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涇陽
頡利可汗的話也是有一定道理的,突厥與中原王朝打了許多年交道,雙方輪番占據上風,都致力於分裂對方。
因而突厥上層,還是比較了解中原的情況。
但統葉護卻道:“那繼續打下去,我們又能得到什麽,眼前就有十幾萬唐軍牢牢的將我們阻攔在這裏不能前進,退回的草原的道路,也在時時受到侵擾。
我們可是孤軍深入,不能再冒險了。”
隨著兩位可汗表態,下麵的突厥貴族也紛紛表達自己的意見,總體上還是讚成退兵的居多。
雖然這次沒有得到預想中的好處,但起碼也沒損失什麽,回草原等待下一次機會就是了。
但頡利可汗卻是威脅道:“你們不要忘隋朝的教訓,隻要給中原一點喘息的機會,他們就會在極短的時間內壯大,到時我們將落於下風,隻能俯首稱臣。”
統葉護不以為意:“但同樣的,他們很快就會陷入內戰,這就是中原的宿命中,我們隻需要像狼一樣,在他強大的時候蟄伏,在他虛弱的時候多咬幾口。
這時,歌邏祿向自己的可汗道:“偉大的可汗,我這次出使並未達成使命,而且還弄的如此狼狽,我希望可以回到草原,回到美麗的千泉城修養。”
頡利可汗皺起了眉頭:“我們還未取得勝利,你的人就要急著回到後方,我們突厥什麽時候有了這麽軟弱的人。”
如果是別人,不需要頡利說話,統葉護自己就會教訓,但歌邏祿畢竟是自己的叔叔,於是沒有理會頡利,直接點頭答應了。
這也讓兩位可汗不願在多談什麽,因為南下的利益已經不明顯,且各有成算的他們,很難達成共識。
統葉護已經準備撤軍了,頡利則是還想要拖一拖,把中原皇帝的直屬兵馬拖在這裏,或許那些與他們聯係的人就能夠反敗為勝呢。
歸根結底,兩人出兵的目的不同,統葉護隻是不滿唐朝動搖了西突厥在西域諸國的統治,加上不想讓唐朝作壁上觀,看他們突厥內戰到兩敗俱傷撿便宜。
而頡利則是深深忌憚李建成,當年的事實在是令他印象深刻,加上唐朝還在支持義成公主的兒子為突厥可汗,這是動搖他統治的根基。
所以統葉護見沒有利益可得,便想退回去繼續在西域享樂,而頡利則是迫切的需要用打敗大唐來贏得威望。
於是自第二天開始,頡利可汗也不在吝嗇兵馬,主動命麾下為先鋒,去與唐軍交戰。
統葉護一見如此,倒也不急著走了,安然命自己的麾下壓陣,欣然看著兩軍打生打死。
不過兩人還是派遣暗探南下,去查探唐朝是否真的在聚兵幾十萬,若無便罷了,若有的話,他們便要在這股大軍到來前撤退。
他們的注意力全被南方的兵馬吸引,卻沒注意到,大唐的衛國公李靖悄然到了他們的背後。
為了防止西突厥發現,李靖隻帶了兩萬人,而且還是分批行進,他身邊隻有千騎。
遊騎將軍蘇定方道:“衛公,突厥人自知是孤軍深入,所以派遣了許多斥候,時刻都在防備後方來襲,我們恐怕很難有機會,而且我們的兵馬未免太少了。”
李靖指點道:“安營紮寨時自然固若金湯,但撤軍時破綻自顯,我們隻需要等待就是了,至於兵馬,到時候自會有的。”
<div class="contentadv">
而在徐世勣的帳中,皇帝的使者帶著密信到了,徐世勣看完後當即焚毀:“勞使者回稟陛下,臣謹遵旨意。”
第二天起,麵對頡利可汗可汗凶猛的攻勢,唐軍開始顯露疲態,開始勝少敗多,逐漸向後方退去。
到後來,突厥人發現,唐軍那些勇猛無比的將軍莫名其妙的開始不再出現,取而代之的都是些平庸之輩。
突厥人拷問了這幾日虜獲的唐軍,七八個願意開口的被帶到了兩位可汗的營帳內。
“王將軍杜將軍還有楊將軍都被大將軍下令擒拿帶上鐐銬押送回京了,傳聞他們是密謀造反,除了他們外,還有不少將領都被勒令在營中不得擅動,等待朝廷的旨意。”
頡利可汗聽完後笑道:“果然如此,中原人總是這樣,大敵當前,卻還是先顧著鏟除異己。”
於是頡利可汗繼續加大攻勢,唐軍果然承受不住狼狽撤軍,留下眾多的輜重,都是突厥所缺少的。
隻可惜糧草是沒留下多少,按照先前約定,出力最大的頡利毫不客氣的將糧草輜重吞下了大半,隻留了些零碎給統葉護。
之後更是一路高歌,順利的南下攻至涇陽,離長安咫尺之遙了。
最讓頡利欣喜的事,長安中的貴戚,終於又與他恢複了聯係,隻要能兵圍長安,那麽他們就能得到想要的一切!
相比頡利的利欲熏心,統葉護這時候已經察覺到不對,準備自己撤兵退回到西域去,反正他已經得到了想要的結果。
但頡利卻對他:“不能威震唐朝,那麽便不能夠從容的撤兵,路上被圍追堵截,豈不是更危險?
我已經命心腹回去調集兵馬來接應我們,想來你也已經派人去準備了。
我們現在有二十萬兵馬,還有十幾萬兵馬在邊境等著南下接應我們,還有什麽陰謀詭計值得懼怕呢?”
統葉護沉思片刻道:“那中原皇帝所說的百萬大軍呢?”
頡利可汗哈哈大笑:“那些兵馬都還遠著呢,李建成懼怕他們兵變,跟本不敢讓他們聚兵在一處,隻能讓他的心腹,幾萬幾萬的聚攏,等湊夠百萬再趕來,還不知道要什麽時候。”
統葉護還是覺得不妥,但頡利最近的繳獲實在是太令人羨慕了,他也希望能得到些實在的好處,風風光光的回去向西域諸國顯耀。
於是統葉護也不在吝惜兵力,但唐軍突然堅韌了許多,但兩人都沒有太過在意,無論什麽陰謀詭計,大股兵馬總不會突然冒出來。
戰爭終究還是要看麾下兵馬的戰鬥力,他們倆所帶的自然是精銳中的精銳,因而很有信心,最壞情況也不過是他們舍棄一些兵馬斷後,他們撤回去罷了。
………………
(本章完)</div class="contentadv">
評論 0 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