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淚 3: 第二章(上):三兄妹習文練武,美少年才華橫溢
0%
墨書 Inktalez
林恩澤和苗書艷與喻建功一樣,都出自武當太空道長門下。他們二人深得太空道長的真傳,武藝學成之後,便一同回到了金陵老家。林恩澤和苗書艷的家族在金陵都是赫赫有名的世家,他們二人結婚後,決定在金陵創立一個幫派,名為恩澤幫。當時的江湖,除了少林和武當這兩座武學的泰山北斗外,又新興起了四大幫派,分別是東恩澤、西鵬鶴、南青天和北肅濟。西鵬鶴指的是鵬鶴幫,由西域化玉山上的白松鵬、白松鶴兄弟所創建。這二人合創了一門獨門武功,名為「奪命金笛」,此武功招式陰險毒辣,獨霸西城。而且,這金笛上的暗器功夫更是厲害無比,江湖上但凡提到鵬鶴幫的「奪命金笛」,眾人都會為之變色。南青天則是指大俠袁青天和他的妻子沈晨所創立的日月幫。袁青天手持日明刀,沈晨則手持月明劍,二人在廣東佛山共同創造了一部武學寶典,名為《日月秘籍》。男主修"日月光輝"、"日月光明",女主練"日月光陰"、"日月光華",據說夫婦二人聯手,天下無人能敵,江湖上有"日明刀、月明劍,刀劍合璧,誰敢與爭鋒"的傳說,而日月幫也因為擁有一萬多幫眾而成為四大幫派中最大的幫派。北肅濟中的肅濟是女真人,他常年隱居關外長白山中,神龍見首不見尾,極少到中原來,肅濟除了武學上的修為造詣頗高,其對藥學的研究更是爐火純青,高深莫測。醫術之高明據說能令人起死回生。猶如華佗重生,扁鵲再世。只是他性格怪異,在江湖中立下規矩,看病救人只救女真人,不救漢人。 0
林恩澤和苗書艷這對夫婦,可謂是金童玉女、天造地設的一對。他們二人皆出身於金陵的書香門第,自幼相識,青梅竹馬、兩小無猜。隨着年齡的增長,彼此間的感情愈發深厚,可謂是情投意合、心心相印。後來,雙方父母見二人如此般配,便決定將他們一同送往武當山,學習那舉世聞名的太極劍法。在武當山上,林恩澤和苗書艷刻苦修煉,彼此相互切磋、共同進步,不僅將太極劍法練得爐火純青,更是在這過程中加深了對彼此的了解和感情。學成歸來後,二人喜結連理,成為了一對令人艷羨的夫妻。婚後,他們並沒有安於現狀,而是憑藉着自己的才華和智慧,創立了恩澤幫。這個幫派不僅將太極劍法發揚光大,更是在商業領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0
原來,林家祖輩一直從事着屯糧倒賣的生意,林恩澤和苗書艷接手後,更是將這門生意做得風生水起。他們頭腦靈活、善於經營,很快便將恩澤幫發展成了一個富甲一方的大商幫。與此同時,林恩澤的師兄喻建功夫婦率領明軍在關外鎮守錦州。林恩澤深知糧草對於軍隊的重要性,於是毫不猶豫地向明軍贈送了大量的糧草,為明軍的勝利立下了汗馬功勞。 0
隨着恩澤幫的日益壯大,林恩澤和苗書艷決定在金陵的莫愁湖畔旁修建一座宏偉的幫派總部。這座總部坐落在一片由翠綠竹海掩蓋的青青竹園中,環境清幽、景色宜人。園內有四座閬苑瓊樓平地而起,分別名為玉竹樓、紫竹樓、翠竹樓和墨竹樓。其中,玉竹樓是林恩澤的住所,他在這裡處理幫中的事務,同時也是他與苗書艷的愛巢;林寧則居住在紫竹樓里,這裡是他的書房和練功房;而翠竹樓則是林秀的香閨秀閣,她在這裡讀書、作畫,過着悠閒自在的生活。林恩澤和苗書艷則居住在墨竹樓里。 0
林家作為一個名門望族,對於後代的教育十分重視。每個孩子在長到五歲時,就會開始系統地學習琴棋書畫以及太極武學等技藝。林恩澤和苗書艷這對夫婦,更是對他們的三個孩子傾注了大量的心血。為了讓孩子們能夠更好地練習基本功,林恩澤夫婦特意在墨竹樓前的空地上放置了十餘口大缸。這些大缸里裝滿了清澈的水,水面平靜如鏡。每天清晨,兄妹三人都會站在大缸上的缸沿,開始他們的基本功訓練。 0
太極拳是林家的家傳武學,它講究以柔克剛、以靜制動、後發先至,用四兩的巧勁去撥動千斤的重量。林恩澤夫婦親自教導孩子們練習太極拳,他們耐心地糾正孩子們的動作,讓他們逐漸掌握太極拳的精髓。在學習過程中,林恩澤夫婦發現林寧這個孩子非常特別。他不僅聰明絕頂,悟性極高,而且對於所傳授的武功都能準確地領悟到位。相比之下,林成和林秀的領悟能力就要稍遜一籌了。林寧的天賦並不僅僅體現在武學方面。他對文采詩詞和丹青妙筆也有着濃厚的興趣和極高的領會運用能力。林家有一處藏書閣,裡面收藏了大量的書籍。林寧每天早晨都會早早地起床,來到藏書閣中,如饑似渴地閱讀各種書籍,盡情地暢遊在知識的海洋里。在藏書閣中,林寧不僅能夠博覽群書,還能夠酣飲文集,凝聚筆力,用丹墨描繪出心中的美好世界。他的書法和繪畫技藝都在不斷地提高,展現出了非凡的藝術天賦。 0
時光如白駒過隙般飛逝,轉眼間,林寧已經成長為一個十四歲的翩翩少年。儘管他尚未完全褪去孩童時期的稚嫩,但眉宇間卻流露出一種英氣勃發的睿智和勇敢。林恩澤夫婦將這一切都看在眼裡,心中暗自歡喜。儘管林成和林秀是他們的親生子女,但他們卻不約而同地對林寧更為喜愛。這或許是因為林寧那與眾不同的氣質,亦或是他身上所展現出的非凡潛力。林恩澤夫婦常常會在私下裡向着關外的方向默默祈禱,祈求喻建功和韓影在天之靈能夠保佑林寧平安順遂,茁壯成長,並最終為他們報仇雪恨。 0
金陵這座城市,四季分明,然而冬季卻很少下雪。然而,就在這一年的冬天,臘月二十八這一天,天空中竟然飄起了紛紛揚揚的雪花。這些雪花不大不小,恰到好處地灑落在大地上,給整個城市披上了一層銀裝素裹的外衣。那滿目的竹林,仿佛被大自然的巧手裝扮過一般,掛滿了晶瑩剔透的霜花,宛如夢幻中的仙境。林寧、林成和林秀三兄妹自幼在金陵長大,對於北國的雪景只是聽聞,從未親身經歷過。如今,當那絨絨的雪花如鵝毛般飄落,輕輕地落在他們的臉頰和手背上,帶來一絲絲涼意時,他們只覺得這一切既新奇又有趣。於是,兄妹三人興致勃勃地在雪地上玩耍起來。他們先是練習了一會兒太極拳,一招一式,有模有樣,仿佛在雪中演繹着一場優美的舞蹈。 0
林成突然感覺到一股寒意從身體深處襲來,他不禁打了個寒顫,覺得這寒冷似乎不僅僅是因為天氣的緣故。於是,他決定把林寧和林秀叫到身邊,悄悄地對他們說:「這天氣可真是冷啊,你們倆有沒有想過喝點酒來驅散一下寒氣呢?」林寧和林秀對視了一眼,林秀猶豫地問道:「想是想啊,可是我們去哪裡找酒呢?」林成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絲狡黠的笑容,他壓低聲音說:「前幾天我看到咱爹在竹梅亭旁邊的地下埋了一壇花雕,現在咱們去把那壇花雕挖出來吧。」 0
林寧聽後,連忙搖頭,面露難色地說:「這可不行啊,要是被爹知道我們偷他的酒喝,他肯定會不高興的。」林成見狀,不屑地白了林寧一眼,嘲諷道:「就你膽小怕事,像個縮頭烏龜一樣。你要是不敢去,那就在這兒待着吧,我和秀兒去就行。」林寧被林成這麼一激,心中的少年意氣頓時被激發了出來,他挺直了身子,大聲說道:「誰膽小怕事了?去就去!」林成滿意地點點頭,接着又叮囑道:「如果被爹發現了,你們倆可千萬不能說是我出的主意啊。」林寧和林秀對視一眼,都點了點頭,表示同意林成的要求。就這樣,三人懷揣着些許緊張和興奮,一同來到了竹梅亭旁。 0
沒過多久,林秀就順利地從土裡挖出了那壇花雕酒。她滿心歡喜地吩咐廚師準備幾道精緻的小菜,然後與另外兩個人一同來到竹梅亭里,準備享受這難得的美酒佳肴。花雕酒的香氣在空氣中瀰漫開來,那柔和的酒性和橙黃清亮的酒色讓人不禁陶醉其中。然而,儘管這酒性溫和,但對於這三個年紀尚輕的孩子來說,他們的酒量畢竟有限。每人不過才喝了二、三兩酒,臉頰就已經泛起了紅暈。正當他們沉浸在這微醺的氛圍中時,突然間,一聲怒喝打破了平靜。只聽得林恩澤高聲怒斥道:「你們幾個好大的膽子,竟敢偷喝我的花雕酒!」 0
原來,林恩澤的輕功可是深得太空道真傳,他走起路來如同鬼魅一般,悄然無聲。這三個孩子雖然年少,耳朵卻異常靈敏,但他們還是完全沒有察覺到林恩澤的到來。被林恩澤這麼一呵斥,三兄妹的酒意頓時消散了大半,一個個都清醒了過來。他們面面相覷,臉上露出驚恐的神色,誰也不敢抬頭去看林恩澤的臉。林恩澤見狀,心中的怒氣稍稍平息了一些,他緩了口氣,說道:「你們三人到底是誰出的主意,偷喝我的酒?」 0
面對林恩澤的質問,三兄妹都低着頭,沉默不語,顯然都不敢承認是自己的主意。林恩澤見狀,無奈地搖了搖頭,說道:「好吧,既然你們都不肯說,那我就出一道對聯來考考你們。誰能對出下聯,我就免去對他的責罰,對不出來的,我便會責罰誰。"三人向林恩澤點了點頭。林恩澤面帶微笑地說道:「我的上聯是『酒香馥郁芬芳來』。」說罷,他將目光投向了林寧,似乎在期待着他的下聯。 0
林寧迅速看了一眼林成和林秀,只見倆的臉色漲得通紅,低着頭苦苦思索着下聯。林寧心中暗笑,這副對聯其實並不難對,他略一思索,便對林恩澤說道:「爹,我對出下聯了。」林恩澤眼中閃過一絲期待,連忙說道:「好,你先說。」林寧微微一笑,目光落在了林秀那張粉面若花的面龐上,脫口而出:「脂凝面靨春纈暈。」林秀自然明白二哥的下聯是在誇讚自己的美貌,不禁羞澀地笑了起來,那笑容如春花綻放,美麗動人。 0
林恩澤聽了林寧的下聯,連連點頭稱讚道:「好,寧兒的下聯對得很好,不僅對仗工整,而且意境優美。那麼,你們兩個呢?」他的目光轉向了林成和林秀,臉上的笑容漸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臉的嚴肅。 0
林成和林秀的頭被憋得像大頭魚一般,額頭上甚至冒出了一層細汗,但他們的腦海中卻是一片空白,一點靈感也沒有。兩人正急得如同熱鍋上的螞蟻,不知如何是好。就在這時,林寧突然對林恩澤說道:「爹,我可不可以替大哥和三妹給出下聯呢?如果我的下聯合您的心意,請您不要責罰他們了。」林恩澤看着林寧,猶豫了一下,最終還是點了點頭,說道:「好吧,我便給他們二人一個機會。」其實林恩澤剛剛說出上聯時,林寧的心中便如同閃電划過夜空一般,瞬間湧現出好幾幅下聯。他心中暗自思忖,這些下聯都各有千秋,但究竟哪一幅才是最合適的呢?正當他猶豫不決之際,林恩澤卻爽快地答應了他的請求,這無疑給了他一個絕佳的機會。 0
於是,林寧定了定神,朗聲道:「我的第二個下聯是『甘甜醇厚年味濃』。」此句一出,林恩澤不禁微微點頭,心中暗自讚嘆這副下聯對得頗為巧妙。緊接着,林寧並未停頓,繼續說道:「第三個下聯是『雪裡醉客粉面生』。」林恩澤聞言,用手輕輕捋了捋下巴的鬍子,嘴角微揚,露出一抹淡淡的微笑,頷首道:「寧兒啊,你可真是個有靈性的孩子,不僅如此,還如此聰慧過人。這三幅下聯,我都甚是滿意。」林寧聽了林恩澤的誇獎,心中頓時像吃了蜜一樣甜,他那雙原本就明亮的眼睛,此刻更是閃爍着亮晶晶的眸光,宛如夜空中最璀璨的星星。他滿心歡喜地問道:「這麼說,爹是不罰大哥和三妹了是嗎?」 0
林恩澤看着林寧那充滿期待的眼神,心中不禁湧起一股憐愛之情,他微笑着回答道:「那是自然,爹向來都是一言九鼎,說出去的話就如同潑出去的水,絕對不會反悔。不過,成兒和秀兒在學識方面確實還有所欠缺,你們兩個日後可要多向寧兒請教學習才是。」林成和林秀聽到父親如此說,心中懸着的那塊大石頭終於落了地,兩人對視一眼,都從對方的眼中看到了如釋重負的神情。然而,當他們聽到父親後面的那番話時,臉上又不禁泛起了一絲紅暈,顯然是對自己的表現有些羞愧。 0
林恩澤又道:"還有兩天便要過年了,你們三個每人給我寫一幅對聯,寫完之後送到我書房來。林恩澤走後三兄妹在竹梅亭中苦苦思索,林秀用嘴咬着筆桿,她突然靈機一動拍拍腦袋說道:"有了。"她在紅紙上工工整整的寫下了上聯、下聯和橫批:迎春迎喜迎富貴,接財接福接平安。橫批富貴平安。林成也不甘示弱的寫了一副對聯。上聯:花開富貴家家樂,下聯:燈照吉祥歲歲歡。橫批:合家歡樂。林成和林秀寫完對聯,對自己寫的對聯非常滿意。兩人見林寧拿着毛筆愣神,便催促林寧寫對聯,林寧想了想,心中有了構思,只見他在紅紙上寫下的對聯同林成和林秀的構思全然不同。上聯:淡泊名利文思雋永藏身世外,下聯:寧靜致遠武學神遊退隱江湖,橫批:文韜呈智,武略顯勇。林成和林秀看了林寧的對聯,大為驚奇,林秀道:"二哥,你這是什麼對聯,沒有一點喜慶的氛圍?"林寧道:"爹只說讓咱們寫過年的對聯,並沒有提出這幅對聯的具體要求呀!"林成道:"那好,咱們三人把對聯交給爹,看看爹喜歡誰寫的對聯。"三兄妹來到林恩澤的書房,將各自的對聯交給林恩澤,林恩澤細緻地看了這三幅對聯,他把林寧寫的對聯拿了出來,吩咐家丁大年三十早上將林寧寫的對聯粘貼在宅院大門的門框上。林成不服氣的問林恩澤道:"爹,二弟寫的這副對聯究竟有什麼好?同我們過年快樂祥和的氛圍一點也不搭,為什麼要貼上他的對聯?"林恩澤表情溫怒的說道:"你同秀兒一樣,每天既不苦練武術,也不專研學識,只想着如何偷懶懈怠,譁眾取寵之能事,如今國難當頭,努爾哈赤在關外已經統一女真,建立了大金國,定都赫圖阿拉,我們雖身在關外無戰事之地,但是一定要居安思危,現在我們所做的一切是在韜光養晦,珠圓玉隱,等候時機報效國家。你們兄妹三人現在習文練武,無非是為了將來要報效國家民族。林成見父親表情威嚴,便不敢再做聲。 0
 
大年三十這天早晨,林家早早便張設燈彩,剪紙成花,一派喜氣洋洋的景象。兄妹三人彩衣朱飾,光鮮亮麗。睌上吃過年夜飯,三兄妹在浩竹苑裡燃放煙花,看着天空中的片片銀花雪浪,三人大聲叫好呵彩,林恩澤觸景生情,有心想再考考三個孩子,他將三人叫到身邊,說道:"現在我將'新'字拆開做一幅上聯,你們每人也要將一個字拆開來對我的下聯。"兄妹三人欣然同意,林恩澤說道:"我的上聯是'立木斤新,新年新景新氣象'。"林恩澤首先對林成道:"成兒,這一次先由你來對下聯。"林成胸有成竹的說道:"爹的這幅上聯出的太過簡單,下聯的答案太多了,我給出的下聯是'言身寸謝,謝天謝地謝君王。"林恩澤眉頭微皺,轉對林秀說道:"秀兒,你心中有沒有合適的答案?"林秀想了想說道:"我的下聯是'木又寸樹,樹木樹人樹榜樣'。"林秀見父親微微點頭,於是得意的沖林成和林秀笑了笑,林恩澤最後將目光移向林寧,期待他能給出令自己滿意的答案。林寧不慌不忙地說道:"口十心思,思危思難思百姓。"林恩澤對兄妹三人說道:"為什麼我最喜歡寧兒的文思,寧兒所有的詞賦裡面均包含積極向上的愛國情懷,但是成兒你看看你給出的下聯,一個謝字,你給了'天'、'地'和'君王',如今的大明朝,君王昏庸無能,不理朝政國事,這樣的昏君,有什麼值得感謝的?"林成聽了林恩澤的話,心中不高興,面上卻又不敢表現出來。林恩澤又道:"今年是萬曆四十八年了,希望沉迷於酒色財氣的怠政皇帝能夠醒悟,知道百姓的疾苦,以江山社稷為重。而我輩所能做的,便是在這快意恩仇的江湖中修身養性,以便在國家最需要我們的時候報效祖國。"林恩澤話音剛落,突然遠處竹林中快速閃現出一個人影,向林恩澤等人奔來。人還未完全逼近眾人,尖銳的聲音卻己飄進眾人耳中:"林幫主既然知道明朝君主是昏庸無德之人,何不另效有志賢君?"說來奇怪,此人聲音不大,但是傳入眾人耳中的聲音卻讓人的耳朵隱隱作痛。說話間人已經來到眾人面前。此人中等身材,四十歲開外,一身絳紅錦棉回骰胡服打扮,一張淨白的臉上,兩隻鷹潭一樣深邃的眸子發出咄咄逼人的目光。林恩澤心中暗暗吃驚,此人輕功非比尋常,剛才在遠處的竹林中能清晰將聲音傳入眾人耳中且讓人耳中作痛,顯示了此人精湛的內功。林恩澤拱手向那人道:"請問這位兄台高姓大名?"那人卻不還禮,雙手抱着兩臂在胸前傲慢地說道:"在下西域鵬鶴幫白松鶴。"林恩澤聽得對方是鼎鼎大名的鵬鶴幫的二幫主白松鵬,知道來者不善,林恩澤謹慎的問道:"白二幫主光臨敝幫不知有何貴幹?"白松鵬道:"我奉大金國阿敏貝勒爺之命,前來金陵招安恩澤幫。"林恩澤怒從心起,呵斥道:"你胡說八道什麼?我堂堂大明子民豈能淪為關外胡虜的鷹犬,你也太小覷我林恩澤的為人了。"白松鶴冷哼一聲道:"所謂識時務者為俊傑,你也知道明朝現在已如強弩之末,大勢已去,不如早早為自己留條後路才是上策。"自松鵬說罷揮動右手金笛向右上方一揚,一枝銀白色的蛇形短鏢從金笛中一閃而出,向着墨竹樓門楣左側的一盞紅燈籠射去,那隻紅燈籠"撲"的一聲中鏢,燭火立刻暗了下來,白松鶴一招得勢,右手中金笛微微一動,第二枚蛇形短鏢從金笛中飛出,射向墨竹樓門楣右側的紅燈籠,林恩澤心中已經有了準備,他手中的玄宇劍立即擲出,只聽得咣當一聲,玄宇劍和短鏢碰撞在一起,白松鶴的短鏢直直的跌落在地上,只是令眾人驚奇的是,除了跌落的短鏢,還有一枚石子擊中短鏢隨着短鏢一起跌落了下來,也就說除了林恩澤之外還有一個人也擊中了短鏢。沒等林恩澤細想是誰擊中的短鏢,這邊白松鶴面色一沉,揮動金笛向林恩澤襲來,金笛直點林恩澤腰間天樞穴,林恩澤這邊早有大徒弟蘇東亮從地上拾起玄宇劍遞給了林恩澤,林恩澤手中的玄宇劍同白松鶴的金笛碰撞在一起,雙方均感手臂一陣酸麻。兩人互相佩服對方的內功了得,林恩澤的武功同喻建功一樣,深得武當太空道長的真傳,將太極劍法的"以意運氣、以意打人"的精髓掌握得嫻熟巧妙。林恩澤氣運丹田,招招沉穩老練,揮動玄宇劍在白松鶴周圍左游右走,時而用劍鋒將自己包圍得嚴嚴實實,時而又尋找機會向白松鶴進攻。白松鶴比拼內力不輸林恩澤,但他急於求成,金笛避開林恩澤的劍鋒尋找林恩澤的破綻,只是林恩澤的防守固若金湯,毫無破綻可尋,白松鶴一招一式透着狠毒,卻連林恩澤的衣襟也沒碰着一下。久攻不下的白松鶴未免心浮氣躁,他使出"奪命金笛"中最厲害的一招"鎖喉奪命",這招功夫的致命處在於金笛先攻擊對方的要害部位喉嚨,在對方忙於應付已到眼前的金笛時,白松鶴便會按動金笛上的暗器開關,這時侯對手的武功再高強,怕是也難逃敵手。這招"鎖喉奪命"若是用在別人身上恐怕早已命喪黃泉,但是林恩澤不愧是名滿江湖的一流高手,危急時刻,他先是用玄宇劍彈開金笛,金笛內射出的一道白光,林恩澤來不及細想,飛身向右後方躍去,短鏢從林恩澤面前閃過,射進了的竹林深處的一枝竹子上。眾人均驚出一身冷汗。苗書艷驚怒道:"我們恩澤幫素與你鵬鶴幫無怨無仇,你怎麼會下這樣的毒手。"白松鶴陰森森的說道:"比武之時,刀劍是不長眼晴的,難道你們沒聽說過這個道理嗎?"林恩澤見白松鶴是一個不講道理的無賴之人,也不同他理論,展開太極劍法,急緩相濟,嚴嚴實實的將白松鶴籠罩在自己的劍鋒下。白松鶴再也沒有機會施展"奪命鎖喉"的招術。白松鶴漸漸心生焦急,林恩澤突然賣了一個破綻,白松鶴以為有機可乘,猛揮金笛急點林恩澤的璇璣穴。林恩澤早有準備,用玄宇劍彈開金笛,旋即左手手掌擊中白松鶴的胸部,白松鶴悶哼一聲,站立不穩連連後退幾步跌坐在地上,胸部隱隱作痛。他連忙緊吸幾口氣調勻呼吸。白松鶴自知武功不及林恩澤,再也不敢戀戰,忍着疼痛從地上站了起來,衝着林恩澤抱拳道:"林幫主武功高強,在下不是你的對手,不過咱們這梁子算是結下了,以後再下練好武功再來找林幫主一比高下。"說罷白松鶴轉身離開恩澤幫。蘇東亮想要阻止白松鶴離開,林恩澤左手一揮,示意他不要阻止白松鶴。白松鶴倉皇逃走,眾人心中鬆了一口氣。林恩澤知道鵬鶴幫雖然地處西域,卻同中原各幫派素有交集,只是鵬鶴幫在江湖上的口碑不好,林恩澤告誡幫中弟子不要同鵬鶴幫中的人來往。如今鵬鶴幫中的白松鶴無事生非,讓林恩澤不得不防。林恩澤問眾人道:"剛才是誰投的石子擊中了白松鶴的短鏢。"大徒弟蘇東亮,二徒弟阮強,三徒弟李建平都搖了搖頭。林恩澤又將目光轉向三個孩子。林秀道:"爹,是二哥扔的石子。"原來林寧在白松鶴射出第一枚短鏢時,便已從地上撿起了一枚石子,待他射出第二枚短鏢時,林寧將手中的石子擲出,正中白松鶴的短劍。他自幼跟着林恩澤和苗書艷勤練武功,對於射箭的武藝也是勤加練習,十歲的時候便已經能百發百中,所差只是他的內力修為卻沒有大人那樣深厚。林恩澤和苗書艷心中倍感欣慰,三個孩子中林寧最優秀了,這孩子照這樣發展,他親生父母的大仇有望能報。 0
 
大年三十的晚上,雖然恩澤幫被白松鶴攪和了一下,但是也絲毫沒有影響眾人喜慶的心情。眾人一直歡慶到過了午夜才各自回房休息。第二天大年初一,林寧兄妹三人先給林恩澤夫婦請了安,之後林寧閒來無事,便進了藏書閣翻閱書籍。年根底下,大人忙於布置操辦過年的事情,小孩子們也利用這幾天的時間放鬆一下學業,林寧已經好幾天沒有來過這裡,他發現藏書閣里一片狼藉,顯然是有人來過,並且翻閱過這裡的書籍。林寧仔細查找了一下藏書閣里的所有藏書,發現少了一本林恩澤獨創的武學秘籍《太極玄機》,他急忙叫來林恩澤夫婦,林恩澤說道:"一定是白松鶴趁着這幾天咱們恩澤幫上上下下都在忙碌迎接新年,盜走了我的《太極玄機》。"苗書艷道:"白松鶴偷走了《太極玄機》,要是他練成了裡面的武功,對我們可是大大的不利。"林恩澤沉默片刻道:"《太極玄機》是我在意氣舒展,身心平和的心態下創作出來的武功。而白松鶴為人心浮氣躁,難以靜心,就算他拿走了我的秘籍,怕是也極難理解和修煉裡面的上乘武功。"苗書艷憂心忡忡的道:"但願如師兄所說。"林恩澤又道:"這本秘籍雖然丟失,但是裡面的絕妙武功,我都已經教給東亮他們師兄弟三人和咱們林家的三個孩子,希望他們能將《太極玄機》裡面的武功發揚光大。"林恩澤叫下人將林成、林秀以及三個徒弟都叫到了藏書閣,告訴了他們幾人《太極玄機》丟失的事。林成聽罷拍了拍胸脯說道:"爹,《太極玄機》裡面的武功孩兒已經熟記在心裡了,我可以馬上默寫出裡面的武功。"林恩澤道:"好,現在你們六人都來默寫這本秘籍,看誰能又快又好的完成。"幾人聽到了林恩澤的命令,紛紛提起毛筆,憑着自己對秘籍的理解和記憶,奮筆疾書。林寧的記憶力超好,理解能力也超強,每一部書籍讀一、兩遍便能徹底記住。他只用了半天時間,便寫出了這部《太極玄機》,而其他五人除了蘇東亮寫了全書的大約三分之二外,另外四人連一半都沒有完成,並且這五人寫完的章節均有錯誤和遺漏的現象發生。林恩澤把林寧書寫的《太極玄機》揣入自己懷中,又讓六人每人演練一遍《太極玄機》中最厲害的武功"又見玄機"。這招功夫能於看似鬆軟的功勢中隱藏沉穩的形勢,如載重之船,既有沉穩之力,又有柔軟之舉,能夠出其不意地擊中對方要害。六人演練過這招"又見玄機",林恩澤和苗書艷明顯感覺到林寧能精準無誤的演練出這招武功的精神所在,能夠做到一舉一動,以意為主使,以氣來牽引。心無旁念,心神如一本是太極武學的宗旨所在,但是這個看似簡單的宗旨實際掌握起來,卻是頗有難度。 0
 
 
大年初一這天晚上,恩澤幫的浩竹苑外,莫愁湖畔的漿聲燈影,色彩斑斕令林成兄妹三人心生玩念,三人央求林恩澤夫婦去外面去欣賞金陵夜景。夫婦兩人答應了孩子們的請求。三人出了浩竹苑,一路逛到了玄武湖附近,玄武湖邊人聲鼎沸,異常熱鬧。突然林成用手指着前方,對林寧和林秀說道:"你們快看那人身上背的不是咱爹的玄宇劍嗎?糟了,咱爹的劍讓人給偷走了。"林寧和林秀望向林成手指的方向,果然見前面一男子後背上背着玄宇劍。三人快步追到那名男子前面。只見這名男子年齡在五十歲開外,方面寬額,頭髮花白,須髯如霜,雖然年紀已老,卻是精神炯爍,氣宇不凡。林成對那老者喊道:"大膽賊人,竟敢偷我爹爹寶劍,快快將寶劍放下,否則休怪我不客氣了。"那老者怔了一下,隨即說道:"這把寶劍是我結義兄弟留下的,怎麼會是你爹爹的。"林成道:"你背上的這把劍劍鞘和劍柄上的花紋同我爹爹的那把劍一模一樣,難道你還想抵賴不成。"林成見那老者不承認偷了林恩澤的玄宇劍,心中氣憤難消,揮拳向那老者面部打去。那老者輕輕拂動了一下左手袖口,林成感覺一陣疾風向自己襲來,連忙向旁邊閃開,饒是林成躲閃得極快,臉部還是像針扎一樣疼痛。林寧知道那老者功夫了得,但是見大哥吃虧,明知道自己打不過老者,卻也不能坐視不理。林寧一個箭步沖向前去,使出《太極玄機》中的招數"宇宙玄機"向那老者打去。那老者見林寧小小年紀,步伐沉穩剛毅,揮拳如行雲流水,揮灑自如,不禁詫異的"咦"了一聲,那老者有心試探林寧武功,也不正面同林寧交手,對林寧的進攻一味躲閃避讓,林寧雖然輕巧靈動,卻連老者的衣襟也沒碰到一下。林寧又向那老者進攻了十餘招,當施展到"又見玄機"這招,林寧右手食指和中指直點老者的玉堂穴,左手手掌向老者的腰部擊去,同時右腿一個橫掃,那老者抬起左腿擋住了林寧的右腿,又用左手逼住了林寧的雙臂,左手手臂和左腿輕輕一推,林寧的身體在老者的推勢下,轉了一個三百六十度的彎,下身勉強站立穩當,險些摔倒。那老者哈哈大笑,用讚許的口吻對林寧說道:"自古英雄出少年,看來我真的老了。孩子你年紀輕輕,便能在二十招之內逼老夫出手,你真是不簡單。你師父是誰?"林寧道:"我師父是我爹,老伯伯,你身上背的劍同我爹爹的劍一模一樣,所以我們兄妹才會攔住您,還請老伯伯原諒我們的莽撞。"那老者問道:"你爹可是恩澤幫的林恩澤幫主?"林寧道:"正是,老伯伯認識我爹嗎?"那老者道:"老夫沒有見過林幫主,但我素來敬仰他的為人,這次我來金陵,便是想要去拜訪林幫主。"林寧心想這老者的武功出神入化,若是他想要傷害自己和林成,簡直是易如反掌,他見那老者慈眉善目,不像是壞人,又聽他說想要見林恩澤,便對林成和林秀道,"大哥、三妹咱們便帶這位老伯伯去見咱爹吧。"林成和林秀想知道老者身上背的劍的來歷,便欣然同意了老者的請求。 0
 
 
目錄

評論 0

閱讀設定

文字大小
-
18
+
  • Amy
  • Mary
  • John
  • Smith
  • Edward