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 年,日本早稻田大學探險部據說同樣在達卡塔瓦湖拍到了神秘生物的視頻。
本人查找了所有探險部發布過的報告和影像資料,並未找到這次探索的記錄。但這個組織確實在過去的十幾年裡有過前往新幾內亞尋找翼龍型生物羅本的經歷,而我所能做的,就是給大家指一盞路燈。
根據查找的資料推斷,這個短片大概率被買斷,刻錄成了光盤,成為了 2005 年 UOO 項目的一個章節。
2008 年 12 月,日本電視台一則名為《世界怪奇現象大追擊》的節目,在達卡塔瓦湖的水面和水下都進行了探索和拍攝,最終拍下了這個畫面。
是的,依然是一張圖,所能找到的也只有這張圖。
因為像類似的節目在日本一般為一次性放映,所以除非有特定的人來錄製,否則很難找到翻版。
綜上所述,也就是說到目前為止,所有關於米戈這個生物的影像記錄都存在缺失,但這並不影響它在隱生動物學界的名氣。
現在再讓我們返回去看當地人對這種生物的形態描述。
大嘴、尖牙,巨大而修長的體型,海龜一樣的四肢,鱷魚一樣的尾巴。
當時白景祥平收集了 15 名當地人關於米戈的目擊報告,並在文章的最後指出,他們接受的教育很少,更不用說化石和古生物知識,但他們說的怪物特徵非常接近一種在中生代末期滅絕的海洋生物 —— 滄龍。
是的,也就是我們在《侏羅紀世界》電影中看到的這個形象。當然,電影中還是誇大了這個生物的體型。
滄龍是一種已經滅絕的大型水生有鱗爬行動物,出現自距今約 9800 萬年前的白堊紀早期,大約 6600 萬年前隨古近紀恐龍大滅絕而消失。
其形態類似現代蜥蜴,但擁有更加修長流線型的身體,細長的尾巴更適合游泳,而且已經進化出了鰭狀肢。滄龍科下目前已發現的最大物種是霍夫曼滄龍,最大體長預估達到 56 英尺。
白景祥平教授在文章中用了大量的篇幅來支撐米戈可能是滄龍的這個猜測,最主要的因素是雖然他沒有親眼見過米戈具體的樣子,但他認為當地人不會撒謊,甚至於這篇文章的名字就叫做《恐龍的後代還活着》。
這也直接導致了後來電視台的紀錄片以這個主題作為了吸引眼球的手段,畢竟滄龍的化石遍布全球,誰也不敢斷定這個曾經的海洋霸主沒有倖存下來的後代。
第二種猜測來自羅伊・麥卡爾教授,作為一個生物學家,同時也是米戈的目擊者。他表示,通過生物垂直起伏的運動特徵來看,它更像是一種原始的鯨類物種,也就是古鯨。
古鯨指鯨目下的古鯨亞目,它們是鬚鯨亞目和齒鯨亞目的祖先,代表了早期鯨類的演化史,出現自距今約 5500 萬年前的始新世早期,大約 2300 萬年前的漸新世晚期滅絕。而其中最古老的鯨魚巴基斯坦古鯨甚至還長有發育良好的四肢,是一種兩棲動物。
當然,羅伊教授這裡所指的是一種類似龍王鯨的古生物。
他認為看似修長的身體以及與其相似的體型,米戈應該是一種龍王鯨科的古鯨後代,而且它的食物來源是棲息在湖面上的大量水禽。
因為整個達卡塔瓦湖除去上層的無脊椎動物和兩棲動物,湖下是沒有任何魚類的。這也解釋了為什麼米戈比其他所謂的湖怪更容易被見到,因為不以魚類為食,所以需要更加頻繁地浮出水面。
與上述兩種猜測相似的還有恐鱷理論,這個說法來自 1994 年的英國《福亭時報》。
恐鱷是一種已經滅絕的巨型鱷魚,也是史上體型最大的鱷魚,是現代短吻鱷和凱門鱷的近親,生活在距今約 8200 萬年前到 7300 萬年前的白堊紀晚期。
根據目前已經發現的化石來看,恐鱷最大體長達到 35 英尺。
至於形態,你可以試着去想象一隻總長超過 10 米的巨型短吻鱷。但這個理論的問題在於,恐鱷的化石主要分布在美國地區,目前尚未有證據證明該物種在北美以外有分布記錄。
最後,以我個人的角度來看,達倫教授的理論顯然是最合理的。
其實在整個查找資料的過程中,一直沒有一個確切的概念,因為大部分關於米戈的消息記錄都來自日本的一些網站、博客、視頻。
可能由於日本媒體的渲染過於嚴重,幾乎所有能找到的米戈示意圖都是滄龍的形象,再加上許多日本自媒體的誇大和抄襲,很難讓人去琢磨它的形態。
但直到在一個網站上看到了這張圖。
這是一條在菲律賓北部海灣被拍攝到的鹹水鱷,看上去跟視頻和達倫教授的圖解並沒有什麼違和感。
當然了,事無絕對。
羅伊教授雖然同意了米戈可能為鱷魚的身份,但他也表示,紀錄片中,也就是他看到的那個東西,體型極其冗長,如果是鱷魚的話,那至少也是三條在一起親密前行的鱷魚。
總而言之,米戈的存在還是比較可信,但它究竟是什麼還需要後來人的繼續探索。
評論 0 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