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大隱隱於世就是這樣的道理,這出院子占地至少兩畝,周邊是住宅區,隻是這麽長時間從來沒有被人現,是什麽原因呢?
原來這是楊奕辰手下一個重要的集居點,除了這個打造兵器的大院子,周圍方圓五裏的房子,全部都在他名下。
按照手下分級居住,地位高的宅院大,地位低的靠外,房子當然也一些。
當然,這樣仍然不能保證不被人現,被層層包圍的中心點之外,還有看不見的人監督。
當然,這麽一大片住宅區,為什麽沒有人現異常呢?因為他們男男女女,大大,全部和正常人沒什麽區別,該玩耍玩耍,該吵鬧吵鬧,該上街上街。
除此之外,這裏的女人買東西接待客人和外人沒什麽區別,隻有一點,他們不能靠近中間的院落。
起來保守秘密很難,更何況需要這麽多人同時保守。
但是這樣一個組織就是做到了,可以這裏的人世世代代都這樣生活,如果家中遇到困難,總會有人伸出援助之手。
接手這樣一個組織,楊奕辰不願,但無可奈何。
手底下成千上萬的人離不開組織,習慣了這樣的生活,更何況,如果一旦被現,這裏所有人都沒有活命機會,包括繈褓中的孩子。
所以他們隻有讓自己更強大。
而江湖上也有這樣一個傳言,無機門的人最不能惹,他們分布於每一個角落,或許街上你看到的一個普通人,都身懷製造兵器的絕技。
隻是他們做事隱秘,性格孤傲,願意做生意就做,不願意做拉倒。
而這個關係眾多人性命的組織中,楊奕辰手是其中一員。
平心而論,身懷絕技之人脾氣大多桀驁不馴,楊奕辰能得到他們的認可也經曆過許多困難和挫折。
半個時辰後,正在忙碌的打造著都被楊奕辰指點一遍,而他們也茅塞頓開。
“多謝少主指點。”每一次楊奕辰到來,他們的技術都能更上一個台階,打造出來的兵器更加完美找不出瑕疵。
而這裏,不過是無機門眾多據點中的一個。
起無機門,不得不它的由來,據三百年前,江湖上突然冒出來一個名不見轉的勢力,名叫無機門。
本來無人將其放在眼裏,然而突然有一有人現,他們打造出來的兵器,在對敵時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即使隻是普通刀劍。
這可震驚了一眾江湖人士對其趨之若鶩,要知道江湖上的人,仇人對手不計其數,除了潛心修煉武功之外,兵器是重要輔助之一。
比如麵對一個勢均力敵的對手,如若兵器強上幾分,那麽刀劍碰撞,直接將對方兵器斬成兩半,該是何等奇效。
於是乎,各路江湖人士對擁有一件無機門打造的兵器有瘋狂熱愛,無機門的地位一時水漲船高。
直到現在,無機門展成一個人人聞風喪膽的勢力,即使麵對武功高強的門派,也能勢均力敵。
隻是從來沒有人知道他的居住點,也曾經有人想摸進去打入內部,都以失敗告終。
起來,朝廷對這個勢力也是心懷不滿,無數次想將其收入囊中,奈何人家神龍見不見尾,你根本找不到人。
加之無機門從來不參與朝廷勢力爭鬥,不支持任何一方,也不參與江湖爭鬥,一直獨善其身,久而久之,朝廷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楊奕辰能和其扯上關係,也是機緣巧合。
而他頭腦中的一個個想法,都無師自通,無法解釋,甚至他師父都覺得奇怪,研究多年都沒整明白所以然。
而楊奕辰呢,隨著腦海中零星片段越來越多,他好似明白其中緣由,除了自身賦以外,許多東西他冥冥之中好似都做過。
這些無從解釋的東西好像有一股隱形的力量牽扯,待有朝一日,終會真相大白。
從此處兵器建造處出來,楊奕辰又查看幾處商鋪,這是他自己名下產業。
和兵器製造不一樣,那是無機門整體產業,他不過是其中地位比較高的一員。
回到客棧,柳清溪還沒回來,楊奕辰在房間等待,茶水換了一壺又一壺,依舊不見蹤影。
此時柳清溪被應老強製留在府中:“丫頭啊,今可要留下來吃飯,我已經讓人準備好吃的了,回頭咱們接著討論。”
柳清溪某些奇特的觀點,應老都不得不承認他想象不到,隻是姑娘有些想法太多大膽,不適合現在的建造環境和施工水平。
隻是柳清溪不讚同,一切皆有可能,如果她前世幾十層的樓房很正常,更高層幾百米的建築都多得是,肯定不會有人相信。
他們還以為她白日做夢呢?但是時代在進步,科技在展,考慮這個時代的現狀,太高層做不到,但高層沒問題。
但她又不得不佩服應老學識的淵博,她前世學習工作的經驗加起來,在應老麵前都自愧不如。
所以兩人也算是各有所長各有所短,柳清溪對這麽一位對建築如此執著的前輩充滿敬佩,自然不會推辭。
飯後,應老拉著了柳清溪喋喋不休,直到色漸晚,太陽西斜,和大地匯成一條平行線。
“哎呀,你看看我,這一過得太快了,我都忘時間了,對了,我跟你的事兒你考慮好了沒?老夫我倚老賣老,想收你做徒弟怎麽樣?”
“你放心,老頭子我會的,一定完完整整交給你。”
講真的,沒見之前應老有底氣姑娘會答應,交流一他才現,人家懂得一點都不少,甚至有些方麵比他還強,這個時候,收徒弟就有些強人所難。
所以問出這話之時,應老有些忐忑,隻是這樣一個厲害的徒弟,帶出去倍兒有麵子。
“不知老頭子我有沒有這個福氣。”
柳清溪愕然,沒想到這位大佬有如此和藹,沒有一點架子。
想想自己的不足,在這個注重風水,注重門庭的時代,她這方麵確實欠缺,需要學習的東西很多。
隻見姑娘雙膝突然跪地,雙臂持平緩緩下拜:“師父受徒兒一拜!”
評論 0 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