:“竇公啊,恕奴婢說句大不敬的話,太上皇後病疾纏身,您今日又如此,竇家還能有幾年的顯赫呢?”
………………
(本章完)</div class="contentadv">
評論 0 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