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歷史上最早懂炒作的網紅,不僅成功炒作成西漢第一美女,而且死後數年還讓漢武帝魂牽夢繞,甚至動用自己最討厭的巫蠱之術招其魂魄,只為見她一面。
那一句 「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 就是因她而生的最佳廣告詞,也成為後世稱讚美女的經典台詞。
她就是唯一死後與漢武帝合葬的女人 —— 孝武皇后李夫人。
那麼她究竟是如何炒作自己的呢?又如何讓薄情寡義的漢武帝對她痴迷一生?
有人說陳阿嬌是愚蠢的,她死在了自己的愛情里。衛子夫是賢惠的,她死在了劉徹的絕情里。鈎弋夫人是無辜的,她死在了劉徹的猜忌里。
而李夫人是聰明的,她死在了劉徹還沒有厭倦的時候。
「傾國傾城」 這個成語大家都很熟悉,其實這個成語的出處就來自李夫人。
李夫人出現的契機很奇妙,是因為漢武帝在酒宴之上聽了一首流行歌曲,而這首流行歌曲的創作者就是他的哥哥李延年。
李延年是一個宮廷樂師,用現代的話來說,是一個著名的音樂家,能彈琴、會作曲,自己唱得也好,是個創作型歌手。
這樣的人放在現在是受粉絲瘋狂追捧的大明星,萬眾矚目。然而在封建王朝中,像他這樣從事藝術性工作的人只能被稱為 「倡」,地位十分低賤,也被世人所輕視。
李延年年輕時因犯法而被處以腐刑,男人一旦受到了這樣的刑罰,是很難在社會上生活的。於是他托人安排入宮,但是入宮後卻被分配了負責養狗的差事。
這讓心存大志的李延年很是悲觀,但是他又不甘於此,於是他把賭注放到了聰明美貌、能歌善舞的妹妹身上。
此時的漢武帝雖身邊美女無數,但衛子夫已年老失寵,王夫人過世,正缺少稱心之人。
平陽公主看到弟弟武帝如此憂愁,也一直尋找合適目標,想幫助弟弟排遣寂寞。這就為李夫人的出場提供了難得的契機。
於是,平陽公主與李延年共同謀劃了一場完美的營銷。
在一次的宮廷宴會中,李延年為漢武帝演唱了一首《佳人曲》:「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寧不知傾城與傾國,佳人難再得。」
漢武帝聽完後,不禁感嘆道:這世上真有這樣傾國傾城的佳人嗎?
漢武帝問完這話,平陽公主這個 「捧哏」 馬上接茬了。
她說:「陛下有,李延年的妹妹就是這樣一位傾國傾城的美人,您要不要見一見?」
這平陽公主還真是夠會給君王獻美女的,衛子夫就是她引薦給漢武帝的,現在又推出了李氏女,對於籠絡漢武帝確實有一套。
想來漢武帝對於平陽公主舉薦美女的 「業務」 自然也是十分信任,於是他就同意見一見這位李氏女。
這一見可了不得,這位李氏女實在是容貌端麗,妙麗善舞,太合皇帝的心意了,立即被召進宮中,封為夫人。
從此,漢宮中又多了一位絕世獨立的李夫人。而這看似偶然的邂逅背後全是套路和巧妙布局的結果。
但這場布局中,最重要的還是李夫人的美貌,少了她那傾城傾國的容貌,再完美的炒作也終究會失敗。
那麼李夫人究竟有多美呢?能讓閱女無數的漢武帝一眼定情呢?現在我們肯定是無法得知了,但是可以通過一個故事腦補一下。
據《西京雜記》記載,有一次,漢武帝去李夫人那,突然覺得頭上痒痒,於是順手摘下李夫人頭上的玉簪來撓癢。
不曾想,拿下玉簪後,李夫人一頭青絲自然散開,雪膚花貌配上這烏雲亂散,別有一番動人心魄。
後宮的其他妃子知道後羨慕不已,自以為找到了得寵的秘訣,於是紛紛打造玉簪插在頭上,試圖得到皇帝的矚目,
結果導致長安城的玉價都跟着迅速飛漲,所以自此以後,玉簪又被稱為 「玉搔頭」。
而後世詩人又多以 「玉搔頭」 來刻畫美人。
劉禹錫在他的《和樂天春詞》就寫道:「新妝宜面下朱樓,深鎖春光一院愁。行到中庭數花朵,蜻蜓飛上玉搔頭。」
李夫人入宮後,集萬千寵愛於一身,並為漢武帝生下一子,即昌邑哀王劉髆。
但是好似自古紅顏都難逃薄命,生子後不久,李夫人就重病纏身。
漢武帝得知後,心疼愛妃前去探望,可李夫人如何也不願意讓漢武帝見到自己病時的模樣。
而這時候也讓我們看到李夫人與眾不同的地方,那就是她不光有美麗的外表,還有着清醒的頭腦。
可是皇帝都是大豬蹄子,越是不讓看,漢武帝就越是想看,但每次李夫人都是以被蒙面。
漢武帝急問原因,李夫人悲切說:「且長久臥病,已不復往日容顏。不能再見你了,我死不足惜,希望你能照顧好我的兒子和兄弟。」
漢武帝說道:「我知道你已病危,所以特地來見你一面。」
李夫人推辭說:「我的面貌已經變得很醜陋了,不能再見皇上您了,請皇上諒解。」
武帝勸說道:「夫人讓我見了,我將給予你千金,並給你兄弟加官進爵。」
而李夫人悲悲切切地說:「封不封,不都在皇帝您嗎?哪再見不見這一面呢?」
武帝一定要看,她用手揭被子。李夫人轉面向內,任憑武帝再三呼喚,李夫人只是獨自啜泣。
於是武帝心裡不悅,一怒之下拂袖而去。
漢武帝走後,身邊的人就認為她這樣不聰明,為什麼不趁着病危要求一些東西。
而李夫人卻解釋道:「你們不知我不見帝的原因,正是為了身托兄弟。我本出身微賤,他之所以眷戀我,只因平時容貌而已。大凡以色事人,色衰而愛弛,愛弛則恩絕。今天我病已將死,他若見我顏色與以前大不相同,必然心生嫌惡,唯恐棄之不及。怎麼會在我死去後照顧我的兄弟呢?還不如讓我在他心中永遠都是美麗的,也許還會有一些美好念想,也會讓我的家人受到照顧。」
這話從一個將死的人嘴裡說出來,實在是太讓人心生不忍了。
李夫人清醒地認識到,自己身後的富貴不過是鏡花水月,轉眼可能成空。她不像陳皇后有顯赫的家世,也不像衛子夫有勇冠三軍的兄弟子侄,要想保家人平安,所能依仗的不過是君王那一點憐愛之情。
但這一點也充分地說明了李夫人絕對是一位非常聰明的女人,她利用人的好奇心理和遺憾心理,成功讓漢武帝對她念念不忘。
很多時候人不在乎得到的,反而在乎那些得不到的。感情越是得不到的越想得到,越是得不到,反而更加思念。
李夫人貌美未必超得過陳阿嬌,性情能力肯定更略遜於衛子夫。
但卻如她料想的一樣,她死後,漢武帝對她念念不忘,不但命畫師將她生前的形象畫下來掛在甘泉宮,還令方士做法招魂,試圖再見她一面。
正巧有個名叫少翁的方士,自稱有招魂的本領,能將死者的魂魄招來與親人相見,武帝立即要他招李夫人的魂。
少翁取來李夫人生前穿過的衣服,並叫人騰出一間乾淨的房間。
他選了一個晚上,點起燈燭,張起帷帳,請武帝在另一帷帳里坐。等他進入帷帳,噴水念咒,做起法來。
鬧了好長時間,武帝隱隱約約地看到一個身材苗條的女子緩緩走來,很像是李夫人。
那女子在帷帳里端坐了一會,又慢慢的走來走去。武帝越看她,越發現她像李夫人,不覺看出了神。
看了一會,他想進帷帳與李夫人相見,但被少翁出聲阻止。
再轉眼一看,裡面已經沒有人了,他心中又激起一陣悲痛,當即做了一首小詞:「是邪,非邪?立而望之,偏何姍姍其來遲。」
而後世從句子典故引申出成語 「姍姍來遲」。
在漢武帝劉徹去世後,身為皇帝卻沒有皇后一起合葬。
陳阿嬌已死,但是她是廢后,沒資格。此時的衛子夫也已死,但是因為巫蠱之禍以及是自盡而死也沒有資格。
而鈎弋夫人雖然是下一任皇帝的生母,可是她並不是皇后。
最後在眾大臣的推舉中,選擇了年紀輕輕早死沒有任何功績的李夫人和漢武帝劉徹合葬。
我想這或許是最好的安排。
李夫人的一生波瀾壯闊但又短暫如蝶,她用真摯的情感打動了英明的帝王,用智慧謀得自己一席之地。
儘管她紅顏薄命,但李夫人用她聰慧睿智和傾國傾城的風華,在歷史上留下了屬於自己的故事。
評論 0 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