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外山外 5: 05 窗外
0%
墨書 Inktalez
春夏之交,寧靜的教室外面,傳來一陣又一陣喧鬧。 0
最先讓寒窗苦讀的高三學生感覺到的,是前些年禁止收聽的各類「敵台」突然放開了禁制。從那些有條件聽收音機的同學嘴裡,我對「美國之音」等敵台最初的印象,認為它們多是傳播小道消息或者播放靡靡之音,偶爾,才會用神神秘秘的口氣,播放一些策反或者誘導的內容,說的人遮遮掩掩,聽的人半信半疑。 0
這一回不同,3月里它還是說得隱隱約約,聽的人也多是藏着掖着;4月初已經是高聲大叫了,聽的人也開始大搖大擺;到4月中旬,有些地方甚至架起了高音喇叭,全天候地播放起「美國之音」來,具體的內容,不太關注的我至今也想不起來,大致的主題,好像是號召大家「反官倒」之類,而且前後說法不盡一樣,雖不至於一天三變,但隨時調整是肯定有的。 0
接着,各種消息撲面而來。其中,關於國家領導人及其親屬的種種猜測是主流,如已經卸任的總書記胡耀邦去世,或是有人下毒,或是有人施壓;又如某位領導的公子是某公司的老闆,用國家資源賺了無數的錢;還有某兩位領導是兒女親家,某幾位領導是姻親或者父子兄弟之類。 0
奇怪的是,這些消息沒有一個經過驗證,也沒有任何人站出來反駁,加上國人對於上層認識的蒙昧與好奇,還有某些人某些勢力的引導,消息迅速發酵、傳遞,越來越多,也越來越玄乎。現在想來,或許是當時的高中生沒有看報紙的習慣,或許是當時的領導沒有注意輿論的喧囂,我們能夠聽到的消息,只能源於口口相傳的人云亦云。 0
不久之後,大街上居然響起了遊行的腳步和口號。洞口是邊遠地區,沒有任何大學,閒散青年也不多,按理說是游不起來的;但躁動起來的青年,連國界都可以跨越,在當年紅衛兵跨過大洲大洋鬧革命的歷史激勵下,在北京、武漢、長沙、邵陽等地讀大學的洞口學生回來了。他們進入工廠、公司、學校,甚至進入機關和居民區,終於發動了兩三次遊行;受家庭傳統教育的薰陶,又因高考迫在眉睫,我們班上的同學沒有誰去摻和這份熱鬧,只是隔着那一堵雪白的牆壁,一邊聽着老師的講解,一邊聽着某位青年的嘶喊。 0
進入5月之後,消息更加的雜亂和變幻起來。剛聽說北京的大學生已經占領了天安門廣場,在靜坐,某位國家領導人親自去看望,聽取他們的訴求,肯定他們的作法;又冒出某城市最高領導鐵腕行動,將計劃臥軌攔車的學生全部逮捕,而且打破「法不責眾」的鐵律,要求在廣場靜坐的學生立即返校,否則依法辦理。 0
某位來自省會城市的大學生透露出遊行和靜坐中的一個又一個細節:有不開眼的某司機擋住了遊行的隊伍,小汽車被憤怒的學生掀到了路邊的高坎下,差點着火了;有靈醒的某科長看到靜坐的學生臉色不佳,送來遮陽的布傘、熱氣騰騰的饅頭和稀粥,得到學生的「萬歲」歡呼;有一隊學生在遊行中,每個人都在褲腰帶上拴了一個小瓶子,來到廣場,領隊一聲喊,大家都掏出這個瓶子,一把摔碎…… 0
偏偏這個時候,高層的說法極不明朗,甚至帶有一點放任的味道,我們能夠聽到的消息,是越來越讓人難以相信,其中折射的內容,則是越來越混亂。 0
直到5月中旬,高層終於發出了「戒嚴」的最強音;但此時,形勢已經變得尾大不掉起來,混亂的消息仍在不停地發酵;一直到6月初,這場喧鬧才嘎然而止。這時,因為高考已經進入了真正的倒計時,我和周圍的同學,再也沒有時間去關注這些窗外的事情了。 0
 
 
目錄

評論 0

閱讀設定

文字大小
-
18
+
  • Amy
  • Mary
  • John
  • Smith
  • Edw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